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_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㊀㊀㊀㊀㊀152㊀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
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研究Һ王玉碧㊀(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广东㊀广州㊀510000)
㊀㊀ʌ摘要ɔ数学课程在中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联系愈加紧密,也为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持.因此,在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功能.文章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结合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教学理念㊁教学资源㊁教学方式㊁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如何创新展开研究并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考.
ʌ关键词ɔ教育信息化2.0;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
为了实现教育强国,加强教育信息化迫在眉睫.信息技术是引领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和强大推力,教育信息化2.0强调知识资源数字化和平面资源立体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点燃智慧的火花,实现全面发展.对此,中职数学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㊁知识特点灵活选用信息技术呈现知识,丰富课堂表现形式,从而推动中职数学课程发展.
一㊁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教育信息化2.0的出现与运用,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教育环境,为学生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从宏观层面上看待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并融入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以新颖㊁有趣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2.0为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中应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热情,并发挥信息工具多样性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发现和探索中实现个性化学习,从原本的简单听讲转变为观察和动手操
作,摆脱机械背诵和记忆等浅层学习方式,从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等多层面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二)挑战
教育信息化2.0对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向性作用,但如何从理念转变为实践思路,教师还需要自行探索,尤其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已有教学经验中缺乏系统化的引导,教师多以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导致数学教学内容泛化㊁浅显化,如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数字化㊁智慧化,智慧校园建设存在广泛性,大部分中职院校都在努力建设智慧校园,但由于缺乏对细节的把控,并未完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间接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课堂中教师对智慧课堂的运用存在单一性,更多是从某一角度出发运用智慧课堂,对其他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㊁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具体策略
(一)体现 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
当前,为了推动数学课程改革,大部分中职教师都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但仍有少部分教师思维较为刻板,不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新的数学模式,课堂中仍旧借助教材和语言讲解开展教学活动,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也难以指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思维.因此,在借助教育信息化2.0对中职数学教育进行改革时,仍要重视对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充分体现 以生为本 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当前 互联网+教育 的背景,在课堂中引入创客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和探索,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以 二倍角公式 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学会推导二倍角的正弦㊁余弦公式,能够熟记二倍角的正弦㊁余弦公式及变形公式,并能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
㊀㊀㊀153
㊀㊀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借助互联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引入随堂练习,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请同学们化简下列各式,并在做题前写出化简本题可能会用到的公式:cos44ʎcos76ʎ-sin44ʎcos14ʎ,2cos20ʎ-2sin20ʎ. 学生在审题后会借助已学习的两角和差的正㊁余弦公式,展开积极思考与推导,解题结束后教师要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及解题思路,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利用计算机模拟二倍角公式的推导过程,如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β=α
ңcos2α=cos2α-sin2α,教师再
辅以语言讲解,让学生认识到 假设β=α ,通过转化和简化可以得到二倍角余弦公式.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推导二倍角正弦公式,学生可以模仿余弦公式推导过程,得出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β=α
ң
sin2α=2sinαcosα.接着,教师可以提出探究问题: 是否可以利用sin2α+cos2α=1完成二倍角公式的推导?推导的结果是什么呢? 结合之前推导出的二倍角正弦㊁余弦公式,学生可利用转换思想展开探索和推导,以二倍角余弦公式为例,可得:cos2α=2cos2α-1,cos2α=1-2sin2α.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计算机动
画模拟功能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并循序渐进地提出探究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㊁自主学习的需求,并加深其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最后,为了检测学生对二倍角公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应在课堂中设计随堂练习,如尝试化简下列各式:sin5π12+cos5π12æè
çöø÷sin5π12-cos5π12æèçöø÷,cos4α2-sin4α2.学
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加强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实现高效学习.
(二)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
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优势之一,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辅助完成教学设计㊁建立专题练习库等,构建层次清晰㊁内容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师搜集网络教育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有效扩充了教师 教 和学生 学 的空间,大大推动了构建优质课堂㊁名师课堂的进度.
以 正弦定理㊁余弦定理 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
生掌握正弦定理㊁余弦定理及其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教师在课堂中要先帮助学生复习二倍角公式,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背出或读出4个公式,进一步强化其对知识点的印象.接着,教师引出课题,让学生认识到本课主要学习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随后,教师利用电子课件创设情境,将提前准备好的素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RtәABC中(如下图),ac
=sinA,
bc=sinB,即asinA=c,bsinB
=c,且由于øC=90ʎ,所以sinC=1,于是推导出c
sinC
=c,进一步推断出
asinA=bsinB=c
sinC
.那么在任意三角形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比较二倍角正弦公式和二倍角余弦公式的区别,并着重记忆变形后的新公式,再将其运用在解题中.部分学生思维受限,在解题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中的推导过程,但为了保证一定的探究难度,教师应提前利用信息技术将推导过程中的部分关键内容抹去,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即可.在讨论并得出答案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由此,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学生能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更直观的认识,进而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借助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方式
中职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以教育信息化2.0为指导思想,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学个性化发展.微课㊁电子课件㊁通信软件等,正逐渐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对此,在讲解数学重难点知识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将教学延伸到课后,基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线上渠道进行学习和实践,并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及时解决课堂中遗留的问题,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㊀㊀㊀㊀㊀154㊀以 数列 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列的概念㊁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相关公式及运算规律,教师应借助信息化教学优化课堂互动形式.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数列概念时,应利用电子课件展示 奥运会举行年份 电影院座位号顺序 建筑施工场地钢管堆放情况 等图片,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说一说这些图片中包含着怎样的规律.由此,学生分析后发现这些数据之间的差是相等的,对等差数列的概念形成感性的认识.随后,教师带领学生探究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公式,以 奥运会举行年份 为例,根据 (㊀㊀),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 这些数据,分析括号中应该填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据中左右相邻的数字之间相差4,猜测括号中应该填1984.由此,教师顺势提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公式,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一组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样的数列就被称为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则被称为公差.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资料,鼓励学生结合资料自行探究等比数列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㊁对比分析㊁合作探究等方式,明确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公式.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途径与教师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通过提升互动频率来优化教学效率,同时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促进个性化能力发展.由此,以信息化教育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完善和改进教学评价过程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学评价也是推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来记录重要数据,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层,为个性化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制订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及数据反馈情况,针对性调整教学工作细节,使信息化教育更贴近学生学习需求.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是维持教学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借助线上教学和大数据来开展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有全面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综合分析数据来评价学生,结合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进一步发挥教育信息化的
优势.
以 坐标轴平移 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要借助 互联网+教育 模式,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借助实时㊁延时和空间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首先,教师在实时评价中,要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网页中设计相应的问题,并在课堂中挑选合适的时机进行提问,结合学生的反馈对其学习情况展开初步评价.同时,教师可借助计算机将评价结果上传至网络中,之后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其次,在延时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网络平台为媒介,与学生开展线上互动,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线上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的薄弱点.评价结束后要以邮件的形式回复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在空间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微信群,将学生的成就或作品上传到微信群中,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由此,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客观㊁全面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认识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在后续教学中加以改正,以便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结㊀语
总的来说,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教育改革与创新也迎来了关键时期.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教学中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构建高质量㊁多层次㊁智能化的中职数学课堂.
ʌ参考文献ɔ
[1]王兵.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158-159.
[2]郭卫红.浅谈如何通过创新教育提升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效[J].求学,2020(19):63-64.
[3]梁耀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5):234-235.
[4]李如江.浅谈自制教具在中职数学创新教育中的融合[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7):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