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政治方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政治方略
中国古代十大政治方略包括:
1. 德治:中国古代统治者普遍注重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强调以德治国。
统治者自身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来感化人民,以身作则。
2. 王道:中国古代统治者普遍主张“王道”,即合法的皇权和道德的规范。
他们认为只有依据正统的王位继承和合理的统治方式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3. 佐、监制度:佐古代中国圣君的重要制度之一,负责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政。
监制度是监督君主的行为,维护封建秩序的制度。
佐和监制度对于规范君主的行为和保障国家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尊王攘夷:我国文明的崛起,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起源于春秋齐国的崛起。
齐国的强大揭开了华夏历史的一个新纪元,我国历史正式从封建奴隶向着封建帝国制度迅速靠近,同时也为我国思想和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改革变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争雄长,纷纷进行变法改革。
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称霸诸侯。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6. 知人善任: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兵;马谡失守街亭,败坏蜀兵。
这些重大军事行动的胜利都和主将的知人善任分不开。
刘邦夺取天下后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
7. 远交近攻:战国后期秦国采取范睢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最终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8. 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9. 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并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这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10. 重文轻武:北宋政府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成功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的十大政治方略,这些策略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