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幼儿园绘本活动《抱抱》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幼儿园绘本活动《抱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活动选自教材《幼儿绘本阅读》第三单元“情感篇”,具体章
节为《抱抱》。
内容讲述了一只小猩猩在森林里寻找妈妈,途中遇到
各种动物的抱抱,最终找到妈妈,传递了亲情与爱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传递的亲情与爱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各种动物抱抱的情景,感受爱的
传递。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绘本《抱抱》、挂图、动物手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教师扮演小猩猩,在教室内寻找“妈妈”,途中与幼儿拥抱,让幼儿感受抱抱的温暖。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喜欢抱抱吗?抱抱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 故事讲解(10分钟)
(1)教师用挂图和手偶,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抱抱》。
(2)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各种动物的抱抱,让幼儿感受爱的传递。
3. 例题讲解(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小猩猩在森林里遇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
样抱抱的?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
(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模仿动物抱抱的方式,进
行表演。
(2)教师评价,给予鼓励。
5. 创作环节(10分钟)
(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抱抱。
(2)教师指导幼儿创作,帮助完成作品。
(1)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抱抱》
2. 内容:
(1)故事情节:小猩猩寻找妈妈,遇到各种动物的抱抱。
(2)教学重点:观察、表达、关爱他人。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抱抱,并写一段话描述它。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小兔子的抱抱。
小兔子用两只长长的耳朵
轻轻地拥抱我,让我感到温暖和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故事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观察和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多给予幼儿观察和表达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一幅关于动物抱抱的画作,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各种动物抱抱的情景,感受爱的传递。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扮演小猩猩寻找妈妈,与幼儿拥抱,让幼儿感受抱抱的温暖。
4. 例题讲解: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各种动物的抱抱,让幼儿感受爱的传递。
5. 作业设计:画出最喜欢的动物抱抱并描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幼儿对故事中各种动物抱抱情景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挂图、手偶表演以及语言描述,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各种动物抱抱的方式,从而感受爱的传递。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关爱他人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活动中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观察细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在实践情景中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解析:
a. 表演时要充满情感,让幼儿能真切地感受到寻找妈妈的急切心情。
b. 与幼儿拥抱时,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反应,确保他们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体验。
c. 引导幼儿讨论抱抱的感觉,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 例题讲解的解析:
例题讲解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各种动物的抱抱方式,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不同的抱抱方式所传递的情感。
a. 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动物抱抱的情景。
b. 鼓励幼儿模仿动物抱抱的方式,增强他们的体验。
c. 适时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4. 作业设计的解析:
a. 画最喜欢的动物抱抱,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回忆故事情节,锻炼观察力。
b. 描述最喜欢的动物抱抱,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c. 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应注重幼儿的努力和创意,给予鼓励和肯定。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调,如寻找妈妈时用急切的语气,遇到动物抱抱时用温馨的语气。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实践情景引入、故事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避免过于紧凑或拖延。
2. 在创作环节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鼓励幼儿回答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有趣的实践情景,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故事主题。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情感传递。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1.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
2.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思考、表达。
2. 多运用直观教具,如挂图、手偶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三、课堂管理的优化:
1. 在课堂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2.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可以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如变换语调、邀请他们参与互动等。
四、作业设计的完善:
1. 作业设计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2. 在评价作业时,多关注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