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桥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桥头不是个地名,是个人名;老桥头也不姓乔(桥),姓李,是个六十有八的精干老头。

不过,要说这李老头为何成了老桥头,还真得从这老桥说起。

要说这古人建城,都讲究个依水靠山。

咱们这临沂城就建在沂河边上,精灵气都在这水上。

1935年范筑先在临沂修老洋桥那阵儿,桥东头老李家得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桥头。

这桥头在桥头生,在桥头长,在桥头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斗转星移,几十年的光景,桥头成了老头,两个儿子在西郊经商,家里富得淌油。

老头有个嗜好,就是下象棋。

反正家里的事不用他操心,桥头三天一小市,五日一大集,他就成了远近有名的臭棋篓子,成天在街上闲转悠,逮着谁就和谁下棋。

碰上不认识的,人家问他贵姓,他总是答非所问,蹦出一句:都知道咱,咱住在老桥头!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再管他姓何名谁,直接喊他老桥头。

老桥头住在桥头,这的确是他最引为自豪的一件事。

儿子们各自成家,早就搬出去住了,只有他一个人还住在老宅。

那些年桥头车水马龙,是个热闹的所在。

多少人眼热这块宝地,他那破破烂烂的三间老屋,有要买的,有要租的,出多少钱的都有。

归结到最后,任你磨破了嘴皮子,跑细了腿,他就是纹丝不动,不开尊口。

可也是,儿子能挣,他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日用花销,脑子里哪里容得下星点市场意识!由于这老头冥顽不灵,思想僵化,背地里人们就不再叫他老桥头,而是戏称他为桥头佬。

谁知这一叫不要紧,还真叫出了毛病,老桥轰隆一声塌了一截。

桥断了,车不来了,人也少了,连集市也搬了家,这下老头的破屋里可真冷清了。

桥刚塌的那几个月,可真苦了老头,天不明就往断桥处跑,一蹲就是一天,就像掉了魂似的,棋友们喊他下棋也不应声。

人们怕他伤心,没人敢再叫他老桥头,更不敢叫他桥头佬,一时间人们竟想不清该叫他什么,老头一下子成了无称无呼之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头的头发白了许多。

在一个下雨天里,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老屋,让他俩出钱给他买一条船。

儿子们说不转他,老头就成了沂河上年龄最长的一个船工,天天渡人过河。

棋友们笑话他,说他老糊涂了,想钱想疯了,老桥头,想当老船头了。

他两眼一瞪,蹦出一句:咱有姓,咱姓李!棋友们被他吼得半天回不上话,最后摇摇头叹息道:桥断了,把他的魂勾走了!打这以后,人们就开始叫他李老头。

自打有了渡船,见了收入,李老头还真成了爱钱之人。

儿子们给的,他是照要不误;渡船所得,他用红纸包起来,谁也不知道有多少。

老头本来言语就少,这一弄就更吃不准他究竟要搞什么洋动静。

老头的脾气也变得怪异,听不得别人在他面前提桥,一提桥他就上火,冷不丁还会蹦出一句:桥什么桥,咱不是有船!
日月如梭,转眼就是5年,重修老桥的事情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区里把修桥当成了城市建设的头等大事,桥上要建彩虹标志,还要建桥头堡。

四里八乡都动员起来,父老乡亲抢着要捐资捐款。

人们就想,要提别的事,这李老头兴许干;要说为修桥捐款,他肯定不干。

因为修起桥来,就等于是断了渡船的财路,李老头船头还没当够,眼看着就要下岗,他还能捐款?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到村委会捐款的竟是这李老头!他把5年来的渡船所得,用红纸包着,一个子儿不少地捐给了村委会。

只听见他挺着胸脯对村干部说:拿着,咱挣的!修桥头堡用!
从这天起,老头又有了新的称呼桥头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