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短横线的字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3分
A.千锤百炼故弄玄(xián)虚展转反侧风糜
B . 自知之名可见一班山岚(luán)狼籍
C情不能己脍炙人口借监谛(tì)听
D重峦(lán)叠嶂无瑕顾及责无旁代潋滟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放眼望去,满山的杜鹃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B爸爸动脉硬化,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多年不写东西了。

C、山上鳞次栉比的树木,山涧潺潺流动的小溪,构成了美妙的画。

D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总是觉得自己像是个不速之客,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感觉自己好象不被接受
3、下面句子无病句的一句是()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丹江口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生能否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C.学校开展的“感恩·奋进”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D.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
4、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散文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东坡、苏辙。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只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就形象地烘托出红军的高大,具体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等闲视之的英雄气概。

C、山、木、水是象形字;明、末、本是会意字;上、下是指事字;河、和、喝是形声字
D倡议书要发出号召,还要写上“此致、敬礼”字样。

5、填空(4分)
1)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 2)《钱塘湖春行》中,通过物候的变化来写早春景色的诗句:
,。

3)白头搔更短,;
4)僵卧孤村不自哀,。

6.名著阅读(2分)
从下列几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错误的一项。

()
A.由于得罪了瓦西里神父,保尔被学校开除了,母亲把他送到了车站食堂里去做杂工。

B.保尔在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情况下,完成了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筑路》表现了保尔和战友们为保卫年轻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显现出的英雄本色。

D.保尔在路边上从押送兵手中解救朱赫来,后因维克托的告密而被捕。

7、我国正在制订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汉字,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

(2分)
(1)请你给学校提两条如何加强写字教学的建议(1分)
(2)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

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

(1分)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怒功悟:“”由组成,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家常便饭说“糊涂”
①“糊涂”一词,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种稀饭,如苞谷糁儿糊涂,是用玉米磨成碎粒煮成的糊状食物,秦巴山区农村简称为苞谷糊涂,中国北方农村叫棒子糊糊。

二是指人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这种人通常被称为“糊涂虫”或“糊涂蛋”。

这两层意思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糊涂蛋”不是因为吃多了“糊涂”饭,吃“糊涂”饭长大的人,不一定是“糊涂蛋”。

《房县志》记载该县农村有歇后语云:“苞谷糁里下汤圆——糊涂蛋”。

明确说明了“糊涂”和“糊涂蛋”是两种食物。

②“糊涂”饭是秦巴山区农民的家常便饭,这在地方志书中多有记载。

郧县人平常多吃苞谷糁儿“糊涂”。

《郧县志》:郧县人“一日三餐,早晚吃稀,中午吃干。

自然条件较好的乡镇,主食以大米、面粉、苞谷糁、红薯为主,以豌豆、黄豆、绿豆等杂粮为辅”。

“蒸米饭锅底垫红薯、酸菜或南瓜等,面条锅里放酸菜。

酸菜面条是郧县的特色饭”。

“郧县人吃稀饭
以苞谷糁儿、红薯苞谷糁儿、米汤儿、绿豆汤儿、面籽(糊儿)为主。

”解放前均县(今丹江口市)农民的主食是红薯“糊涂”。

《丹江口市志》:“贫苦农民辛勤劳动一年,收获所剩无几,正常年景,普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

主粮为红薯、玉米,其次为小麦,一年很难吃上一顿白米饭。

‘早上梆梆梆,晌午靠山桩,晚上调个顿,炒碗红薯汤’,是贫苦农民一日三餐的真实写照。

”意即早上清水煮红薯,中午蒸红薯,晚上则将红薯切片煮熟食之。

竹山县“饮食”中有一种叫“豆渣,将黄豆泡涨后磨成糊状,加入适量大米和青菜煮熟”。

还有一种叫“懒豆腐,将黄豆制成豆腐脑,放入大米,温火煮成粥”。

所谓“豆渣”、“懒豆腐”其实就是菜“糊涂”。

与郧县交界的陕西省白河县,20世纪60年代前,“城乡居民一般日食两餐,上午主要是苞谷糊涂,其中可掺豌豆瓣、绿豆、红薯或白菜、芥菜。

下午主食亦同上午,若说细粮,多数是面食。

”(《白河县志》)“糊涂”这种秦巴山区很普遍的家常便饭,在清代历史文献中也可看到。

〔清〕严如煜(1759年—1826年)在《三省边防备览·民食》中记载:“乡民称米饭曰甜饭、干饭。

日用拌汤、麦儿粥、菜豆腐、蒸馍、锅盔之属,名色种种,以麦、豆、高梁、小米为之。

常日两顿,工作三顿,干饭只一顿。

早、晚两顿,则汤、粥间加饼馍,虽有力之家亦然。

”这里所说的“拌汤、麦儿粥、菜豆腐”、“汤、粥”,皆可纳入“糊涂”饭的范围。

③“糊涂”饭的历史悠久。

“糊涂”饭又叫粥、羹、糜。

粥是稀饭;糜也是粥,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炊忘箸箅,饭今成糜。

”羹,通常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如豆腐羹、鸡蛋羹。

羹臛(有菜曰羹,无菜曰臛)始于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

在中国,“水火相济”的水煮法诞生后,古人才认为“水火之道始备”。

由于最初煮熟的谷物多是糜和粥,煮熟的蔬菜和肉多是羹,所以糜、粥、羹就成了先民充饥的食品,进而变成了常食。

古文献记述“黄帝初教作糜”、“烹谷为粥”、“尧之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陶釜的出现,才使人类有可能用它去煮熟食物。

在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了制陶,陶制炊具问世。

“煮”是继“炙”之后在烹饪方法上的飞跃。

在历史学家看来,发明煮稀粥的人,将人类的饮食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从而把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中国文化史上,没有任何一项发明,能够像发明喝稀粥那样,对千家万户、亿万农民,产生如此紧密、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

④“糊涂”既然是家常便饭,就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古代贫民日常饮食以豆饭藿羹为主。

《战国策·韩策》:“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

”一碗稀糊涂,能让人肚饱身暖,也能使人明事懂理。

明人有言:“众味莫如白粥。

” (李绍文《云间杂识》卷二)说过“难得糊涂”的话的清代乾隆年间大画家郑板桥,对“糊涂粥”一往情深。

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他曾满怀深情地写道:“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

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有人作《煮粥诗》写糊涂的滋味:“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

一升可作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

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

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戒庵老人漫笔》卷七)杜甫称道的“香芹碧涧羹”,是“获芹取根”或“赤芹取汁与茎”,“沦而羹之”,赏其“既清而馨,犹碧涧然”。

苏轼的《玉糁羹》:“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诗人之言,意在标举清、白二字。

范成大《素羹》诗:“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

合和二物旧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⑤“糊涂”饭里有文化。

思想家从“糊涂”里看到“和”,治国如“和羹”。

《诗经·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xi)、醢(hai)、盐、梅以烹鱼肉。

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平民百姓从“糊涂”里看到“肉食者鄙”。

殷周至春秋时代称统治者为“肉食者”,称平民为“蔬食者”。

最臭名昭著的是那个昏庸至极的晋惠帝司马衷,到了天下灾荒的年月,百姓饿死,司马衷竟然问:“何不食肉糜?”即“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
呢”?历史学家从“糊涂”里看到社会安定的底线。

著名明史专家王春瑜说,从两千年来的历史实际出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稀粥就是我们的国粥。

即使在古代和平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贫苦农民,一年四季,多半也是糠菜半年粮,喝稀粥度日。

倘若各种矛盾激化,人祸、天灾交织,农民连稀粥也喝不上,吃尽了附近的树皮、草根,就会形成庞大的四处觅食的饥民队伍,最终揭竿而起,烧毁“酒肉臭”的“朱门”,把皇帝也拉下马,直至在新的王朝中,再回到农村,慢慢安定下来,重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历代最高统治集团的决策者,从王朝的中叶起,脑子里便渐渐乱成一锅粥……最后连他们自己想平静地喝上一碗粥,也不可能了。

(选自《十堰日报》2011年8月)
8、本文说明糊涂饭的那些内容?(3分)
9、结合文章给糊涂饭下个定义(3分)
10、②段中引用《丹江口市志》的记载有什么作用?(3分)
11、⑤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12、读⑤段,用一句话概括“糊涂”饭里有那些文化?(3分)
1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糊涂”饭和“糊涂蛋”都是食物。

“懒豆腐”也是一种“糊涂”。

“糊涂”饭又叫粥、羹、糜。

B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发明,能够像发明喝稀粥那样,对千家万户、亿万农民,产生如此紧密、广泛、持久的社会影响
C.清代乾隆年间大画家郑板桥对“糊涂粥”一往情深。

在郑板桥《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可以找到印证。

D在中国,“水火相济”的水煮法诞生后,“炙”是继“煮”之后在烹饪方法上的飞跃。

文章二:董卿:“虎爸”也温柔
入行18年来,董卿采访过无数嘉宾,她自己却很少成为采访对象。

日前,董卿应邀做客北京卫视《BTV秀场》栏目,首次畅聊自己的成长历程。

从7岁开始每天刷碗,中学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每天早上到操场跑1000米,不许照
镜子、要背诗背古文……这些父亲曾带给董卿的童年“阴影”,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女儿。

直到有一天,父亲举起酒杯向她致歉,“这么多年不应该用这种方式对你……”如今,董卿感叹,自己的成功其实离不开父亲的“魔鬼”教育。

①童年不许多照镜子
按照今天的说法,董爸爸绝对是一位“虎爸”。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董卿从来都没尝到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

她讲述,自己在上海出生,一直生活在外公外婆身边,7岁被父母接到工作地安徽。

父亲要求她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刷碗、擦地,让幼年董卿最难以接受的是,父亲命令她每天不许多照镜子,“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说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此外,爸爸还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不能把过多心思放在打扮上。

董卿稍微能识字了,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还要求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

再大一点儿,又让她抄古文。

除了文学素养,身体锻炼也让董卿从小就抱怨不已。

有时天没亮,爸爸就让董卿到家门口淮北中学的操场上跑1000米。


上了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

“我那时候各种零工都干过,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董卿说,那时候,爸爸在当地报社当副总编,一到放假就给他的朋友打电话,“我女儿放假了,去你那儿打工,不要钱。

”她讲起一段最为辛酸的经历,“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十个房间,二十张床,一个人打扫。

”最有难度的
就是给床换床单,“那种席梦思床垫,特沉,我两个手抬都抬不动,还要一手抬着床垫,一手迅速地把床单塞进去。

”这些苦涩的经历曾让董卿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父亲为何对自己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董卿直到长大后才慢慢理解。

因为爷爷早逝,奶奶和父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但他不断努力,后来才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

“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就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对我也有着这样的期望,觉得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董卿和爸爸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是从她上大学开始。

父亲送她来到杭州,入学报到后,进宿舍收拾床铺。

帮女儿料理妥当后,爸爸要离开校园了。

和爸爸走在夕阳下的小路上,董卿第一次发现爸爸变得有点依依不舍。

“我是后来才想起来那一幕,他看着我说,你自己小心点吧。

然后他脸上突然有了一种我从没见过的表情,但是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他从来没有尝试过用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对待我,跟我交流。


大一放假回家,一家三口在爸爸的提议下,去餐馆吃了顿饭。

“我们坐在一个安静的小角落,吃着吃着,父亲突然举起酒杯,说,我敬你一杯吧。

我当时有点意外,他说,我跟你道个歉,我想了想,这么多年,我对你有很多教育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讲到这儿,董卿的眼泪立刻掉了下来。

她说,那顿饭,从不喝酒的自己和爸爸一起喝光了一瓶白酒。


爸爸的教育,让董卿学会了⑤,
⑥学会,⑦学会了。

经过十年打拼,最终她站在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那一刻,她彻底理解了父亲,“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地觉得,我会,因为我认同了我父亲的这种方式。


成名后,有了越来越多的荣誉和掌声。

对父母,董卿却始终心里留存着一份难过。

“今年是我到北京整十年,但父母一次都没有来过北京。

我总是在电话里动员他们,你们来吧,来现场看看我录节目,看看春晚,看看青歌赛。

他们老是怕给我添麻烦,怕我在台上想着他们,注意力会分散。

”董卿经常给父母塞钱,但他们仍是节俭惯了,一分都不肯浪费。

“有一次,我爸去医院拔牙,拔了好几颗,出来以后咬着棉花球,腮帮子肿着,就这样,两人还是舍不得打车。

我觉得我要是在上海就好了,可以自己开车带他们过去,但是我现在做不到。

”谈到深情处,董卿说,我想想自己这么多年,真是把最好的笑容都留在台上了,给父母的太少,“不少人对我爸妈说,你们生了个这么好的女儿,真让人羡慕。

但他们从我这得到什么好处了?年纪这么大,不舍得雇保姆。

有时我一回到上海,经常有人叫我出来吃个饭,我一般都推掉,希望多陪陪他们。

但只有医院院长请我吃饭,我一定去,而且我见到他们都是同样的话,我爹妈拜托给你们了。

选自《恋爱婚姻家庭》2011年10期14、仿造①,在②③④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文字,成为各部分的小标题。

(3分)②

17、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虎爸“是个怎样的人?(3分)
18、“因为爷爷早逝,奶奶和父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但他不断努力,后来才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

”这段话,从文中看属于叙,其作用是什么?(3分)
19、对这种“魔鬼”教育你又什么看法?(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犬牙差互()2)以其境过清()3)念无与乐者()4)潭中鱼可百许头()5)盖竹柏影也()6)相与步于中庭()
2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3分)
甲文是
乙文是
23.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二)古诗文阅读(4分)
24.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2分)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2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2分)
四、作文(50分)按要求写一篇说明文
26任选一题
(1)我的(房间、家、校园)或我们的(城市、小镇、风景点)(2)的自白(香烟、书籍、雨、云、霜)
任选一个题目,并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成说明文,写成其他文体,为跑题作文。

不少于600字。

八上答案:
1、B四处错误;
2、D(姹紫嫣红指多种花开放;情不自禁是发自内心的,手病态地抖动不叫“情不自禁”,可用“不由自主”;“鳞次栉比”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


3、B(A去掉“不再”C缺少宾语,在“互进”后加“的高潮”D前后矛盾,去掉“大多是”)
4、A5略6、B
7答(1)答:建议每周开设一节写字课,开展一次汉字书法比赛活动,制订汉字书写等级标准
(2)示例1 : “怒”由奴和心组成,说明人有怒便成了心的奴隶。

示例2 : “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示例3 : “悟”由心和吾组成,说明不论什么事,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才会有所悟。

8介绍了何谓糊涂饭,糊涂饭盛行的地区,糊涂饭的种类,味道及做法,糊涂饭的历史,糊涂饭的文化
9糊涂是秦巴山区农民的家常便饭,将主粮磨成碎粒或加入其他蔬菜采用蒸煮等方式做成的糊状食物。

`10说明了解放前均县(今丹江口市)农民的主食是红薯“糊涂”;呼应了文段开头“这在地方志书中多有记载”。

亦可这样作答:说明了“糊涂”饭是秦巴山区农民的家常便饭
11历代最高统治集团的决策者,从王朝的中叶起,脑子里便渐渐乱成一锅粥……最后连他们自己想平静地喝上一碗粥,也不可能了。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历代王朝从中叶开始引发种种矛盾(各种矛盾激化,人祸、天灾交织),社会一片混乱,导致江山不保,本朝的的末代皇帝也没落下个好下场。

12思想家从“糊涂”里看到“和”;平民百姓从“糊涂”里看到“肉食者鄙”;历史学家从“糊涂”里看到社会安定的底线。

或“糊涂”能看到“和”,能看到“肉食者鄙”,能看到社会安定的底线。

13A; 14②中
学被迫勤工俭学③大学父亲开口致歉④成名后对父母心存愧疚15围绕以下词语回答。

自理和自立(自强、自爱),吃苦和锻炼,打拼,坚持和忍耐,坚毅和顽强,做人和做事等16父母十年没来过北京—怕分散我的注意力;给父母塞钱—父母却舍不得化;给父母的太少---没有时间陪父母. 17虎爸是个严厉(严肃、苛责)、教女有方(教育方式独特),热爱子女,温柔(温情)善良,善解人意,乐意反思,勤俭节约,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

18、插叙为了印证爸爸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观点,同时也为爸爸这样教育我找到了事实根据。

或者用本段最后那句话作答。

19答案一:我赞同这种做法,让
小孩子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进行社会实践能培养孩子的自理和自立的能力,从小加强文言文和古诗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化兴趣,要求姑娘家小的时候不打扮,可以让孩子把心思用在读书上。

答案二:不赞同。

孩子从7岁就要做家务活,在城区要求过高了,在初中就进宾馆等进行实践,弄不好孩子会受到伤害。

…只要言之有理即给分。

答案三:可以赞同一部分否定一部分。

(略)
20.像狗的牙齿那样;因为;想到;大约;原来;散步
21.①浓绿的树木,翠绿的藤蔓,笼罩环绕缠磨摇动连结乱七八糟随风飘荡
②但很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22.(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3.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24、选C。

25略 26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