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文化自信
- 通过学习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以及人民与官吏之间的关系,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 让学生体会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如西门豹的正直、勇敢和智慧,认识到这些品质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2. 语言运用
- 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复述故事、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西门豹的语言描写简洁有力、富有智慧,引导学生模仿这种描写方式进行写作,提升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3. 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思考西门豹为什么要采用那样的方法破除迷信,通过对故事的深入分析,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如探讨西门豹的做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以及在现代社会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4. 审美创造
- 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美,如西门豹的智慧之美、为民除害的正义之美。
从故事的情节发展中体会文学作品的结构美和情节美。
- 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或改编,培养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豹、娶、媳、巫、绅、旱、徒、磕、淌、凿”等生字,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词语的意思。
-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体会西门豹的智慧。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2. 教学难点
- 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妙在哪里,感受西门豹的智慧过人之处。
- 学习文中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 在讲解课文时,创设故事发生的情境。
例如,在介绍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情况时,可以通过描述当时的场景:“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古代的邺,看到大片的田地长满了野草,村庄里冷冷清清,很少能看到人的身影。
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问题引导法
- 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在讲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时,问学生:“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呢?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深入探究课文。
3. 角色扮演法
-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挑选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老大爷等角色,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法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西门豹治邺的成功之处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等问题。
小组内成员各抒己见,然后进行汇总汇报。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故事导入
- 教师讲述一个古代官吏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小故事(例如某个县令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民不聊生的故事),然后提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当地的百姓,你们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官吏来治理你们的地方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西门豹,他是一位为民除害的好官吏。
- 板书课题:西门豹治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例如,“绅(shēn)士”不能读成“shēng”,“磕(kē)头”不能读成“kě”。
2. 学习生字词
- 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如“豹、娶、媳、巫、绅、旱、徒、磕、淌、凿”。
- 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讲解生字的含义。
例如,“娶媳妇”的“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的人结婚的情况,理解这个字是指男子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巫婆”的“巫”,可以介绍古代巫婆是一种装神弄鬼、用迷信手段骗钱害人的人。
- 对于一些难写的生字,教师进行范写。
如“豹”字,左边的“豸”要注意笔画顺序,先写上面的点、撇,再写下面的弯钩等。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了解到是巫婆和官绅勾结,以给河伯娶媳妇为由骗取钱财、迫害百姓。
西门豹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带领百姓兴修水利,使邺这个地方变得富裕起来。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探究邺地的问题
-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第1 - 9自然段,找出描写邺地现状的句子,如“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 思考:邺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因,原来是巫婆和官绅以河伯娶媳妇为由,每年都要从百姓那里搜刮钱财,还要把年轻的女子扔到河里,导致百姓纷纷逃走。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们是邺地的百姓,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又如何?”让学生体会百姓的痛苦和无奈。
2. 西门豹调查情况
- 学习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部分(第9 - 14自然段)。
-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感受西门豹的细心和认真。
- 提问学生: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都了解到了哪些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了解到河伯娶媳妇的具体情况,包括巫婆、官绅如何勾结,以及百姓的苦难等。
- 分析西门豹的人物特点,从他详细的询问中可以看出他关心百姓,想要解决邺地的问题。
3. 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
- 重点学习课文第15 - 19自然段。
- 让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步骤,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 西门豹首先说新娘不漂亮,让巫婆去告诉河伯,把巫婆投进了漳河;接着又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也把他投进了漳河;然后面对其他官绅的求饶,西门豹让他们回去了。
- 小组讨论:西门豹的方法妙在哪里?
- 小组汇报后,教师总结:西门豹的方法妙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利用巫婆和官绅迷信河伯的心理,巧妙地惩治了他们,既破除了迷信,又让百姓看到了他们的骗局,还不会引起百姓的恐慌。
- 引导学生分析西门豹的语言描写,如“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句话说得很客气,但实际上却是将巫婆置于死地。
让学生体会西门豹语言的巧妙之处。
-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等角色,表演这一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西门豹兴修水利
- 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 提问学生:西门豹除了惩治巫婆和官绅,还做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使邺地的庄稼得到灌溉,百姓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 让学生思考:西门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兴修水利是从根本上解决邺地贫困问题的关键措施,体现了西门豹的长远眼光和卓越的治理能力。
(四)总结全文
1. 回顾西门豹治邺的过程,包括调查情况、惩治坏人、兴修水利三个方面。
2. 总结西门豹的人物形象: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有谋略、正直勇敢、关心百姓的好官吏。
3. 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治邺给我们的启示:在面对问题时,要深入调查,善于思考,采用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要关心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利。
(五)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 给出拼音:bào zi、qǔ xí fù、xí fù、wū pó、shēn shì、hàn
zāi、tú dì、kē tóu、tǎng xià、záo jǐng。
- 答案:豹子、娶媳妇、媳妇、巫婆、绅士、旱灾、徒弟、磕头、躺下、凿井。
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1)西门豹(bào pào)。
答案:bào。
- (2)巫婆(wū ū)。
答案:wū。
- (3)官绅(shēn shēng)。
答案:shēn。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 (1)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改为转述句)
- 答案: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他看看。
- (2)老百姓被巫婆和官绅骗得好苦啊!(改为“把”字句)
- 答案:巫婆和官绅把老百姓骗得好苦啊!
4. 阅读理解
-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 (1)“提心吊胆”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表现了官绅们怎样的心理?
- 答案: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在文中表现了官绅们害怕被西门豹扔进漳河的恐惧心理。
- (2)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答案: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官绅们认识到自己的骗局被识破,让他们不敢再为非作歹,同时也让百姓看到他们的丑态,彻底破除迷信。
(六)布置作业
1.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讨论西门豹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从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3. 收集其他古代清官为民除害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