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自治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1. (2分) (2019高二上·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段论述性语段,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是()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
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
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
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
B . 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
C .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D . 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发展的努力
2. (12分) (2019高一上·罗湖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她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但林徽因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临人间的仙女,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
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飞扬的灵魂。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 .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和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C . 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 . 张爱玲的文学才能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林徽因家的文学沙龙里也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
(2)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指什么?“树”指什么?
(3)一个女子一生可以抵达的万千境界——貌美如花、才华横溢、高贵、庄严、自信、浪漫、贤惠、温柔……请结合本文和你的理解,以“读你”为题,勾画出林徽因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不少于100字。
3. (18分) (2017高一上·钦州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牛黄
孙万友
牛黄,中药名,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
性凉,味甘苦。
功能清热、解毒、定惊。
牛黄分多种,有葡萄黄、米碜黄、鸡心黄。
最宝贵的为“人头黄”,黄大如人头,价值昂贵。
疯癫如狂的患者沏上一杯牛黄茶灌了,当即就可清醒。
“人头黄”为稀世珍宝,一般人极少见到。
陈州解三,就曾得到一颗“人头黄”。
解三以宰牛为生,也靠牛黄发财。
平常买牛,多买瘦牛。
牛胆结石,是永远吃不肥的。
有一日,解三购得一头老牛,剥开一看,脏内如黄花盛开,解三第一次目睹“人头黄”,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失声叫道:“人头黄!”
不料隔墙有耳,被邻家夏二听了去。
夏家与解家只一墙之隔,墙上爬满丝瓜秧。
夏二搬梯爬墙,把脸匿在丝瓜秧里,一下子看了个清楚。
夏二是个皮货商,往常解三晾晒的牛皮牛鞭,多由他购去再到南阳倒卖。
夏二自然知道“人头黄”的价值,回到屋里,怔怔然许久,决定要盗得解三的人头黄。
半夜时分,夏二登梯爬上墙头,用系牢的绳索溜到解家院里。
他先静耳听了听动静,然后用尖刀拨门。
不料门没栓,他深感不妙,心想可能解三有防,便急忙藏了尖刀,匆匆顺原路而回,躺在床上,心中还在“扑腾”。
他很是懊悔自己见财眼开干了愚事,为此翻来覆去折腾了一夜,直到黎明前才迷糊过去。
不料刚想沉睡,突然听得解三来借梯子。
夏二一听借梯子,大惊失色,心想这解三大概是故意来试探虚实!更可悔的是昨夜只顾害怕,竟忘记把梯子从墙边挪开!为不让解三看出破绽,他急忙披衣穿鞋,想把解三稳在屋里,然后悄悄把梯子挪开,以除解三的疑心。
不料他还未下床,却被解三拦住了,说:“二哥你睡你睡!进门时我就看到了梯子,在墙上搭着呢!”
夏二一听此言,如傻了一般,直等解三走了,他还未醒过神来。
这一天,夏二如得了重病,心郁如铅,脑际里全是解三的影子。
那墙上被绳索勒的痕迹他是否看到了……一连几天,这等问题在夏二脑子里来回翻腾,吃不香睡
不宁,双目开始痴呆,偶尔还自言自语,时间一长,夏二失去了理智,开始在满街疯跑。
夏家人很着急,以为夏二患了什么邪症,又求神又烧香,均不济事,最后请来了一名老郎中。
老郎中进门并不急于给夏二看病,而细心观察。
几天过后,他才对夏家人说:“你们当家的病是心疾所至,一般药物只能顾表而不能治里,眼下只能用人头黄可以根除!只是这人头黄为稀世珍物,一般药店是买不到的!”
不想在一旁自言自语的夏二一听到“人头黄”三字,突然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接道:“解三家有人头黄!解三家有人头黄……”
夏二的妻子为治夫疾,就以试探的心理去解家求要人头黄。
谁知解三一听脸色惧白,连连地说:“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夏妻失望而归,对老郎中说:“解三说他没有人头黄!”夏二一听怔然如痴,许久了,突然倒头睡去。
夏二一睡三天三夜,像达到了某种心理平衡,竟奇迹般地好了。
可是,没过几日,解三竟也疯了,而且比夏二疯得还厉害,到处嚎叫:“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解家人急忙请来那老郎中给解三瞧病,老郎中望着解三,让人请来夏二,暗地安排了一番,然后让夏二对解三说:“你没有人头黄!”
不料解三一听此言,更是惊恐,“忽”地挣脱了老郎中的手,边跑边喊:“我不是不给夏二治病,我压根儿就没人头黄呀!”
老郎中望着疯跑的解三,痛苦地摇摇头,对解家人说:“解师傅的病没救了,没救了!”
夏二觉得很惋惜,想想自己的所为,很是有点儿后怕!
几年以后,解三被冻死野外。
解三死后,其子承父业,数年后翻盖新房,扒旧屋的时候,扒出了那个人头黄。
解三之子只认得一般牛黄,却不认得人头黄为何物,便求夏二指教。
夏二望着那人头黄,面色冰冷,许久了才说:“是一块普通的药草,你留它没用,放我这儿吧!”
解三之子把人头黄送给了夏二。
夏二后来用人头黄救了许多人,分文不取,有求必应。
这样过了三十余年,夏二已年近八旬。
临终的时候,他唤过家人,从怀里取出那颗人头黄,安排说:“这块药物,只可施舍,不可贪利!”
不料夏二死后,其子夏仲不守诺言,将人头黄卖了,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富户。
家中子女都因家中富有而不行正道,夏仲最后也因此悬梁自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解三比较聪明,知道瘦牛有牛黄,因此,平常买牛时不买肥牛,靠摘取牛黄出售发财,后来也因牛黄而疯。
B . 夏二听到解三来借梯子,以为解三已知道自己到他家行窃,一连数日都心郁如铅。
良心的不安使他失智发疯。
C .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情节,融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于一体,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 . 小说构思巧妙,以“牛黄”为线索,通过人物对待人头黄的不同态度,集中呈现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
E . 解三不肯拿人头黄治夏二,一是不想泄露自己有宝的秘密,招来灾祸;二是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
(2)开头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夏二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以“牛黄”为题,用意很深。
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方面选择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4. (14分) (2017高二下·浦东期中) 阅读《师说》一文,完成小题。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 .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 彼童子之师
D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
简析第②段画线句子虚词的表达作用。
(4)
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 (7分) (2019高三上·上高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 . “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 . 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 . 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6. (9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在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________”(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________”(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2)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
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荀子《劝学》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连用五个比喻,然后推论道:“________,________。
”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
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 . 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 . 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 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 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 . 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8.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如此?写秋颂秋的文字同样也不少。
B . “2008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今天对外公布,人选综合类十大流行语的分别是:汶川大地震、生命、爱心、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南方雪灾、众志成城、油价上涨、节能减排。
C .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已算万幸。
D . 宋代散文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广泛,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9.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 . ④⑤③②①
B . ④①⑤③②
C . ①⑤④③②
D . ①③②⑤④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10. (2分)班会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讨论“宽松民主”与“严格约束”哪种班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
请在横线上填入话语,进行辩驳,每组所填辩驳话语不得超过30字。
第一组
正方:我们可以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难道你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吗?
反方:________。
第二组
正方: ________。
反方:断了线的风筝不仅不会飞得更高,反而会一头栽在地上。
11. (5分) (2016高三上·攀枝花月考) 2012年12月2日是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
下面是“全国交通安全日”的活动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标识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高一上·海口期中) 写作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得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会捡别人不愿捡的垃圾;会在人多的公交车上主动给别人让座;不管多着急,都耐心的等待红绿灯的指示-----在一般人看来,他们是傻人,总让自己受累,不知道见机行事,遇事变通。
但我们知道,在傻的现象背后是一个个不傻的灵魂。
请认真阅读以上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
1-1、
2-1、答案:略
2-2、
2-3、
3-1、答案:略
3-2、
3-3、答案:略
3-4、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4-1、答案:略
4-2、答案:略
4-3、答案:略
4-4、答案:略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5-1、
5-2、
四、默写 (共1题;共9分)
6-1、
6-2、
6-3、
6-4、
6-5、
五、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7-1、
8-1、
9-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