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乡》。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收录于《呐喊》。

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和农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以及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这篇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感受鲁迅先生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呼唤,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情节结构、运用描写手法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二、说学情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

但是,由于生活阅历和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
物的内心世界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对于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体会。

此外,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更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小说中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感受鲁迅先生犀利、冷峻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旧中国农村的黑暗和农民的苦难,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革的意义和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分析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和描写环境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我”的复杂情感和小说的深层内涵。

(2)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知识、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提问法
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朗读法
让学生朗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感。

六、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阅读法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圈点批注法
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比较分析法
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农村生活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农村景
象和农民生活。

(2)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农村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自由
发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故乡》,将带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笔下的农村,去看看那里的人和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
小说的故事情节。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提问学生:“小说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闰土的形象
①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的段落,圈画出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闰土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③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理解闰土从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变成一个麻木迟钝、愚昧落后的中年人的原因,感受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摧残。

(2)分析杨二嫂的形象
①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杨二嫂的段落,圈画出描写杨二嫂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②提问学生:“杨二嫂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写杨二嫂?”
③引导学生理解杨二嫂的尖酸刻薄、自私自利,以及她所代表的小市民阶层的庸俗和丑陋。

(3)分析“我”的形象
①让学生思考:“‘我’在小说中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②引导学生理解“我”是一个有进步思想、对现实不满、渴望变革的知识分子形象,感受“我”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4、探究主题思想
(1)提问学生:“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
表现主题的?”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
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小说通过描写故乡的变化和人物的命运,
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农民的迫害,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
同情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5、品味语言特色
(1)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朗读和赏析。

(2)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犀利、冷峻的语言风格,以及小说中
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6、拓展延伸
(1)让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农村的发展和
农民的命运?”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7、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
思想和语言特色。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

8、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故乡》的理解和感悟。

(2)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八、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
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阅读
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了文学
素养和人文精神。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部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在课堂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加强组织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
多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