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剪纸校本课程 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小学学校剪纸特色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剪纸特色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3df6db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2.png)
小学学校剪纸特色实施方案小学学校剪纸特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加强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工作,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
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学校决定继续落实《剪纸》特色。
二、实施背景:中华民族的剪纸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剪纸是一种纸艺门类,在民间流传久远,并延续至今。
为了加强对剪纸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学校决定继续推行剪纸特色教育。
三、剪纸简介:剪纸的制作过程中,作品完全是靠坚硬而锋利的指甲作切割、刺钻、钩挑等动作而成。
剪纸的程序简明流畅,制作剪纸的过程,一般应遵循先外后里的原则,撕作品的里面部分应先繁后易,先主后次。
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因为它取材方便,制作简易,并且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完成一件剪纸艺术作品涉及绘画、设计、制作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艺术课程特征,它将理性与直觉,审美与生活,情感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有益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
我校三-六年级有70%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四、可行性分析:1、剪纸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对小学生而言具有比较长远的积极意义。
剪纸讲究的是手与脑的配合,动手实践与空间想象的结合,进行剪纸创作,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尤其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对于青少年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具有一定的正迁移效应。
剪纸作品主要集中于各种字和图案,长期练,有助于学生绘画水平与写字水平的提高。
因完成一件剪纸作品要涉及绘画、设计、制作等于一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艺术课程特征,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
2、剪纸时要用到的材料要求很低,各种树叶,各种纸张,包括报纸、信纸、卡纸、毛边纸、包装纸……都可作为其材料。
对小学生而言,这些材料到处都有,甚至不用花费多少成本,每位学生都可以参加此项活动。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69d3f2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0.png)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剪纸是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瑰宝,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剪纸除了具
备一定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通过对剪纸艺术的学习与创作,能够渗透中华文化的特色,让学生在剪纸中感受到中华传
统文化的魅力。
剪纸还有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耐心的作用。
剪纸的制作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剪刀
功夫和手工巧思,需要学生保持耐心和专注。
通过剪纸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
能力和动态协调能力,培养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这些动手能力和品质都是中华传统文
化所重视的,通过剪纸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这些综合素质。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通过对剪纸艺术的学习与创作,能够渗透中华文化的特色。
学
生在剪纸中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到传统手工艺的历史和发展,学习到剪
纸的技巧和工艺,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品质,同时也能够为保护
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剪纸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是一门值得推广的校本课程。
以剪纸艺术为依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以剪纸艺术为依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6af107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d.png)
以剪纸艺术为依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所在。
没有文化铺垫的学校就形成不了特色,没有特色的学校就很难打出品牌。
由于学校教育的自身特点,校园文化体现着育人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因此,创建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创建良好校风的重要载体,更是全面实施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学校开设剪纸课的历史背景2003年,吉林省珲春市杨泡满族乡的剪纸艺术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当时的杨泡满族乡政府意识到,濒临失传的艺术只有让群众接受和喜爱才能真正地“生存”下去。
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更应是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
开设剪纸课程,使学生从小对民间剪纸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可以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更能为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机遇。
基于这种想法,杨泡满族乡的领导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后,决定在我校美术课教学中渗透满族剪纸文化艺术。
到了2022年新课改开始,学校根据国家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把满族剪纸正式确定为校本课程。
并且在2022年由韩双老师担任主编编写了《满族剪纸艺术》,作为校本课教材。
十多年来,在杨泡满族乡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校长的不懈努力,满族剪纸文化艺术已经成为杨泡满族乡小学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二、依托优势上好剪纸课,培养学生剪纸技能学校的剪纸课程由韩双老师执教。
她在剪纸艺术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因为她自幼就爱好剪纸,并且得到杨泡满族乡满族剪纸第二代传承人蔡景珍老人的指点和帮助,使她的剪纸技艺有了很大提高。
现在,韩双老师在珲春剪纸艺术界有着多重身份:珲春市剪纸协会秘书长,杨泡满族乡剪纸协会副会长,杨泡满族乡小学校满族剪纸研究会会长。
学校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开好校本课,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低年段主要让学生认识了解剪纸艺术,知道剪纸都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在中年段让学生了解满族剪纸文化的历史,以及剪纸的特点和基本程序,并能够依据图案剪出相应的剪纸作品,如剪窗花、剪小动物、剪花草等等;在高年段让学生熟悉剪纸历史;懂得剪纸作品的创作步骤,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图案(必须是简单的),能够较为熟练地依据图案剪出动物、人物、花草等作品,有的学生还能创作出自己设计的精美作品。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9b03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7.png)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剪纸特色建设,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全体师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全体师生的自我展现,自我锻炼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特举办此次“剪纸能手”活动。
二、组织领导:组长:汪海峰副组长:陈学贵评委安排:xxx三、负责指导:陈学贵及班主任四、参赛对象:全体师生五、参赛要求:1、作品内容:反映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如体现祖国风貌、学习生活、人文风情、和谐家园、美丽校园、历史人物、动物图案也可以是精美的团花等。
2、学生作品: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指导,每班准备10幅剪纸精美作品参赛。
9月25日前交教导处。
(所需材料请提前到教务处领取。
)(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一起上交)。
3、每幅作品上交时请用素描纸或A3纸张贴好,并用标贴注明作者班级、姓名、题目,指导教师,贴在素描纸的右下角;4、每幅作品尺寸:A4或A3纸张大小;六、评奖细则1.主题鲜明,立意生动,富有创意。
(25分)2.构图饱满、平面布局大方整洁(25分)3.作品清晰自然,技术把握准确,剪口光滑整洁不毛糙。
(50分)七、奖励办法:1.按高、中、低三段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班集体奖一个。
所有获奖者将分别授予奖状。
2.学生获奖将计入班级考核中,给予加分。
3.相关比赛结果将在学校集体晨会中给予表扬,并颁发奖状。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篇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学校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环境不容乐观,要创出自己的特色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而把棋类引进课堂,建设学校棋文化特色,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它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大、不受场地限制的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0dc5e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c.png)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
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1为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我校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了解,为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搭建一座展示才华的舞台,特开展剪纸竞赛交流活动。
一、参赛对象:全校学生二、竞赛主题:梦想三、比赛具体要求1、比赛内容:分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充分体现主题思想。
2、比赛尺寸大小约20cm×20cm。
3、报名方法分为自我报名与班级推荐两种形式。
4、剪纸比赛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三种(1)临摹形式:可以临摹名家之作,在临摹的基础上作适当改变。
(2)创作形式:创作内容与主题有关,能在剪纸技能上有所突破。
(3)环保形式:运用废旧的报纸、彩纸或剪刻后的剩余纸张进行创作。
四、比赛时间与地点比赛分初赛和复赛初赛:参赛剪纸作品于12月1日之前交于307室(劳技准备室)z老师。
复赛:在初赛的基础上选出优秀选手进行复赛。
复赛的形式为当场比赛,时间暂定为12月15日下午第二节课在306室(劳技实验教室)举行。
五、奖励办法:本次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作品奖。
六、学生参赛优秀作品将于赛后展出。
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2一、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对剪纸较有兴趣,能带好学习材料、学习认真。
本社团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提高剪纸水平。
二、现状分析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广受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本年级的教学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开发剪纸校本课程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开发剪纸校本课程打造学校文化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de8530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5.png)
课程篇开发剪纸校本课程打造学校文化特色王希银(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小学)艺术教育是人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身心诸方面发展都发挥着积极影响。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中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由于它简单易行,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校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项目,提出“一人一剪,剪出韵味”的建设思路。
一、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传承非遗文化特色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服务于生活。
剪纸能历经上千年,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遗风古韵,其根源就是根植于广大的民间。
现藏于兰州市博物馆的三张圆形东汉纸,就是1978年10月从伏龙坪考古挖掘一座东汉时期的古墓出土的,当时垫于一枚铜镜底下。
经考证得出:这是东汉人在这片圆形纸上留下的剪中刀痕迹,也称“伏龙坪纸”。
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校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是与剪纸传统文化有一定渊源的。
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邀请民间艺人和家长来校作讲座、指导,传授剪纸刻纸的技术和方法。
这样,不仅将剪纸作为学校特色来创建,同时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具体行动,剪纸校本课程也能让孩子们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学习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二、确定发展目标,夯实文化特色剪纸作为学校特色的创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系统性,经常性,勤于操作,才能在训练中发现美、理解美、形成创造美的技能,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健全人格。
结合校情我们确定了剪纸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低段教学(1~2年级):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的基础知识,从剪刀安全使用要求开始学,先剪对称的纹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其中穿插剪纸基本纹样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段教学(3~4年级):掌握典型的剪纸组合纹样,如:锯齿纹、旋涡纹等。
使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能独立创作团花类民族风格的剪纸作品,并尝试传统独立纹样的临摹。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8429265d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8.png)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独特的创作技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为了保护和传承剪纸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很多中学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剪纸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剪纸的魅力,进一步认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将介绍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的第一个特色就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纸艺的创作来弘扬中华文化。
课程会以中国传统节日、神话故事、传统戏曲等为素材,让学生通过剪纸制作,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在春节这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学生可以学习剪纸技巧制作春联、贴窗花,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同时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在设计上还突出了剪纸的艺术性。
剪纸艺术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观赏性。
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体验剪纸艺术的魅力。
在剪纸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设计和创作具有个性化的剪纸作品,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通过这样的创作体验,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观赏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剪纸制作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合作才能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相互协调和配合。
课程中,学生将会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共同制作大型剪纸作品。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这对于他们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强调剪纸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剪纸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并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90539a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9.png)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而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中文化的特色将会得到有力的渗透。
剪纸的技巧、图案和内涵都富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传统元素,通过剪纸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剪纸技巧的传授将成为学生学习中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
剪纸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例如剪法、折法、粘贴方法等,通过对技巧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操作,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教师可以结合剪纸技巧的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剪纸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如剪红喜字、剪窗花等等,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剪纸作品的独特之处,从而引导他们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剪纸图案的选择和创作也是中文化特色渗透的重要环节。
剪纸图案既可以是传统的纹样和花鸟图案,也可以是现代的人物形象和城市景观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剪纸的基本构图原则和创作技巧,自主设计和创作属于自己的剪纸作品。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图案元素,如龙、凤、莲花等,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将其融入到剪纸作品中去。
剪纸作品的赏析和传承也是渗透中文化特色的重要环节。
在剪纸校本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剪纸作品的展览和评比,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并从中发现其他同学的创意和才华。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剪纸艺术家或剪纸传承人来学校进行剪纸技艺的讲座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和快乐,并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的中文化特色渗透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重要平台。
通过剪纸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还可以促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剪纸艺术在中学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9515c7d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3.png)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汉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通过渗透中华文化的特色,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剪纸的艺术之美和文化背景,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渗透中华文化的特色。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剪纸的起源、发展和传承,向学生传授剪纸的技巧和方法。
还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制作相关的剪纸作品,如春节的福字、元宵节的花灯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同。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可以通过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图案和题材,渗透中华文化的内涵。
剪纸的图案丰富多样,有花鸟、动物、人物、景物等,每种图案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图案的寓意,如喜鹊代表幸福、蟠桃代表吉祥等,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图案和题材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
教师还可以借助文化课程的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作为剪纸图案的题材,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和交流的形式,渗透中华文化的特色。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剪纸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剪纸的心得和体会。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校还可以组织剪纸比赛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学生的剪纸作品,进一步推广和传承中华剪纸艺术。
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可以通过学生参观和实地体验的方式,加深对中华文化特色的渗透。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剪纸博物馆或工艺品市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剪纸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学生还可以参加剪纸大师的讲座和示范,学习到更深层次的剪纸技巧和技巧。
通过这些实地体验和参观,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db51a5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7.png)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凸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中学将剪纸艺术纳入校本课程中,以期能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中文化特色逐渐渗透,让学生在剪纸艺术中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本文将探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的中文化特色,并分析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上也充分融入了中文化特色。
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会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进去,以丰富课程内容。
在剪纸的技法、图案构思和创意设计等方面,教师会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剪纸的技法和构图方式,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灵感。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会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引导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让学生从中受益,增长见识。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上的中文化特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的中文化特色在剪纸作品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学生的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得到了深入的体现,为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这种中文化特色的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帮助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的中文化特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国家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希望未来中学在推广和普及剪纸校本课程的能够更加注重中文化特色的渗透,使得中学剪纸校本课程成为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校名称】愿与此同行。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bdd55b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6.png)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摘要】中学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剪纸可以体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中学剪纸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中文化特色,学生通过剪纸课程学习传统文化的渗透。
这种课程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的中文化特色对学生的培养有积极影响,推广和发展这种课程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剪纸课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出独特的国学氛围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关键词: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综合素质、培养、传承、发展、积极影响、推广。
1. 引言1.1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门手工课,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这门课程中,中文化特色得到了深入的渗透和展示,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剪纸,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中学剪纸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融入了大量的中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使学生在学习剪纸的同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剪纸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剪纸的技巧,更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形式,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学习剪纸,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加文化自信,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审美情趣,促进文化意识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4年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例文(二篇)
![2024年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例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9f5c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3.png)
2024年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实施计划例文一、活动背景: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源远流长、普及面最广而又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手工艺术。
在小学中开展剪纸教学和创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少年儿童从中体味到剪纸制作的乐趣,而且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还能够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剪纸制作的工具与材料比较简单,只需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即可进行艺术创作,开展剪纸教学适合我校实情。
因此,经过思考与研究,我们决定用它来充实与丰富我校的校本课程教学内容。
我校剪纸校本课程开展了一年,面对三至六年级选修,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剪纸技巧,能进行简单的临摹剪纸。
二、课程目标:1、了解剪纸艺术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了解剪纸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2、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巧。
3、培养学生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意志。
4、发展学生个性,更多的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1、课程名称:剪纸2、主讲教师:3、.教学材料: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4、.课程类型:手工艺术5、.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6.、授课对象:六年级7、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校本课程的编写,现对剪纸课程进行如下安排:一、了解剪纸相关知识二、吉祥文字剪纸三、团花剪纸四、植物剪纸五、动物剪纸六、人物剪纸七、剪影八、剪纸欣赏四、课程实施建议:学习内容:1、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以学习简单剪纸图案为主。
2、在学习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的同时,进行临摹剪纸及简单创作。
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汇报法等。
五、课程评价方式建议1、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作品制作的师生互动中很深入很有效很个性化地进行的。
2、学生作品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主要应该是看其作品有没有表现出现代剪纸的审美特征,有没有努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有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创意以及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9c7c4a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c.png)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剪纸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艺术,它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特色。
在中学剪
纸校本课程中,中文化特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
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以下就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
特色的渗透进行讨论。
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剪纸起源于汉代,是源于中国古
代农耕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
在古代,剪纸是一种流行的民间手工艺品,人
们用剪纸来装饰家居环境,寄托美好的愿望。
剪纸的图案多取自自然界和神话传说,反映
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灵追求。
学习剪纸不仅仅是学习一门手工艺术,更是学习中国
古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体验。
在剪纸校本课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渗透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容。
在进行剪纸
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中国传统文学名著中的经典场景或人物形象来进行
剪纸设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剪纸作品评比中,也可以以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评选,让学生通过剪纸作品感
受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在剪纸校本课程中,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形式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讲述剪纸
的起源与发展、剪纸的传统技艺和工具、剪纸的民间故事等,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剪纸技艺
的了解剪纸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开发剪纸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开发剪纸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审美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b079b1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a.png)
开发剪纸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发布时间:2022-08-18T16:34:28.43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期作者:张渝[导读]张渝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020-01适宜的校本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技能,拓宽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审美素养,而且能够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一、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校本课程开发既可以自主开发自己学校的独特课程,也可以针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从而使国家课程更加符合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
(一)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安流中学是一所农村非重点中学。
近年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是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需要,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交通状况的改善,大多数家长想尽千方百计将子女送入县城示范性高中,致使农村普通高中生源素质越来越差。
剪纸校本课程从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的特点出发,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协作、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剪纸课程充满期待。
从而形成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二)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
学校处在客家地区,客家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统文化室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表现,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源。
大河学校校本课程传承剪纸文化--创建剪纸特色校园
![大河学校校本课程传承剪纸文化--创建剪纸特色校园](https://img.taocdn.com/s3/m/f151c26c69eae009581bec8c.png)
传承剪纸文化创建剪纸特色校园——大河学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
学校特色,主要表现为特色项目建设,而学校特色项目的常态化和精细化建设又是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建设的有力保证。
下面就结合我校以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剪纸为切入点,谈一谈我校“传承民族文化创建剪纸特色校园”的思路和具体的做法:一、特色项目创建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恰恰为师生搭建了创造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因此,我校剪纸特色的目标是:让剪纸文化时时充满校园,让校园处处洋溢剪纸的文化气息;通过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掌握剪纸的技能技法,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落实我校“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
二、创建依据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
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
2、学校办学理念: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此理念包含了两个基本内涵——培养有民族情怀和时代素养的人。
“民族情怀”指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情感,树立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民族魂、中华情,成为根植于民族土壤的“有根的一代”;“时代素养”指培养现代文明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新人。
在学校的发展上,我们的定位是创建“一所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或形象定位是:建有民族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
3、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校城乡结合部,其棉纺厂家属院与附近村落是户户有巧手,家家有贴窗花的习俗,有着良好的群众剪纸文化基础。
以剪纸为载体,以剪纸为突破口,为我校办学理念的实施和创建特色校园找准了很好的切入点。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3afb9d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d.png)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文化特色的渗透剪纸作为我国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校本课程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扬。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应当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中文化特色的渗透,让学生在剪纸技法的掌握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应加强对传统意义的讲解和研究。
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历经多个朝代演化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剪纸除了具有装饰与赋予物品更大的象征意义,还有丰富的社交意义和诸多的礼仪含义。
因此,中学教育应以此为为竞赛切入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剪纸的历史文化,掌握传统的剪纸技巧,从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综合素养,提升国民文化素质。
其次,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应融入中华文化元素。
在传统的剪纸中,传统的文化元素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到良多经典文学作品,例如《西游记》、《红楼梦》、《鬼谷子》等,也包括传统民俗和婚庆、祈福、喜庆等方面。
因此,开展剪纸校本课程应尽量深入中华文化,融入传统的文学、美学、民俗等方面,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认知,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最后,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应注重创意的培养。
传统的剪纸文化虽然丰富多彩,但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仍然需要依靠创新。
中学剪纸校本课程应推崇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开展有挑战性的剪纸活动,鼓励学生融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力,设计出新颖别致的剪纸作品。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总之,在中学剪纸校本课程中,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
通过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培养创意和创新精神,提高中学生的文化认知和综合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剪纸比赛、展览等形式,进一步促进中学生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剪纸校本课程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作者:王希银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7年第06期
艺术教育是人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身心诸方面发展都发挥着积极影响。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中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能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
由于它简单易行,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校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项目,提出“一人一剪,剪出韵味”的建设思路。
一、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传承非遗文化特色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服务于生活。
剪纸能历经上千年,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遗风古韵,其根源就是根植于广大的民间。
现藏于兰州市博物馆的三张圆形东汉纸,就是1978年10月从伏龙坪考古挖掘一座东汉时期的古墓出土的,当时垫于一枚铜镜底下。
经考证得出:这是东汉人在这片圆形纸上留下的剪中刀痕迹,也称“伏龙坪纸”。
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校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是与剪纸传统文化有一定渊源的。
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邀请民间艺人和家长来校作讲座、指导,传授剪纸刻纸的技术和方法。
这样,不仅将剪纸作为学校特色来创建,同时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具体行动,剪纸校本课程也能让孩子们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学习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二、确定发展目标,夯实文化特色
剪纸作为学校特色的创设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系统性,经常性,勤于操作,才能在训练中发现美、理解美、形成创造美的技能,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健全人格。
结合校情我们确定了剪纸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低段教学(1~2年级):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的基础知识,从剪刀安全使用要求开始学,先剪对称的纹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其中穿插剪纸基本纹样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段教学(3~4年级):掌握典型的剪纸组合纹样,如:锯齿纹、旋涡纹等。
使其具有一定的创作能力,能独立创作团花类民族风格的剪纸作品,并尝试传统独立纹样的临摹。
高段教学(5~6年级):指导学生尝试创作较复杂的传统吉祥纹样作品,并能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灵活运用各种剪纸纹样创作反映学习和生活的作品。
学校编写了《剪之韵》为校本教材,安排专任教师上课,任课教师专业素养比较高,既具专业技能,又有工作热情,深受学生喜爱。
学校聘请了中华民族文化促进委员会剪纸协会会员史婷老师担任剪纸社团的辅导老师,同时承担学校剪纸的师资培训,提高学校任课教师的剪纸技艺、欣赏水平和艺术素养,为剪纸文化的逐步推进夯实基础。
三、丰富活动载体,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
学校把剪纸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着力营造校园浓郁的剪纸艺术氛围。
通过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给学生积极的影响、感染、熏陶,让剪纸艺术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得到呈现,校园里到处都有剪纸。
学校班班开辟板报专栏介绍剪纸艺术和展示学生剪纸作品;教室、办公室、教学楼内一至三层的走廊上挂满了师生的剪纸作品。
一走进教学楼,就会被一股浓郁的剪纸艺术氛围所感染。
我校师生剪纸作品多次特邀参加市区艺术教育成果展览,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赏。
去年城关区艺术特色项目评估组检查评估验收我校剪纸特色项目,专家通过实地查看校园文化,深入班级听课,和师生交谈,查阅资料,欣赏剪艺轩师生作评等,一致认为我校剪纸特色项目普及率高,校园文化剪纸氛围浓厚,学生喜欢剪纸,并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能技巧。
现在我校被城关区教育局命名为剪纸特色项目学校。
四、凸显学校核心理念,打造独特的文化气质
剪纸不需要过多的色彩渲染、不需要过多的工具雕琢、不需要掌握多么难的技法,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支笔,只需折、画、剪、刻几种基本的技法,就可以表现花、鸟、虫、鱼、人构成的栩栩如生的大千世界,这对学生来说是充满情趣、非常好玩的,会让他们懂得爱生活、爱自然,这就实践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在自然中生长”。
诗意田园是我校独特的文化气质。
每一个走进学校的人都可以感受得到:伏小的每一天在小鸟的鸣叫,植物的生长和孩子们的晨诵中开始,漫步教学楼“诗意长廊”镌刻着优美的诗行、种植实践活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槐树亲子课堂其乐融融……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表现校园的美景,于是一张张充满创意的剪纸作品诞生了:《小鸟之家》《槐树下》《四季厅》《东篱种植》《金盏花艳》《国色天香》……这些作品被命名为“伏小十景”,师生由此受到启发,陆续创作了“青花系列”“乡土系列”“版画系列”“染色系列”“砖雕系列”“飞天系列”“人物系列”等剪纸作品。
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剪出了学校特色,剪出了学校韵味,剪出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
总之,剪纸艺术以它特有的艺术感染力打开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一扇窗,它以特有的方式无形地唤起了师生对生命的信念,对生活的追求。
今后,我们要让剪纸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一门课程、一处特色、一种文化,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形成学校的鲜明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