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实验专题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化学实验专题讲座 第一讲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 装置的连接顺序的一般原则:
气体发生装置T 除杂装置T 干燥装置T 主体实验装置T 废气处理装置
2. 接口连接顺序的一般原则
3. 实验操作顺序的一般原则
①装置选择与连接 __________ ②气密性检查 _________ ③装固体药品 __________ ④装液体药品 __________ ⑤ 开始实验 __________ ⑥结束实验
4.
加热装置顺序:①可燃性气体加热或点燃前需
赶走空气
(防爆)②固体制备前赶走空气(提
高产品纯度)③先等导管从液体中取出再熄灯(防倒吸) 例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小苏打
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 )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 分液漏斗活塞; (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 酞后显红色。

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
CaH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② 该同学的判断不准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
①洗气瓶 _________ ②干燥管
④冷凝管水流 __________
A. B. C. D. CaH 生成。

气瓶
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即时体验1.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和水蒸气等。

请用下
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

(加热装
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Q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 —ab— 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时体验2. (2016年全国高考卷一)氮的氧化物(NOR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3还原生成N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0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T ______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0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Ki
E --------- ---------
X
r -- - ----------- - _■
Y d
z
5 _
^7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 中的气体
缓慢充入Y管中
①Y管中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
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③④
、仪器的选择、改进与创意
1.气体发生装置
(e)
(a)排水集

(b)向上排空气

3.气体的干燥与除杂装置
5. 可以随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6. 防倒吸的实验安全处理装置有以下几种
7. 尾气处理装置
(a) (b) (c)
(c)(d)(e)
可上下移动的铜丝脱离液面法倒置漏斗法容器接收式(安全瓶)
灼烧式吸收式收集式
例1.二氯化二硫(SCI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

为在实验室合成( S2CI2),某化学研究
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将干燥的氯气在110C ~140C与硫反应,即可得粗品。

②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
(2)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中的试剂分别是,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A 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F的作用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2CI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提高SCI2的纯
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时体验1、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
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F是吸入了一半空气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B中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即时体验2、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n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2收集氨气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做
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时体验3、实验室常用饱和 NaNO 2与NH 4CI 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式为:
NaNO 2+ NH 4CI = NaCI + N 2f + 2H 2O + Q 95 上海
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试回答:
① 装置中A 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填
写编号
a 防止饱和溶液蒸发
b 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 使NaNO 2饱和溶液容易
容易滴下
mi
i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02理综02天津
②E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填写编号
a冷凝b冷却氮气c缓冲氮气流
③加热前必须进行的一个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④收集N2前,必须进行的步骤是用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编号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
2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左图所示。

试回答:
催优剂
装置甲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乙处导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产物的简单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设计
1.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则
“四原则”:一不增 ________________
二不减_______________
三易分_______________
四复原_______________
“三必须”: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2
例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Mg、SQ-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②加过量NaQ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CQ溶液,⑤加过量BaCb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 B .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 .⑤②④①③
例2.为除去ZnCl2酸性溶液中的FeCb,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最好选的试剂()
例3.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里从海 洋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溶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A.甲苯,酒精 B .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
.汽油,甘油
⑶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需要进行的实验步骤有:氧化、 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
集气瓶、导管、酒精灯、圆底烧瓶、石棉网,尚缺少的玻璃仪
丹曰
^器是 ____ 。

(4)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
还需要 经过 ________ (填操作名称)。

下图为该
操作的装置图,指出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J=i 电卡+
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
(5)进行上述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晶态
碘在 ________________ 里聚集。

例 4.海水中溴元素以B r -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1 )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 Cl 2的利用率,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
80-90 C.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
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 ,分离时液溴从分离仪器的 ____________ (填“上口”或“下 口”)排出。

A . NaQH
B . K 2CQ
C ZnSQ D
Zn(Q H )2
6)为什么不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 、“SO
吸收”、“氧化”后再蒸馏,原因是:
例5、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矶•其设计的 实验过程为:
(1) 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 上(用
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 ,取用坩埚应使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b •石棉网c •泥三角d •表面皿 e •坩埚钳f •试管 夹 (2) 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矶•灼烧后含有少 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 .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 )通过途径II 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矶,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 氧气、过滤、 __________ 、冷却结晶、 _________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矶,
与途径I 相比,途径II 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定所得胆矶(CuSO?xHO )中结晶水x 值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 (6) 若测定结果x 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矶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矶晶体部分风化.
例6、为除去粗盐中的 Ca 2+、Mg +、Fe 3+、SO 2-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 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NaOH
① ②■
③F
@
适歳盐酸
蒸发、结晶、拱干
簸腋 _______________ 一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粗盐
(1)
判断BaCl 2已过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先用盐酸调pH 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 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 150 mL.0.2 mol/L NaCI(
精盐)溶液,下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
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 。

杂铜
組制氧化铜|
I
胆巩
CuSO 4 - 5H ?O
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物质分离和提纯过程中几种重要的操作
①沉淀是否完全的判断及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沉淀的洗涤方法及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验证沉淀洗涤是否干燥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液漏斗使用之前应进行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分液开始前应进行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分液过程中最关键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为了测定混有少量KCI杂质的明矶KAl (SQ) 2 • nfO的纯度,同时测定n的值,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1)______________ 固体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加热,加热后的固体应放在中冷却(填仪器名称)。

(2)若加热过程中有固体飞溅出来造成损失,则会使测得的n值_______ ;(填“偏大”、“偏
小”或“无影响”,下同);若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称量,则会使测得的n值 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已脱水至恒重的方法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溶液是BaCl2溶液,判断A溶液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后还需将沉淀洗涤干净,洗涤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通过实验,测得明矶化学式中___________ n值为12,则明矶的纯度为
%。

例8.(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三)绿矶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矶的一些性质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矶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
颜色无明显变化。

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

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测定绿矶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端开关心和K2)(设为装置A)称
重,记为m1 g。

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 g。

按下图连接好
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直至A恒重,记为m3 g o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 i和K2
d.打开K i和K2,缓缓通入N2
e.称量A
f.冷却至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矶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x= _______________ (列式表示)。

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x __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
打开K i和K2,缓缓通入N2,加热。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______________ (填标号)° 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观察到的现
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品红
b.NaOH
c.BaCl2
d.Ba(NO3)2
e.浓H2SO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一).评价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原则:实验原理正确
例1.)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
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甲同学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
有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

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问题:
(1 )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 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 ) 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 ) 请你选用上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
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I --T
] -[XI
(电石冰)< > < > (漠水)
(5 ) 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
性,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时体验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0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 由于实验室中没
有现成的NO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图1所示,方案二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不考虑N204存在产生的影响)。

已知浓HNO受热分解与金属和浓HNO 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4HNQ浓) _____ 4NQ f + Qf + 2H>0
Cu+ 4HNQ 浓) _____ .Cu(NQ) 2+ 2H>0+ 2NQ f
(1) 方案一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 NO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
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 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的现象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实验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 NO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更直接说明“ NO 能否支持木条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
2. 可行性原则:实验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
例1.某氯碱厂利用废铁皮制取净水剂FeCI s溶液,最合理的生产途径是() < Cte > >
A・CL驾f呈“g、-亠fFeClj濬液
二〉FeCl挣液B - CL->HC1J盐酸碎/FeC匚濬酒
A '
C . Cl3-H;->HC1J 盐酸_匕濬液-^^FeCl:濬液
C1T H,. RC1_
D・-!仇匚1訂容戒
燈铁-J
即时体验
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如下:
甲:①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1 mol/L 的溶液100 mL ;
②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pH,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 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 mL,加水稀释为100 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支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象,即
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_______ (填“V” “ >”或“)1 ;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

A. 装HCI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 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的速率快
C. 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 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

作简明扼要表
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约性原则: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简约原则
例1、现有稀硫酸,铝粉,NaOH溶液来制备AI(OH)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途径
_________ A l < OH)
问:哪一种方案更合理?
例2、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I A_心在仝气中点■醪CO Xan CQs
u F亡帝燃王巳=6居写容怦FZ £O^)5
D- CaO丄冬二$容看旦MaOH辛容裱
4、安全性原则:实验结果安全可靠,实验过程无安全隐患
例3.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CH—O- CH3还是CHCH20H,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的实
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放热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子中能与金属
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

试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实验装置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氢气的体积将(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3)请指出能使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
例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俩种固体混合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 。

(2)该方案的明显失误是因某一步设计不当而使分离产物不纯,该步的正确方案应是
⑶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KCl和BaCL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
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 量。

例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时,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呈红色,但不久红色褪去。

甲、乙、丙三个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
甲:因为反应后试管很热,所以很可能是溶液温度较高使红色褪去。

乙:查阅资料上记载“酚酞在浓的碱溶液中因生成三钠盐而呈无色。

”实验所加的水较少,
红色褪去可能是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大的影响。

丙: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物中O、HQ (可能产物)等也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是
氧化漂白了红色物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甲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乙是否正确的方法是
(3)有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丙同学方案中是否含有双氧水,其实验方案是:称取2.6
g过氧化钠固体,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测得产生氧气的体积,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结
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气体的体积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中的气体都冷却到室温时进行,应选用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标准状况时测量气体的体积,应选用量筒的大小规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 “ 100ml ”、“ 200ml ”、“500ml ”、“1000ml”)。

例6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 “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
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1 — 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 提出问题:Fe 3+、Br 2谁的氧化性更强? (2) 猜想:
① 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 3+> B",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 含 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 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 Fe 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所致。

(3) 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
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并通过观察实验
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四氯化碳c.无水酒精d.硫氰化钾溶液 请你在下列表格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填序号)
迭用诙剤

土黑1
为嘉2
(4)结论:氧化性:Br 2>Fe 3+。

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1〜2滴溴水,溶液呈
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实验后的思考:
① 根据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氧化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
符号)。

② 在100mLFeBr>溶液中通入2.24LCI 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2的Br -被氧化成单质 Br2 ,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FeBa 溶中FeB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例6.现有某黄铜的颗粒样品俩分各约 100mg 甲,乙俩位同学各取一份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
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装置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同学用图甲装置试验,当他打开漏斗颈部活塞加入稀硫酸让其和黄铜中的锌完全反 应时,结果稀硫酸只滴入锥形瓶几滴便停止不滴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原因: _________ .甲找
出原因后,用正确的方法向锥形瓶中加入了足量的稀硫酸,
结果球形干燥管中无明显气泡生
图甲 图乙
成,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应能正常进行,甲同学为了节约
实验时间,反应停止后立即读出滴定管中液面高 度。

请评价甲同学做法有什么不妥之处: . ⑶如果⑵ 的操作正确,实验前后滴定管中液面高度的读数为 M 和V2,黄铜样品中实验前
后的质量分别为 m 和m,则甲同学写出了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表达式为 M1=22.4(m i -m 2)/(V 1-V 2),
请评价这个表达式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乙同学利用图乙所示装置完成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实验。

实验过程中,乙同学对实验前后整个装置进行了称量,并利用质量差很方便的求出了结果, 指导老师组织班级同学从该实验装置、
中学化学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两方面,
对该实验方案的
可行性进行评价,请你参与讨论,并发表你的看法:
黄岗弄蛰典,鶴口一走曇很塔鵲,加圾
人中有白畀生成"詞片生三屯 E 中自1 2 3 4
首出,产主K 矍白
色或淀 匚申言生白邑演浣・憑面上育略臭谍軽鱼#逐新消尖
打幵弹普夹*通入眄・停止加懲・一段时间后关谢
ME 、C 中寸豹取少里曰已汉远,麻盐酸
均禾友现日色氷淀曙簟
SQ2具有 ______ .
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
乙认为是白雾参
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在A 、B 间增加洗气瓶 D, D 中 盛放的试齐廿是 ________________ . ②进行实验,B 中现象:
大量白色沢淀

少量白邑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1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C 中白色沉淀是 ___________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
3 C 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4)分析B 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
例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 SQ 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 BaSO 沉淀,用下图所
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
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5 )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 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
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探究性实验题的解题思路
例题一
某些资料认为:NO NO不能与Na t C2反应。

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
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I.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n.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

②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Na2Q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
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

甲同学认
为假设n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③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复燃。

得出结论:假设I正确。

NO和NaC2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C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C2氧化。

查阅资料:①2NO+NaO2= 2NaNO
②6NaNO+3H2SO= 3N& SO4+ 2HNQ+4NO? + 2f0;
_ _ _ 2+
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都能与MnO反应生成NO和Mn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Q的反应。

A B F
①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 , 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②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_ 。

③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