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
——杨楚珊中学王福云
说明文题型及解题策略
总说:选取课外说明文材料,已经成为中考的惯例,从近几年各省市所选的说明文语段来看,内容大致以生态环境、高新技术、科普人文、热点问题为主。
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几种能力:1、考查学生透析文本的能力,如归纳说明的内容(整体、文段、文句)、分析文章结构层次、针对某一问题作出回答等;2、考查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如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3、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这类题由选文出发,向其他学科、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迁移,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品质要求较高。
纵观近几年说明文的中考题,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2、说明的顺序3、信息提取4、说明方法及作用5、说明的语言6、拟题、题目的好处及段落的作用针对以上这些内容,我校拟用6课时进行考前知识梳理和训练。
步骤主要是例文引路、、技巧点拨、方法归纳、巩固训练等环节,重点解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及困惑,明确答题思路及方法。
第一课时内容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白老师通过课堂展示已经向大家呈现了我们的步骤和方法,下面我和大家交流的是以下内容:
一、说明的顺序
哈市自从2007年开始说明文考课外阅读以来没有考过关于说明顺序的题,但是说明文是介绍客观知识的,不同于主观感悟类文章,更强调文章的条理性,有关说明顺序这类题型在别的省市中考题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说明顺序是说明事物特征有条理的展示过程,复习说明文时,说明的顺序也要列在其中。
辨析说明的顺序,关键是要了解三种不同的说明顺序的特点以及一般分类: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要想把事物说明的条理清晰,特征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非常重要。
所谓的说明顺序是指表现事物或事物本身的顺序,它其实也是人们认识事物及其规律的一种顺序。
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作用,关键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题型举例】
1、2010年山东临沂说明文阅读试题第18题①小题:本文最突出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空间顺序;依据是文章按展区布设的空间顺序逐一介绍了各展示板块所承担的功能和主要展示内容。
2、《飞向太空》一文中问: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逻辑顺序
3、2010年深圳市《地球首个生态城市》第10题:第(3)段写马思达尔市交通规划的设想,第(4)段写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请先概括第(5)段内容,然后说说这三个文段之间是什么说明顺序。
答案:(5)段的主要内容:纽约市的减排计划(或减排措施),最后判断出三个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这道题的变式就是这三段的顺序可否颠倒,其实考查的都是顺明的顺序。
【典型例题】
早餐决定着一天身体可以产生多少能量,而能量产生的多少则决定着精力和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靠糖,其次是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产生的能量。
只有当血液中有了适量的糖,身体的每个细胞才能随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维持在80—120毫克/100毫升的水平,这样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人的精神也会觉得轻松愉快。
不吃早餐或只吃些稀饭去上学,就很容易出现血糖低的现象。
当血糖降到65毫克/100毫升时,人们就会感到饥肠辘辘,很想吃些东西。
如果血糖继续下降,就会出现心慌、出冷汗、脉搏加快、进而晕厥,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低血糖反应‛。
脑细胞对低血糖反应最为敏感,当血糖减少以后,人的思维开始变得迟缓,思路迟钝,学习成绩下降。
因此青少年应当重视早餐质量,吃好早餐。
△按说明顺序分类,上文属于(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给‚血糖‛、‚糖‛、‚早餐‛、‚能量‛、‚精力‛这些概念排一个正确的顺序,来反映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结构上讲,这篇短文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方法提炼: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运用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
因而第1题应选C。
第2题考查学生对本文所用逻辑顺序的具体理解,特别是重要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
做这一题时要特别仔细,因为这些概念不是按因果联系依次出现的,必须根据关键提示词来分析判断。
如第一句‚早餐决定着一天身体可以产生多少能量,而能量产生的多少则决定着精力和自我感觉是否良好‛中的‚决定‛,依此可以判定句中的‚早餐‛、‚能量‛、‚精力‛三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早餐一能量一精力。
这一题答案是,早餐一糖一血糖一能量一精力。
第3题是考查从结构上把握说明顺序的能力。
根据第一句的概述和最后一句的总结,可以判定答案为:总一分一总。
要澄清一下概念: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说明内容的顺序,而说明结构上的顺序是指:(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的剖析事理。
方法提炼: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运用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
因而第1题应选C。
第2题考查学生对本文所用逻辑顺序的具体理解,特别是重要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
做这一题时要特别仔细,因为这些概念不是按因果联系依次出现的,必须根据关键提示词来分析判断。
如第一句‚早餐决定着一天身体可以产生多少能量,而能量产生的多少则决定着精力和自我感觉是否良好‛中的‚决定‛,依此可以判定句中的‚早餐‛、‚能量‛、‚精力‛三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早餐一能量一精力。
这一题答案是,早餐一糖一血糖一能量一精力。
第3题是考查从结构上把握说明顺序的能力。
根据第一句的概述和最后一句的总结,可以判定答案为:总一分一总。
要澄清一下概念: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说明内容的顺序,而说明结构上的顺序是指:(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的剖析事理。
例2、食素拯救地球
(1)餐桌上的肉类原来是碳密集型产品!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人们每生产1公斤肉类,就会排放出36.4公斤的二氧化碳。
不吃肉、少吃肉,成了环保分子的呼声。
(2)素食者的理由很多:健康、瘦身、动物保护、宗教信仰……现在又多了一条:拯救地球。
(3)不少生态科学家认为:人工饲养牛、羊等动物会产生巨大的温室气体甲烷,这将加速全球变暖进程。
相对于减少汽车使用量,普通民众减少肉类消费,对遏止全球变暖的作用更大。
早在2006年底,联合国粮油组织就公布了:肉类食品生产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大于交通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8%。
而在这当中,全球10.5亿头牛排放出的废气,被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
这是因为牛群打嗝与排气的过程中会产生100多种污染气体,其中包括大量的甲烷,而这种气体正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4)根据“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CIWF)组织的调查数据,全球的肉类消费在显著增长,在过去的40年中,欧洲肉类的人均年消费量由56公斤上升到89公斤,而美国则由89公斤上升到了124公斤。
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成为“心腹大患”,40年前,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仅4公斤,这一数字现在已经达到了54公斤,并且仍在继续增长。
(5)不过仍有一些好消息要给那些坚定的肉食主义者们。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正在澳大利亚推动“吃袋鼠救地球”运动。
袋鼠之所以被送上餐桌,是因为它放的是“环保屁”,袋鼠的胃里有一种特殊的细菌,帮助它排放不包含甲烷的废气。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目前正计划把袋鼠胃中的这种细菌移植到那些释放大量甲烷的牛羊体内,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促进牛羊对食物的消化,进而减少饲料用量。
(6)农场动物如何影响全球气候,这一研究领域曾经被认为是“小题大做”,但现在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局势证明了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
16、选文用顺序,说明了什么?(2分)
【答题思路点拨】
1、这道题考查的说明的顺序。
要想准确的判断说明顺序,必须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再加以分析。
本题是把分析说明顺序与说明对象结合起来进行考查,通过对文章整体内容与结构的把握可知:文章重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注重成因分析,文章1、2段写了应该控制食肉,3、4段写的是为什么要控制食肉,5段写怎样控制食肉,6段控制食肉的必要性。
由此可判定文章使用了逻辑顺序中的从结果到原因的顺序,说明了什么,这是对文章主要内容概括,说明了食素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这道题的答案是:逻辑顺序说明了食素有利于减少废气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或食素拯救地球)值得说明的是,答题的时候语言要完整,例如要写‚逻辑顺序‛不能简单地写‚逻辑‛。
另外,各种说明顺序经常综合运用,一篇文章中同时存在几种说明顺序。
由此可见,说明的顺序隐含着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方法提炼: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运用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
因而第1题应选C。
第2题考查学生对本文所用逻辑顺序的具体理解,特别是重要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
做这一题时要特别仔细,因为这些概念不是按因果联系依次出现的,必须根据关键提示词来分析判断。
如第一句‚早餐决定着一天身体可以产生多少能量,而能量产生的多少则决定着精力和自我感觉是否良好‛中的‚决定‛,依此可以判定句中的‚早餐‛、‚能量‛、‚精力‛三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早餐一能量一精力。
这一题答案是,早餐一糖一血糖一能量一精力。
第3题是考查从结构上把握说明顺序的能力。
根据第一句的概述和最后一句的总结,可以判定答案为:总一分一总。
要澄清一下概念: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说明内容的顺序,而说明结构上的顺序是指:(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层层深入的剖析事理。
【巩固练习】
动物的忧伤
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伤、苦闷和沮丧呢?
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动物也有。
例如:雌天鹅死了,雄天鹅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从母狗身边拿走,母狗就会恼怒;受到宠爱的狗对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显得闷闷不乐,盼望主人早点儿归来。
在米兰,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只狗到火车站去,都要在那里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车进站,等到乘务员全部要离开火车站,它这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垂着头,怏怏不乐地往回走。
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
有许多人都知道鲁宾孙的故事,鲁宾孙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
这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
甚至有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
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
有许多动物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他们很快就会死去。
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有很多鱼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
猴子也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
这种动物有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却也能生活得很好。
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因为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
有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就喜欢群居了。
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
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
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
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
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
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
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委靡不振。
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为成虫。
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
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
只要它们单独生活,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
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
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问题:5——8段都以此说明了那些动物的寂寞的情形?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说明?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考查“说明顺序”的高级形式,试题中没有直接询问文章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但要解答好此类试题,必须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判断出顺序类型才能作出正确解答。
通过分析,(5)——(8)段依次说明的动物有:猴子、小鸟、鱼、昆虫。
文章按照从高级动物到低级动物对寂寞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忧伤程度逐渐加重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这样写更容易让读者认清说明对象。
【总结说明顺序及作用题的答题方法】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文段内容,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找出标志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说明建筑物的文章通常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文章使用时间顺序,
说明事理的文章经常使用逻辑顺序。
3、答题模式是:具体的说明顺序+作用(通用的作用+语境作用):如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二、信息提取与整合
【信息提取题型分类】
1、分析题目的含义如:
2011年山东青岛说明文阅读《植物预测术》第一题: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
答案:有些植物具有预测地震等灾害及预测天气变化的功能。
2、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
2011年浙江湖州中考说明文阅读《怪风揭秘》中根据文中第③段内容,给‚焚风‛下一个定义。
答案: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是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
《走向3D时代》中阅读第②段,用简单的语言给3D下个定义。
答案:3D是人的左眼和人的右眼观察到物体的细微差异,从而感知到的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图像。
3、从几句话或一个段落中提取概括信息
如《病毒全接触》中: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点?根据第二段内容进行概括。
答案:有独特的复制能力,有破坏性。
4、从几个段落或全篇中提取概括信息
如:2011年道里一模13题阅读选文,用最简明的语言说出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的三点理由。
答案:不能降解和再生;处理方法有限;造成环境污染。
【语段训练】
例1:速读下文,找出表达关键信息的语句。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目前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
它们在距离地面大约12000英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每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面发出表示时间和位臵的信号。
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接收器随时都可以收到4个以上卫星的信号。
任何有接收手段的人利用这些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位臵和行进速度。
解析:第一句“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是中心句,后面的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支撑、来解释这个中心句的,因此,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
如果没有中心语句,我们可以很快地抓住“说明的主要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来进行迅速而又准确的概括。
这种“说明的主要对象”,一般说来是在全段所有句子中的主语部分出现最多的概念或词语。
例2:阅读下文,找出文段的关键句。
皮肤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而面部皮肤的状态又是衡量皮肤衰老的重要标志。
珍珠对皮肤的保健及营养有显著的功效。
它所含有的多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可以被人体表皮细胞所吸收,从而增强表皮细胞的活力,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
选用纯珍珠精工研制成极细粉末,配合高级脂肪醇等各种原料精制而成的各种珍珠膏对皮肤有滋润、防裂、防干燥粗糙的作用,能消除职业演员由于化妆而产生的皮肤过敏,具体保持皮肤细腻的独特功能。
解析:这段说明性文字,出现在主语位臵的对象主要有两个,即“皮肤”和“珍珠”,就数量而言,“珍珠”显然占绝对优势,而且就二者关系而言,说明的是珍珠对皮肤的作用,所以此段说明的主要对象应是“珍珠”。
而具体总说该性质的语句只有一个,那就是:珍珠对皮肤的营养有显著的功效。
例3:给“光化学烟雾”下定义。
汽车和某些工厂都会排出许多废气,里边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这些有害气体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于是产生了浅蓝色的烟雾。
科学家管这种烟雾叫“光化学烟雾”,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
20世纪50年代的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有一千多吨有害气体排入大气。
解析:①找出主干句:浅蓝色的烟雾叫“光化学烟雾”;②找出所有特性:a.汽车和工厂排出废气中含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原始材料);b.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形成条件)c.有害气体(性质)。
将②排列后插入①即得到:汽车、工厂排出废气中的大量的碳氢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浅蓝色有害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试题举例】
例如: 2010年中考题《物种灭绝》中13题,人类的那四种不理性行为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中考例题1:
物种灭绝
谢小军
①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
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
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
④过度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
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
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
⑤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
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由于不断捕猎,到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了几千头。
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
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⑧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
13.(4分)人类的哪四种不理性行为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答题思路点拨】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信息截取能力、提取能力和表述能力。
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要通读全文,审视题干,确定区域,表述全面。
依据题干走进文本,通过‚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几句,判断出上文写的是人类生活中的不理性行为。
‚又一原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中‚又‛‚也‛关联词语也提示我们信息提取的锁定范围,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将目标锁定为④—⑦段中心句的关键短语,这样我们就从原文中提取出了人类的四种不理性行为:从看分答题的角度判断出此题答案为:(1)过度地垦荒伐木;(2)大肆地狩猎、捕捞;(3)环境污染;(4)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
另外表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间接性和连贯性。
【失误分析】
切忌答题时丢三落四,片面表述。
例题二:
(3)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
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
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
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
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太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