浅议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两课”教育教学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而高职院校教育又和一般的高等本科院校不尽相同,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在“两课”教学方面也要有自己的特点。
笔者多年从事高职院校的“两课”教育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在这方面谈谈自己的有关理解。
关键字: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开设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特殊性,其“两课”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都应有自己的特点。
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必须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专业,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
一、提升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两课”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两课”教师都觉得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究其原因,很多学生认为“两课”并不是专业技能课,而学生来读高职院校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相关的专业技能,所以觉得无所谓。
这固然有学生自己主观上认识的原因,但同时也反映出另一方面的问题,即我们传统的教学是不是符合学生的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就需要实施主体性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虽然很多学校在“两课”教学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个性缺乏应有的尊重,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因此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开动脑筋质疑问难,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
主体性教育则强调,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能。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
主体性教育认为师生关系应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是教育关怀与教育责任感的有机统一。
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与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力。
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在教学中贴近实际、贴近专业。
“两课”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就会丧失其理论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真正联系我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陛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反思。
“两课”教学要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社会存在的多样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结晶融汇到教学中,既要讲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讲清理论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然性,又要有的放矢,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对现实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不回避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要通过对党和国家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两课”这些年之所以在很多学生当中不受重视,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学生误以为只要学好专业就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孰不知,现在的社会,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的“两课”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好这门课程,不仅能使自己的政治素养提高,人生品质得到升华,而且对于自己的专业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有利于自己的全面发展。
要在实践教学中,摆脱空洞枯燥的说理教学模式,更多地把“两课”的理论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样,“两课”才能在学生中受欢迎。
比如在我院“两课”教学中,就根据各个不同系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安排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工业系的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课中,对知识产权的内容就安排的较多,对装饰艺术系的学生则侧重安排广告法的内容偏重点等等。
这些灵活的课程安排深受学生的好评。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两课”的内容徜若不能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思想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那么不论采用何种先进的方法,都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这就要求“两课”教学把学生锁定为即将走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社会人,把教学内容定向在“第一线”,结合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选择并突出那些具有定向性的教学内容。
在进行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
按这种“定向性”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其道德品质。
这里的“定向性”是动态的、发展的,具有时代特征,新形势下应突出和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市场经济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中。
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畅游,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需要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价值,熟悉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运行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在“两课”教学中加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分量,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强化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使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上,都要始终如一地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则、规律去做人、做事。
(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教育特点在“两课”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
现代职业观不仅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还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用人单位大都认为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因此,高职院校在“两课”特别是德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对学生的特殊要求,高职院校的德育课应细化为品德修养、职业道德、法律基础三部分,并以职业道德为重点,把这三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对不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它们的特点而有所侧重。
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只能加强,不可削弱。
从职业道德层面体现“先教育,后上岗,严格持证上岗”的劳动准人制度,是市场对高校德育的现实要求。
(三)创新意识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教育乃至普通高等教育最困难、最薄弱的环节。
高职生素质中普遍存在的最深层的缺欠,正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新形势下,“两课”教师仅仅把眼光停留在从人生观、价值观等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观、择业观、就业观教育这个认识层面上,还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不能充分显现“两课”固有的创新教育价值。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注意避免陷入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要生动活泼地突出应用,强调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功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意识到“两课”的真义,从中领略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通过这种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品德和创业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尊重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勇于创新、以创新为荣、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提高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塑造求真务实、大胆质疑、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三、在教学平台上,要充分重视学生社团在“两课”教学当中的积极作用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全国各类高职院校校园里活跃着大量的学生社团,有文学、艺术、体育等类团体,这些社团以其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直接性、参与的自愿性以及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效果的有效性,越来越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越来越重要,学生社团已渐渐取代了班级的部分功能,成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教育的新载体和增长点。
如果把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提高的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社团中,或者直接在学生中组建以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的社团,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将“两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变成学生课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社团则成为“两课”教学活动一个有机的载体,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多一个较好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够展现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又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社会、关心国家、参与政治的一个重要阵地。
学生社团开展的时政评论,热点辩论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扩大在学生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覆盖面,使有限的“两课”课堂教学活动,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社团活动中得到了延伸,使呆板的教材内容在丰富的社会实际的配合中得到了充实,变得更加有说服力了。
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在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中的独
特作用,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树立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多种技能,培养综合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崭新天地。
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在“两课”教师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指导下,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两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探讨、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两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社会活动内容,增强和锻炼学生的组织和创新能力。
象笔者所在的学校,“两课”教研室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的特长,组建了“小品剧社”的社团,把学生的表演才能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表演道德剧的形式,开展“两课”实践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两课”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受到了省教育部门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