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醴陵市青云学校2024届化学九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
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

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4
B.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
C.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氧元素:O B.2个氢氧根离子:2OH-
C.硫化钠:NaSO4D.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2
Mg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4.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 )
选项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解释
铝价钱低、密度小、易导电、
A 用金属铝做高压线电线,而不用金属银
抗腐蚀性强等
B 咸菜晾晒时,表面有白色食盐析出溶剂蒸发饱和时有晶体析出
铁锈不与氧气反应,但却加快铁生锈速
C
铁锈疏松多孔,易吸收水分率
D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豆油食盐溶解与加入溶剂多少有关
A.A B.B C.C D.D
5.下列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品红溶解B.滤纸折叠C.粮食酿酒D.冰雪融化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灯泡发光C.燃放烟火D.蜡烛融化7.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8.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
B.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
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 mL
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下图所示关系。

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0.祖国七十华诞,国庆阅兵中展示的国之重器(下图所示),为共和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也成为今年最流行的用语。

下列研究属于化学范畴是( )
A.火箭固体燃料的选择
B.最大射程的计算
C.飞行模式的选择
D.投弹精准度的测算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1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铁片B.氢氧化钠C.金刚石D.蒸馏水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
(1)A图所示装置浄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B图所示实验,木炭在图①中燃烧与木炭在图②燃烧剧烈程度______(选填“不同”或“相同”)。

图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根据上述木炭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有关。

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

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_______。

(3)实验C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用图D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
__________。

14.请根据如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

(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性质实验:制取装置组合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硫粉燃烧实验(如图G)需要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_____,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说明_____,燃烧越剧烈。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填字母)与F装置组合,在F导管口点燃。

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_____→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

(4)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3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_____(填字母)。

A MN段
B NP段
C PQ段
②NP段和MN段相比较,说明_____。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15.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_____,该
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其选择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验满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4)若收集较纯的氧气最好选_______装置,待氧气收集满后,停止反应的操作是
_________。

(5)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该收集装置是_____或E。

(3)实验室还可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

(4)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法收集时,当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

等瓶中的水排完后,在___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_______放在桌上。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涉及以下关键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装药固定;③收集;④加热;⑤熄灭酒精灯;⑥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

正确的顺序是____(填字母序号)。

A.②①③④⑤⑥B.③④②①⑥⑤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③②④⑤⑥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CaCO+2HCl=CaCl+H O+CO ,将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天平示数的变化3222
如图2所示,请计算:
(1)生产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__?
18.食品在制作时常加入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谷氨酸钠,其化
C H NO Na。

根据题中的信息计算:
学式为584
(1)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3)谷氨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4)338g谷氨酸钠中含钠元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在化学晚会上,冬冬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她将两个“空瓶”中间的毛玻璃片抽去。

两瓶均由瓶口向瓶底逐渐充满红棕色气体,其奥秘如图所示。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魔术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题分析】
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 、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 、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硅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硅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

2、C
【解题分析】
A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有的还能表示一种物质,故氧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O ,正确;
B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
荷时,1要省略。

但氢氧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1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OH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离子符号为2OH -,正确;C 、硫化钠中钠显+1价,硫显-2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其化学式可表示为Na 2S ,错误;D 、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故可表示为2
MgO ,正确。

故选C 。

3、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 、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 错;
B 、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 正确;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 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D错.
故选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中子不带电,熟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
4、D
【解题分析】
A、用金属铝做高压线电线,而不用金属银,是因为铝价钱低、密度小、易导电,且由于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抗腐蚀性强等,正确;
B、咸菜晾晒时,表面有白色食盐析出,是因为溶剂蒸发,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水有晶体析出,正确;
C、铁锈不与氧气反应,但由于铁锈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氧气、水,加快铁生锈速率,正确;
D、食盐溶于水不溶于豆油,食盐溶解与加入溶剂种类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错误。

故选D。

5、C
【解题分析】
A、品红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滤纸折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题目点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6、C
【解题分析】
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灯泡发光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放烟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A
【解题分析】
①保护青山绿水,正确;②就地焚烧秸秆,错误;③发展共享单车,正确;④减少燃煤使用,正确;⑤燃放烟花爆竹,错误。

故选A。

8、D
【解题分析】
A. 块状固体药品不可以用手取用,应用镊子。

B.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应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C. 实验室的药品不得品尝。


D.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 mL ,正确
9、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化学概念的逻辑关系。

A、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所以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B、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和其他物质,所以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所以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所以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故选D 考点:化学概念的逻辑关系。

10、A
【解题分析】
A、火箭固体燃料的选择需根据燃料的性质,属于化学范畴,符合题意;
B、最大射程的计算需根据数学知识,不属于化学范畴,不符合题意;
C、飞行模式的选择需根据物理知识,不属于化学范畴;
D、投弹精准度的测算需根据物理知识,不属于化学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解题分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故A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但不能生成黑色固体,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C正确;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故D正确;
故选B
12、B
【解题分析】
A 、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 错误;
B 、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B 正确;
C 、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 错误;
D 、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D 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引流 不同 验证木炭燃烧产物是否为二氧化碳 反应物浓度 冰箱冷藏保鲜食品 防止高温融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验纯
【解题分析】
(1)A 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程度不同,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③中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木炭燃烧产物是否为二氧化碳。

通过实验可以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冰箱冷藏保鲜食品,降低了温度,可使反应速率减慢。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可使燃烧后的高温物质不直接溅落在瓶底,防止瓶底受热而发生炸裂;
(4)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

14、铁架台 AE 或AC 氯酸钾−−−−→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氧气 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氧气含量(或浓度)越高 B 验纯 淡蓝色 A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1%
【解题分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制取装置组合应选择AE 或AC ,故填 AE 或AC ;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硫粉燃烧实验(如图G )需要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故填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
染环境;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说明氧气含量(或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故填氧气含量(或浓度)越高。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可选用发生装置B与F装置组合,故填B;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验纯→点燃,故填验纯;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填淡蓝色。

(4)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和NP段,因为是瓶口向上敞口放置和用手捂都没有明显的体积分数的变化,故填A;
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因为氧分子扩散趋向平衡,故填21%。

【题目点拨】
制取气体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是被收集气体的密度与溶解性。

15、试管 A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处,若复燃,则已集满 C 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B
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题分析】
(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D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处,若复燃,则已集满;
(4)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的装置是C;高锰酸钾制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16、酒精灯KMnO 4K2MnO4+MnO2+O2A C B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水中正C
【解题分析】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KMnO 4
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难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C或排水法E;(3)实验室还可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B;(4)加热高锰酸钾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等瓶中的水排完后,在水中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5) 高锰酸钾法制氧气时的操作步骤是: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⑤熄灭酒精灯;故选C。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4.4 10
【解题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10.4g-306g=4.4g
(2)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3222
CaCO+2HCl=CaCl+H O+CO
10044
x 4.4g

100x
=
44 4.4g
解得:x=10g
答:(1)生产一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题目点拨】
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是纯净物再来根据化学方程式解答
18、169 15:2 125
169
×100%=35.5% 338g×
23
169
×100%=46g
【解题分析】
(1)谷氨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12×5+1×8+14+16×4+23=169;
(2)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5):(1×8)=15:2;
(3)谷氨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5
169
×100%=35.5%;
(4)338g谷氨酸钠中含钠元素的质量=338g×23
169
×100%=46g。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氧化氮分子和氧分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氧原子和氮原子重新结合成二氧化氮分子。

【解题分析】
一氧化氮分子和氧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当一氧化氮分子和氧分子发生碰撞时,氧原子和氮原子重新结合成二氧化氮分子,因此两瓶均由瓶口向瓶底逐渐充满红棕色气体。

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氧化氮分子和氧分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氧原子和氮原子重新结合成二氧化氮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