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焊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4Fw/πσ d=(4Fw/πσ‘)1/2
Fw: Fw:电极压力 σ’:金属材料的压溃强度。 金属材料的压溃强度。
点焊加热过程中,焊接区形态及温度处于变化, 点焊加热过程中,焊接区形态及温度处于变化,2Rw 也处于变化中,只有在加热临近终了时( 也处于变化中,只有在加热临近终了时(焊接电流场和 温度场进入准稳定),2Rw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2R‘ 温度场进入准稳定),2Rw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2R‘w。 ),2Rw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2R
再次下降段: 再次下降段: 原因:绕流现象使焊接区ρ增大不明显, 原因:绕流现象使焊接区ρ增大不明显,但绕流使导电通路截 面增大, 面增大,同时金属加热软化使接触面积迅速增大导致边缘效 应减弱。 应减弱。 特点:曲线下降。 特点:曲线下降。 平稳段: 平稳段: 原因:焊件间间隙增大(板缝翘离),电流场、 原因:焊件间间隙增大(板缝翘离),电流场、温度场进入准 ),电流场 稳态,熔核和塑性环尺寸基本保持不变。 稳态,熔核和塑性环尺寸基本保持不变。 特点:总电阻R趋于定值2R’ 特点:总电阻R趋于定值2R’w。 2R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工件表面状态: 表面愈粗糙、氧化愈严重、接触电阻愈大。 工件表面状态: 表面愈粗糙、氧化愈严重、接触电阻愈大。 电极压力: 电极压力: 压力愈高、接触电阻愈小。 压力愈高、接触电阻愈小。 压力增大后又减小, 压力增大后又减小,塑性变形使接触点数目和接触面积 不能恢复,出现滞后现象。 不能恢复,出现滞后现象。 焊前预热: 焊前预热: 焊前预热将会使接触电阻大大下降。 焊前预热将会使接触电阻大大下降。 异种材料相接触, 异种材料相接触,其接触电阻取决于较软的材料 相接触
2R‘ 2R‘w即为金属材料点焊断电时刻焊件内部电 阻的平均值,可进行估算: 阻的平均值,可进行估算: 2R‘w=K1K2( ρ1+ ρ2) δ/(πd2/4) )
ρ1、ρ2—T1、T2时的电阻率 点焊钢: =1200℃、 点焊钢: T1=1200℃、T2=1500℃
2R‘ 的现实意义: 2R‘w的现实意义: R=K×2R‘ R=K×2R‘w R—焊接区总电阻的平均值 K—电阻在点焊加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系数 K与材料有关: 与材料有关: 低碳钢、低合金钢:K=1.0-1.1 低碳钢、低合金钢:K=1.0不锈钢、钛合金:K=1.1不锈钢、钛合金:K=1.1-1.2 铝合金、镁合金:K=1.2铝合金、镁合金:K=1.2-1.4 当焊接回路感抗较小时,焊接区总电阻对焊接电流 当焊接回路感抗较小时, 影响很大,焊机设计时必须准确把握, 影响很大,焊机设计时必须准确把握,否则将引起实际焊 接电流与设计焊接电流之间巨大的误差。 接电流与设计焊接电流之间巨大的误差。
估算: 估算: /4) 2Rw=K1K2ρT2δ/(πd2/4)
K1:边缘效应引起电流场扩展的系数,其值:d/δ=3-5时,K1=0.82-0.84; 边缘效应引起电流场扩展的系数,其值:d/δ=3=0.82-0.84; 绕流现象引起电流场扩展的系数,与不均匀加热程度相关, 0.8-0.9; K2:绕流现象引起电流场扩展的系数,与不均匀加热程度相关,为0.8-0.9; 硬规范取低值,软规范取高值,钢焊接时取0.85; 硬规范取低值,软规范取高值,钢焊接时取0.85; 0.85 ρT:焊接区金属电阻率,查相关曲线。 焊接区金属电阻率,查相关曲线。 δ:单个焊件的厚度 : d:电极与焊件接触面直径 :
2. 电阻焊
B.焊件本身电阻2 B.焊件本身电阻2Rw 焊件本身电阻 通常电阻率高的金属材料其导热性差,如不锈钢, 通常电阻率高的金属材料其导热性差,如不锈钢,点焊时产 热容易而散热难,因此可以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几千安培) 热容易而散热难,因此可以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几千安培); 电阻率低的金属一般导热性好,如铝合金, 电阻率低的金属一般导热性好,如铝合金,点焊时产热难而 散热易,故须用很大的焊接电流,高达几万安培。 散热易,故须用很大的焊接电流,高达几万安培。 金属的电阻率不仅取决于金属的成分,还取决于金属表面状 金属的电阻率不仅取决于金属的成分, 态及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增大, 态及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增大,并且金属熔化时电阻率比 熔化前高1 熔化前高1~2倍。 在焊接时,随着温度的升高, 在焊接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除电阻率升高使焊件本身电阻 Rw升高外 同时金属的压溃强度降低,使焊件与焊件之间、 升高外, Rw升高外,同时金属的压溃强度降低,使焊件与焊件之间、焊件与 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电流线分布分散,因而引起焊件电阻Rw 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电流线分布分散,因而引起焊件电阻Rw 减小。点焊低碳钢时,在上述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下, 减小。点焊低碳钢时,在上述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下,加热开始时 焊件的电阻Rw逐渐增加,当熔核形成时又逐渐降低。 Rw逐渐增加 焊件的电阻Rw逐渐增加,当熔核形成时又逐渐降低。
3、点焊时的热平衡
点焊时, 点焊时,焊接所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加热焊接区金属形成足够 尺寸的熔核,另一部分用来补偿向周围物质传导、辐射的热损失, 尺寸的熔核,另一部分用来补偿向周围物质传导、辐射的热损失,以 形成焊接过程的动态热平衡。 形成焊接过程的动态热平衡。 平衡方程式如下: 平衡方程式如下:
由于“边缘效应” 由于“边缘效应”,产生电阻的面积大于电极 与焊件接触面积; 与焊件接触面积; 产生边缘效应原因: 产生边缘效应原因: 1)电极与焊件接触面积远远小于焊件面积 点焊加热不均匀,焊接区各点温度不同, 2)点焊加热不均匀,焊接区各点温度不同,电 阻率也不同,出现绕流。 阻率也不同,出现绕流。
接触电阻大小: 接触电阻大小: 室温下可按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室温下可按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Rc=( Fw) Rc=(rc)‘/(Fw)α
(rc)‘:低碳钢为0.005-0.006Ω;铝合金0.001-0.002Ω 低碳钢为0.005-0.006Ω 铝合金0.001-0.002Ω 0.005 0.001
一.点焊的电阻
点焊的电阻R是由两焊件 本身电阻Rw、它们之 间的接触电阻Rc、电 极与焊件之间的接触 电阻Rew组成。
R=2Rw+Rc+2Rew
A.焊件间接触电阻 A.焊件间接触电阻Rc+2Rew 存在原因: 存在原因: 焊件表面氧化膜或污物层,使电流受到较大阻碍, 1)焊件表面氧化膜或污物层,使电流受到较大阻碍,过厚的 氧化膜或污物层会导致电流不能导通。 氧化膜或污物层会导致电流不能导通。 2)焊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使焊件在粗糙表面形成接触点。 焊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使焊件在粗糙表面形成接触点。 在接触点形成电流线的集中, 在接触点形成电流线的集中,因此增加了接触处的电阻Rc。
Fw: Fw:电极压力 α:与材料相关的指数。钢:0.65-0.75;铝合金:0.75-0.85 与材料相关的指数。 0.65-0.75;铝合金:0.75同一焊接区Rc与Rew之间关系: 同一焊接区Rc与Rew之间关系: Rc 之间关系 Rew≈0.5Rc(钢材、表面化学清洗、铜合金电极) Rew≈0.5Rc(钢材、表面化学清洗、铜合金电极) 钢材 Rew≈1/25Rc(铝合金、表面化学清洗、铜合金电极) Rew≈1/25Rc(铝合金、表面化学清洗、铜合金电极) 铝合金 Rew≈Rc(钼材、表面化学清洗、纯钨电极) Rew≈Rc(钼材、表面化学清洗、纯钨电极) 钼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Q1+Q2 Q-焊接区总析热量 Q1-有效热量 Q2-散失热量
1)有效热量Q1主要取决于金属的热物理性能以及熔化的金属量, )有效热量 主要取决于金属的热物理性能以及熔化的金属量, 而与其它的焊接参数无关。 而与其它的焊接参数无关。 点焊时Q ( 点焊时 1 =(10%~30%)Q,电阻率低、散热能力强的金属取低 ~ ) ,电阻率低、 电阻率高、导热性差的金属取高限。 限;电阻率高、导热性差的金属取高限。 2)损失的热量 2主要包括电极传导的热量、经焊件传导损失的 )损失的热量Q 主要包括电极传导的热量、 热量、通过对流辐射到空气中的热量。 热量、通过对流辐射到空气中的热量。 经电极传导的热损失一般占总热量的30%~50%,是热量损失最 经电极传导的热损失一般占总热量的 ~ , 多的部分。这部分热损失与电极材料、形状及冷却条件有关, 多的部分。这部分热损失与电极材料、形状及冷却条件有关,也和焊 接条件有关,用强条件比弱条件焊接的热损失少。 接条件有关,用强条件比弱条件焊接的热损失少。 经焊件传导损失的热量占总热量的20%左右,其大小与板件厚度、 左右, 经焊件传导损失的热量占总热量的 左右 其大小与板件厚度、 材料的热物理性质、焊接参数特征有关。 材料的热物理性质、焊接参数特征有关。 由焊件表面辐射的热损失很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 。 由焊件表面辐射的热损失很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5%。 焊接区的温度场是产热与散热的综合结果。由于电极散热作用, 焊接区的温度场是产热与散热的综合结果。由于电极散热作用, 故熔核沿轴向成长速度慢于径向成长速度,故呈椭球状。 故熔核沿轴向成长速度慢于径向成长速度,故呈椭球状。
3. 点焊
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 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利用电 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 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形成焊点的电阻焊方法。
点焊过程
分类: 分类: 按供电方式不同:单面点焊(只从工件 一侧供电)和双面点焊(从工件两侧供电); 按一次形成焊点的数量:单点焊和多点 焊(使用两对以上的电极,在同一工序上完成 多个焊点的焊接 )。 单脉冲焊(每一个焊点需要一次连续通 电完成焊接)和多脉冲焊(多次通电完成焊 接)。 点焊的接头形式必须是搭接。 点焊的接头形式必须是搭接。
总电阻: 总电阻:
不锈钢、 不锈钢、钛合金呈单调下降 铝及铝合金加热初期迅速下 降后趋于稳定 低碳钢先后出现下降段、上 低碳钢先后出现下降段、 升段、再次下降段、 升段、再次下降段、平稳 段
下降段: 下降段: 原因: 原因:接触电阻迅速降低 特点:时间短,曲线陡降,焊接区金属未熔化但被加热。 特点:时间短,曲线陡降,焊接区金属未熔化但被加热。 上升段: 上升段: 原因:该时段有因加热导致接触面增加而使电阻减小,又有焊 原因:该时段有因加热导致接触面增加而使电阻减小, 件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上升而使电阻增加,其中电阻率增加 件温度升高导致电阻率上升而使电阻增加, 占主导地位。 占主导地位。 特点:刚开始, 增长快,曲线上升快, 特点:刚开始, ρ增长快,曲线上升快,经过一段时间加热 增大率减小,导电接触面增加较快,总电阻R 后, ρ增大率减小,导电接触面增加较快,总电阻R增长速 率减缓,最终达到极值。 率减缓,最终达到极值。
2、电流场对加热过程影响 A、调节焊接电流有效值大小使内部热源的析热量发生显著 变化, 变化,影响加热过程 B、焊接电流在焊件内部电阻上形成的电流分布特点,使焊 焊接电流在焊件内部电阻上形成的电流分布特点, 接区各处加热强度不均匀: 接区各处加热强度不均匀:
1)点焊时,电流线在两焊件的贴合面处要产生集中收缩,使贴合面处 点焊时,电流线在两焊件的贴合面处要产生集中收缩, 产生集中加热效果,该点也是点焊时所需连接的部位; 产生集中加热效果,该点也是点焊时所需连接的部位; 贴合面的边缘电流密度j出现峰值,该处加热强度最大, 2)贴合面的边缘电流密度j出现峰值,该处加热强度最大,将首先出现 塑性连接区,此封闭环对保证熔核的正常生长, 塑性连接区,此封闭环对保证熔核的正常生长,防止氧化和喷溅有 利; 点焊电流场使其加热为一不均匀加热,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场。 3)点焊电流场使其加热为一不均匀加热,产生不均匀的温度场。
二、点焊时的加热
1、电阻对加热的影响 接触电阻Rc 2Rew析热量占 析热量占Q 10%( 接触电阻Rc + 2Rew析热量占Q的5-10%(软规范时 更小,且在焊接开始时很快降低、 更小,且在焊接开始时很快降低、消失) 作用:建立初期温度场、扩大接触面积,促进电 作用:建立初期温度场、扩大接触面积, 流场分布均匀; 流场分布均匀; 过大造成通电不正常、局部区域过热产生喷溅— 过大造成通电不正常、局部区域过热产生喷溅— 利用增大接触电阻达到降低电功率不可取。 利用增大接触电阻达到降低电功率不可取。 内部电阻2Rw析热量占Q 90-95%w, 内部电阻2Rw析热量占Q的90-95%w,是形成熔核 2Rw析热量占 的热量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