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市政道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作用原理及特性、裂缝产生的原因及裂缝的解决办法,并结合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作用原理及特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以水泥浆为胶凝材料,以粗细骨料为强度刚架形成强度的一种高级路面。

其具有刚度大、强度高、耐磨特性好、整体性与稳定性优等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技术的日益成熟,路面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路面平整度等质量指标也大幅度提高。

因此,它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中,但随着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建数量的逐年增多,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减少施工早期裂缝,防止使用期间路面裂缝,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1、内部因素
(1)行车荷载破坏:根据刚性路面设计规范,路面应力计算假定最不利作用荷载位置在板中央、板角和板边缘中间位置,因此,因行车荷载反复作用造成的裂缝主要集中在板底面和边线中间、及四角上面45°斜线位置。

(2)温度应力: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路面板白天表面温度高,晚上底面温度高,上下面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不一致,形成拉应力,长期作用下形成裂缝。

(3)化学作用:水泥通过水化作用形成强度,在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

在通常温度范围内,混凝土温度每上升100°C每米膨胀0.01mm。

据市政道路施工经验表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热能释放是变化的,初始较缓慢,25min后增温,大约在水泥终凝后12小时的水
化热温度可达800°C,使砼内部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外部砼所受拉应力一旦超过砼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板块就会产生横向或纵向裂缝。

(4)碱骨料反应:砼中的骨料约束水泥的膨胀和收缩,产生拉应力,产生裂缝;有些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过烧的CaO 和MgO,它们的水化速度很慢,往往在水泥硬化后再水化,引起水泥浆体膨胀、开裂甚至出现网裂。

(5)干缩裂缝:水泥硬化过程中,水份散失的同时,水泥浆体收缩,当收缩变形与砼本身的抗拉应变和徐变应变不相适应时,就会产生干缩裂缝。

产生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砼的单位用水量、骨料粒径、细粒料含量等诸多因素,但主要是单位用水量。

2、外部因素
(1)切缝不及时:主要表现为施工中切缝时间难以控制,切缝不及时,温度应力大于相应时间路面抗拆强度,导致路面出现横向裂缝。

(2)计量不准:现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砼搅拌一般都采用电子计量的大型拌和站,各种材料的称量精度都有保证。

但是,如果施工经验不足,不根据施工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在加水量的控制上,死搬设计配合比,没有根据施工现场风力、温度、运输距离等因素及时调整,致使施工水灰比时大时小,形成砼强度的差异,使早期裂缝机率增大。

(3)外加剂因素:砼路面施工中一定要掺加外加剂,但如果掺加了不合格的外加剂,砼就会出现早凝、慢凝、离析、有害物等问题,直接影响砼的质量。

(4)运输的影响:运输距离、时间过长使砼在运输途中发生“离析”、造成施工和易性差,影响振捣效果,导致砼板块发生早期裂缝的概率大大增加。

(5)漏振或振动不够:摊铺机施工过程中振动器损坏还继续施工,使砼漏振。

砼中存在的空洞降低了砼的强度,使路面发生裂缝或断板。

(6)气温变化:施工中有时气温突然变高或变低,甚至辅以刮大风,造成砼中水份失去过快,形成表面网裂。

(7)养生不及时、不充分:砼中硬化过程中失去的水分未能得到
及时补充,使砼产生干缩变形发生早期裂缝。

(8)基层问题:基层塑性变形量过大,使水分浸入基层,反复作用就会使底板出现脱空现象而促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板。

(9)路基问题:路堤填方高度高、自然沉降大;填挖方分界;桥头沉降;软基处理不彻底等诸因素导致不均匀沉降。

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导致砼板裂缝、断板。

(10)养护问题:表现在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致路基承载力下降而破坏路面;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预防措施
1、提高混凝土本身的性能: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根本原因在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值太小,不足以抵抗干缩变形和温度变形。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应变值或抗拉强度值,改善路面的抗拉能力,:
(1)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而有所提高,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提高其抗裂性能。

目前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采用C30、C35较高标号的混凝土。

(2)采用碎石配制混凝土。

因为采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比用一般卵石配制的混凝土提高30%左右。

(3)控制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

采用最大粒径较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2、提高基层施工质量: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密实度和较好的水稳性。

因此,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应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进行,做到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测试。

每层的压实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及路拱都要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3、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为了防止混凝土路面产生表层裂缝,一是在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集料级配和砂率;二要在混凝土路面浇注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防止强风和烈日暴晒。

尤其在炎热季节施工时,应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2)及时切缝很重要。

实践证明,适当的切缝时间对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有很大关系,切缝迟了,由于大面积混凝土约束会出现裂
缝,扩展后形成断板。

一般混凝土的切缝时间是在拆模后12h左右(可以根据气温的高低适当调整切缝时间)。

(3)加适当的外加剂。

一般来说,加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

(4)模板需涂脱模剂,使混凝土与模板之间形成一层薄膜,减少混凝土与模板间的粘结作用。

这样不易产生裂缝,也便于拆模。

另外,在浇注混凝土路面时,要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由于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也由于混凝土内在原因及温度变形、湿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陷变形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难免发生各种类型的裂缝。

但只要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施工中切实抓好基层强度、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切缝时间和深度、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通过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和路面结构并采取有效的浇注后的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JTG_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2011.
[2] 江伟忠.水泥砼路面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广东: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0.3.
[3] 陈振荣.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中国科
技信息,2005.10
[4] 许英伟.关于水泥砼路面施工裂缝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