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坠.落(zhuì)证券.(juàn)情不自禁.(jìn)
B.归省.(xǐng)矫.健(jiǎo)如火如荼.(tú)
C.干涸.(hé)恣.情(zì)言简意赅.(hài)
D.谛.听(dì)跻.身(qī)深恶.痛绝(wù)
2.下面语段中,表述没有错误
....的一句是(2分)
(A)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我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B)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效的工作和广泛的宣传,扬州市民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C)但是,文明也要看到身边还存在不文明现象,少数人的文明习惯还没有养成,与“创建”要求还有距离。
/(D)文明只要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的好习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扬州市推广使用电子书以后,学生们摆脱了卷帙浩繁
....的纸质教材、参考书,书包的重量减轻了不少。
B.建设工地上,各种机械夜以继日
....地轰鸣着,劳动者们决心以最优的工程向党的九十华诞献礼。
C.漫步在古运河秀水之畔,徜徉在瘦西湖亭阁之间,文明不得不赞叹设计师别具一格
....的构思和匠师们精妙的技艺。
D.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
....,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4.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②各种机遇从文明眼前滑过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
...的一项是(3分)
A.赵普是宋太祖时的宰相。
他熟读《论语》,为人严肃刚正,虽然有嫉妒刻薄的毛病,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不愧为一代名相。
B.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
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C.《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
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着重写了车站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雪》分别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和散文诗集《野草》。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2014年,扬州将迎来2500年城庆。
未来4年,我们要紧紧围rào“三个扬州”建设,把扬州建成经济活力bèng发、历史文mài彰显、环境yǎ致秀美、人民富裕安康的创新之城、精致之城、幸福之城。
7.默写。
(每空1分,共9分)
⑴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⑵,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⑶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⑷,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
⑸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⑹,不悱不发。
(《论语》)
⑺,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⑻自强不息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会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激励自己。
(用曹操《步出夏门行》中的名句填写。
)
8.结合提示,完成下面题目:(9分)
提示:香甜的瓜汁、可口的果茶、清爽的冷饮……随着夏天的来临,
各种自制饮料的销售开始火爆。
但是,经检验,部分自制饮料中存在着
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
⑴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右图的内容。
(3分)
⑵概括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
(3分)
⑶据报载,记者在果茶店里询问加了哪些添加剂,有位老板理直气壮地说:“加什么样的添加剂,是我们的商业秘密,不能告诉你!”对这样的老板,你打算对他说些什么劝告的话?(3分)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
9.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6分)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
②平明:黎明。
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
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
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4分)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②休:美好。
③阴:树荫。
荫:遮蔽。
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凄.神寒骨()⑵悉.皆怪石()
⑶不可名.状()⑷为之怅.然()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分)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分)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2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3分)
①②③
(三)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17分)
扬州漆器
①扬州漆器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漆器一般指在表面涂漆的木材、陶瓷和金属等器物。
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从漆树上采割天然漆汁——生漆,把它涂刷于器物表面,留下一层耐湿、耐热、耐磨并有光泽的保护膜,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作美化装饰之用。
②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
西汉时,已获得高度发展。
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不下万余件,其中彩绘漆器最多,宝石镶嵌、金银平贴等新工艺均已出现。
唐代扬州漆器生产已颇兴盛,螺钮镶嵌等工艺逐步成熟并形成特色。
到了元代,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
点螺工艺的出现,更是熠熠生辉,促进了漆器造型艺术的提高。
明清两代,扬州漆器进入全盛时期。
刷红雕漆、百宝镶嵌等传统工艺颇为兴旺。
堆漆、割彩、雕漆嵌玉等新工艺继之而起,品种之多,居全国之冠。
③目前,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
“雕漆嵌玉”秉承“剔红”传统,在器物表面涂漆均须若干层,多的要涂上百层,使漆面具有相当的厚度,精心在漆面上作出浮雕,并嵌上金银、宝石等名贵材料雕成的各种造型,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
“螺钿镶嵌”有两种:一种是“挖嵌”或“坎螺”;一种是“平磨螺钿”,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点螺”漆器是扬州漆器厂近年来研制成功的失传已久的“螺钿镶嵌”品种之一。
“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择各种自然色彩的贝壳、夜光螺等原材料,精制成细于发丝、薄如蝉翼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片片、一丝丝地点嵌在漆坯上,构成图案。
因这种技法是把“螺”“点”于漆上,故名“点螺”。
“骨石镶嵌”采用牛骨、青田石等各种材料镶嵌而成,具有色彩丰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
④历史悠久的扬州漆器,如今蓬勃发展,推陈出新,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展望未来,漆艺之花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根据“中国建材网”资料改编)
14.第①段中说“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把漆涂刷于器物表面,起到了和器物的作用。
(2分)
分)
16.阅读③段,找出两个说明方法及相应的例句填写在横线上。
(4分)
①说明方法:例句:
②说明方法:例句:
17.扬州漆器厂接待来自海外的客户,外宾想了解漆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并订购一座以《水浒传》为题材的漆器屏风。
请你参加接待,并完成下列任务。
(7分)
⑴用“先……再……然后……”的形式说一组句子,向外宾简要介绍“雕漆嵌玉”或“点螺”漆器制作过程。
(3分)
⑵向外宾推荐《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并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简要描述屏风上将要雕刻的画面。
(4分)
故事标题:画面:
(四)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17分)
有一缕阳光叫感动于兆文
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
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
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
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
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
轻敲
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
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
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
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
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
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
地吹响了哨子,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
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
..
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
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
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
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
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
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
⑧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
来到小区广场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⑨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无数守望的灵魂。
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珍爱、有牵手、有希翼,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8.本文的题目为《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阅读全文,用简短的文字概述“我”被“一对老人”的哪些事情感动了。
(4分)
答:
19.文章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一对老人”,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品质优秀的老人。
请你结合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
(4分)
着各家的门。
⑴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
..
⑵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
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
..
赶到,将小偷拿下。
评价:
20.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
(3分)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修辞方法:作用:
21.这篇散文写了一对老人,同时也写了他们的邻居。
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区,请写一段文字。
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80-100字)(6分)
三、作文(60分)
22.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
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分……“忍不住”是常有的现象,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
请以“忍不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忍不住”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
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