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培优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培优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习题题。
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中国式浪漫”唱响“一起向未来”的宣言;欢乐相聚的闭幕式,大家在五环旗下依依惜别,“天下一家”的浪漫烟花、寓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结,让多少人内心的企盼得到共鸣和回响。
多少人也由此领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智慧、“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象、“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的深情,感受当代中国的自信从容和________生机。
“雪如意”“雪游龙”“雪长城”,见证运动员汗水与激情的比赛场馆,则是将科技、运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的具象载体。
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在。
(1)请你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众瞩目(shǔ) 篷勃 熔合 载体(zài)
B.万众瞩目(zhǔ) 蓬勃 融合 载体(zài)
C.万众瞩目(zhǔ) 篷勃 融合 载体(zǎi)
D.万众瞩目(shǔ) 蓬勃 熔合 载体(zǎi)
(3)给画线句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
国风”几乎无处不在。
B.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在。
C.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在。
D.火种灯,会徽,体育图标,颁奖礼服……北京冬奥会视觉呈现的《中国风》几乎无处不在。
(4)展板上需要配图,字体与示例图片一致的一项是( )
2.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大哥已经在家闲了一年了,他觉得很___________(狂躁暴躁烦躁)。
(2)长江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奏出远古文明的辉煌,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很难想象它那万马奔腾、___________(风平浪静一泻千里碧波荡漾)的壮丽景象。
二、文学积累
(1),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2)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3),。
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其五)]
(4)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5)杜甫在《春望》中刻画忧国念家者具体形象的诗句是:
,。
(6)孟子认为,大丈夫的标准是“,,
”。
(《富贵不能淫》)
三、名著阅读。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中,__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___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__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四、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正在开展以“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书写主题】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活动二:方案先行】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到的关于丰都庙会的材料,假如你是丰都庙会活动的策划者,请选择其中一个活动并写出活动目的。
材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都庙会源自古代民间香会。
重庆丰都庙
会在活动的设计上融入了新的时尚元素,除了传统重头戏丰都庙会花车巡游外,美食文化节、万人酷跑、民俗文化体验展等一系列精彩活动也陆续开展。
所选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文化助阵】请根据下面材料的内容,参照例句写一句话,表达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材料一:苗族古歌、河曲民歌、京西太平鼓、苏州评弹……它们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传承、文脉延续的重要载体,应该被保护和传承。
“90后”女硕士申嘉彤出于热爱,几年来四处拜师学习山西乡土戏,年纪轻轻的她成了“非遗”兴县香坊戏的传承人之一。
材料二: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什么是记得住的乡愁?非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句:你是降临人间的使者,携带着传统与时尚的讯息翩然而至,描绘新的蓝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爱上非遗】陕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请你向大家推荐一种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说说推荐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古文阅读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⑤者,鹯⑥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
(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注释】①桀纣:夏桀、商纣,均为古代的暴君。
②与:为,替。
③
尔也:而已。
④圹(kuànɡ):旷野。
⑤爵:同“雀”,鸟的一种。
⑥
鹯(zhān):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所恶勿施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丛驱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5.这两篇选文提到的“道”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
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
就夹行在两墙中间。
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
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
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
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
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
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
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
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
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
风雨如刀,岁月如锥。
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
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
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
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
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
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
我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
认识这些从未谋面的花草。
单听这些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
那
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
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
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
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léi)”,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
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
不,比画展更好看。
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
生态墙、文化墙。
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⑥有这样一堵老墙,原来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
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
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
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
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
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
唯有那个高高的
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
楼角上
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
这时晚霞
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
⑦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
⑧我知道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
你
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
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
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
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
”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⑨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
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
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
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
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
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
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
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
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
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第③④两段,简要概括岁月之笔是怎样“作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
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⑧段引用岳飞的诗歌《花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处写道“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结合全文,说说这两句话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习作
白云因为有了蓝天的陪伴而显得更加纯洁,花朵因为有了绿叶的衬托而显得更加美丽,小草因为有了雨水的滋润而变得更加茁壮……生活中因为有了什么,而有了无限可能?
请以《因为有你而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题目补写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 字;(4)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1.(1)略(2)B (3) C (4)D
2.(1)烦躁(2)一泻千里
二、(1)兴尽晚回舟(2)城春草木深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
(4)学诗谩有惊人句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蝉蜘蛛螳螂
四【活动一】略。
【活动二】示例:万人酷跑。
营造庙会节日氛围,让丰都庙会更热闹。
大规模酷跑,参与人员众多,可以进一步扩大丰都庙会的影响力。
【活动三】示例:你是流传天下的珍宝,闪耀着远古与今日的光彩飘然而来,寄托新的乡愁。
【活动四】示例:我推荐陕西凤翔木版年画。
推荐理由: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因色彩艳丽、造型夸张大气等特点而独树一帜。
五、1. (1)护城河(2)放弃(3)极点
2. (1)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 (1)厌恶(或讨厌) (2)森林
4.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5. 选文甲中的“道”是仁政的意思,“得道”即施行仁政;选文乙中的“道”是“方法”或“途径”之意。
六、1. ①白墙为底,细雨刷洗,湿雾洇染;②铲去一块皮,刻出一道沟,抽去一块砖,推倒半堵墙;③借来种子,乘着风雨,摇落墙头。
2. 示例一: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各种花草齐聚老墙,顽强生长,随风摇曳起舞的情景,抒发了作者漫步深巷、欣赏老墙时的愉悦之情。
示例二:这个句子连续使用“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等四字短语,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示例三:句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看似发问,实则赞叹,抒发了作者对这面“生态墙”“文化墙”由衷的赞美之情,同时又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3.引用岳飞的《花桥》一诗,将诗中的“芊芊草色”巧妙地与今日老墙上的绿色生命联系起来,抒发对老墙上绿色生命跨越近千年,繁衍不息而“芊芊”依旧的感慨,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4.这两句话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其中有对很多人不懂老墙、抛弃老墙甚至破坏老墙的遗憾;有还能在深巷中阅读、回味老墙的欣慰、庆幸;有渴望更多人来重视老墙、保护老墙、欣赏老墙的期盼。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