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的分类、衡量及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业 S
际工资率高于市场均衡的 (W/P)0 工资率,于是失业就会产
生。
E D
最低工资法对青年的失
业影响最大。国外实证研 究表明,最低工资水平提 高10%,青年的就业人数
0
L1 L
L
图4.4 实际工资刚性和失业
就降低1%—2%。
实际工资刚性
工会力量
工会工人的工资并不是由供求均衡决定的,而是由工会领导 人与企业经理之间的集体议价决定的。通常是最终的协议把 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而所雇用的工人数量减少了。
政策含义: 实际GDP必须与潜在GDP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 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不促进就业?
从1998年开始,中央实施的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具有了明显的扩张性,旨 在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推动经济增 长。然而,无论是调控取向还是调控 措施,都不具有显著的推动就业效果 。
•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 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 ,年平均达到9.4%,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1985—1990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 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 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 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对 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变异。
• 此事遂在网上引起热议。
历史上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
• 匈牙利二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 – 为挽救被毁的家园和崩溃的经济,以印刷纸币来筹 集预算资金 – 1946.1,货币发行量164.6万亿彭格 – 1946.7,货币发行量17300000万亿彭格 – 1945.7-1946.7,物价指数上升399623×1022倍 – 1946.8,建立新的货币体系 • 福林以1:400×1027取代彭格
• 因此,了解目前中国城镇失业产生的原因和组成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 和实施治理措施。失业是由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两部分构成的。相应地, 治理失业也需要从两个方面着眼。
• 即一方面改变宏观经济政策的单纯GDP 取向,而以扩大就业作为首要目标 ,治理周期性失业,另一方面从降低经济活动成本等角度治理自然失业。具 体来说,在引导政府和社会投资时,参照各行业的就业吸收能力确定重点投 资领域的优先序。信贷政策需要改变那种偏好大项目、大企业、国有经济的 倾向,应充分重视中小企业、农村非农产业的资金需求,取消不合理的人为 障碍,让这些部门能够有平等的机会获得资本要素。进一步发育和完善劳动 力市场,矫正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政府的扶助就业政策应着眼于完善劳动 力市场功能,帮助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转换能力。此外,加强对具有就业吸纳 倾向的小企业、非正规部门的政策扶持,从投资、税收、融资、技术改造等 多方面予以扶持。
失业的分类、衡量 及影响
一、失业的分类 二、失业的衡量 三、失业的影响
一、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 4、其他分类
1、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指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 成的短期、局部性的失业 。
性质:过渡性或短期性失业 起源:劳动力的供给方
性质:长期性失业
即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总量大体相等,劳 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会导致结构性失业。
特点:失业者不能胜任空缺的职位
3、 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 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 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4、 其他分类
自愿失业: 指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 3、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形成了二元化的劳动 力市场,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工资的形成机
制仍然是制度性的,即使在失业现象已经十
分严峻的情况下,传统体制内的工资水平仍 然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1997—2002年,国 有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年均增长分别达到 4.2%、6.7%、12.9%、10.9%、16.2%和16.3% ,明显高于其他单位。这样,对于那些容易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
自然失业率的定义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 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 的失业率。
稳定状态: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 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充分就业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就业 ,还存在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实际失业率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波动的
2、社会代价
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来精神和心理伤害, 从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的经济学家希伦纳经过研究 认为,在严重的经济衰退中,由于失业率过高所导致 的心脏病、酒精中毒、婴儿死亡、精神错乱、虐待儿 童以及自杀率,比正常时期要高15%以上。此外,吸 毒率、离婚率及犯罪率都会随之提高。
3、政治影响
• 短暂提供就业岗位
• 2、除加大对国债项目的信贷投入之外,货 币政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持续下调利率 ,以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利率不断 降低,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已经成为丰 裕的生产要素。中国刚刚达到人均 GDP1000美元,远远没有超越发展经济学 认为存在资本和外汇双缺口的发展阶段。 因此,调整利率所导致的资本相对价格下 降只是一种周期性现象。
失业的理论
1、凯恩斯的失业理论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又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论
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 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也就是有效需 求不足,此时,就会存在紧缩性缺口,厂商就会 减少生产,解雇工人,从而造成失业。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 投资需求所构成。
工人素质
企业劳动力的平均素质
取决于它向雇员所支付 的工资。
工人的健康
工资影响营养, 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
更高。 (适用于穷国)
工人的努力程度
高工资提高了
工人的努力程度。
由于企业向其工人支付高工资就能更有效地运行,所 以企业发现使工资高于供求均衡的水平是有利的。
三、失业的影响 1、经济代价
① 劳动力资源浪费 (与资源稀缺相矛盾) ② 政府福利支出增加,造成财政困难 ③ 使实际GDP减少:奥肯定律
支付搜寻成本、
考核及培训等
成本
雇佣
内部人
外部人
已经就业的劳动者 解雇
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
支付成本, 如支付补偿 在双方面因素作用下,劳动工工资资等就可能维持在高于劳动力市场均衡水平。
实际工资刚性
效率工资 高工资使工人生产率更高
工人流动率:
高工资减少了劳动的流动 性,
从而减少了用于雇用和培 训新工人的时间及成本。
得到贷款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资本变得相
对便宜,劳动相对昂贵,从而诱导出产业和
技术选择中用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产值增 长不能带来相应的就业扩大。
• 4、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资本替代劳动的倾 向。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城 市正规部门就业,一般劳动力难以进入国有部门尤其是国有 垄断部门就业。正如上文分析的那样,这些正规部门、国有 垄断部门恰恰是具有充足廉价资本供应的部门,在资本的价 格长期被压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业存在体制性障碍的条件下 ,这些部门必然进一步使用资本替代劳动,导致高投资、低 单位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
由于社会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即边 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 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导致经济社会 中存在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 从而形成失业。
实际工资刚性
失业的另一个原因是工资刚性——工资不能调整到劳动供给
等于劳动需求的均衡水平。 实际工资
在实际工资刚性条件下,
供给
失业产生的原因是劳动供
•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大规模发行国债, 并将银行信贷与国债投资密切配合,重点投向基础设 施领域。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与积极财 政政策相配合,在财政投资尤其是国债主要投向基础 设施建设的同时,予以贷款配套,加大对这些领域的 信贷投入。 在这种政策下,政府主导和引导的投资行 业取向非常明显,主要是将农林水利、交通通信、环 境保护、城乡电网改造、粮食仓库和城市公用事业等 作为重点投资领域,而这些投资领域恰恰是吸纳就业 能力较弱的行业,也就是说,扩张性政府投资具有逆 就业倾向。
特点:失业者可以胜任空缺的职位
增加失业服务机构 的作用,增பைடு நூலகம்就业
信息的发布……
如何解 决??
2、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 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 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 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
给大于劳动需求,这时劳 动力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
失业量
必定发生了某种障碍。 刚性的
工资刚性的原因: ➢最低工资法
实际工资 均衡工资
雇用
需求
➢工会的垄断力量 ➢效率工资
的劳 动量
愿意工作 劳动
的劳动量
实际工资刚性
最低工资法
当政府禁止工资下降到均衡水平时,政府就引起了工资刚性。 ➢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最低工资法是没有约束作用的;但对 某些非技能劳动者而言,最低工资减少了企业对他们的需求量。
• 其他典型的恶性通胀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恶性通胀 –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恶性通胀 – 中国解放前的恶性通胀 – 二战后的德国、日本等国
历史上著名的恶性通货膨胀
• 德国一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 – 战时依靠举债维持军费开支 – 战败后负担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 1918年之后不得不依靠印发纸币来维持政权 • 1922年,58070亿纸马克 • 1923年,2000万亿纸马克 – 后果 • 1910-1923,年均通货膨胀率1174% • 40种商品PPI上升了约14200亿倍 • 美元:马克=1:42 – 措施 • 1923.10,政府以1:1万亿比率用新马克取代旧马克 • 1924.8,德国马克以1:1取代新马克
过高的失业率可能影响政府的公信度和 政治稳定 。
§2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四、通货膨胀的原因 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案例导入
• 1977年汤婆婆在银行里存了当时可以买下一 套房子的400元钱,一忘就是33年。33年后, 这400元存款产生了438.18元的利益,扣除中 间几年需要征收的利息税 2.36元,汤婆婆连本带息仅可 取出835.82元。
内容: 失业率每高于 自然失业率 1个百分点 实际GDP将低于 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价值
揭示了产品市场与劳动市场之间的联系 可以通过失业的变动推测GDP的变动 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变动
如:实际失业率 = 8%,自然失业率 = 6%, 则实际GDP将比潜在GDP低 4%左右
非自愿失业: 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二、失业的衡量
1、失业率
失业率 就业 失人 业 失数 人 业数 人 劳 失 数动 业力 人人 数
2、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包括: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自愿性失业
特点:这些失业与总需求的规模无关,无论经 济景气与否,这些失业都是存在和不可避免的, 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失业。
➢最低工资对青年人的失业影响最大,因为青年人的均衡工资 水平比较低。
➢最低工资法的制定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甚至是各国政治争 议的来源。
• 最低工资法
• ——令人失望的结果,往往是善良的愿望造成的。
在实际工资刚性的条件 下,劳动力市场的自动调 W/P 节机制出现障碍,当劳动 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实 (W/P)1
政策结论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就业增长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民营 经济以及非正规经济,通过逐渐发育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机制所创 造的。另一方面,城镇实际失业率也持续提高,劳动参与率逐年 下降,政府主导投资带动的就业增长效果不十分显著,从而导致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没有显性的就业增长。
• 目前的高失业率,有很大的部分是自然失业率,主要由于劳动力 市场不健全、产业结构调整和各种不利于就业扩大的规制而产生 。这个失业组成部分并不能通过宏观反周期政策予以消除。而在 宏观经济政策可以有所作为的范围内,又由于政策导向不是就业 最大化,以致当宏观经济政策刺激起经济增长时,就业增长效果 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