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琼山中学国培研修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琼山中学国培研修计划(文科)
一、指导思想
以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为基本模式,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基本目标,以“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为主题,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和常态化为基本需求,借助国培研训平台,创建教师区域学习共同体,切实提升我校文科(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美术、音乐、心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二、研修目标:
1、全员参训(100%),协同研训,共同进步。
2、研修合格率95%以上,优秀率15%以上。
三、研修措施:
(1)能够利用校本研修管理与活动平台,组织文科教师分享教学资源,积极引导跨区域资源共享与交流,为教师常态研修提供指导和专业支持。
(2)指导和督促文科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坊,加入学校教研组或区域学科协作组,掌握资源分享、研修交流工具,拥有专业交流伙伴,养成网络研修习惯。
(3)定期以简报形式通报本校工作坊和坊员的研修情况及成果,上传到本校区域。
(4)及时了解培训情况,并对本校文科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
(5)考核评定本校区域的研修成绩,评选优秀组员并提交名单,撰写研修总结,并提交给研修项目组。
四、研修安排
根据国培计划的要求与安排,从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培训内容共72学时,提供不少于2倍课时的选修课程供学员自主选学;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师德、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和信息技术为必修课程。
为满足不同信息技术水平参训教师的学习需求,根据项目组设计了两组不同类型的任务包:“基于多媒体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任务类型Ⅰ)和“基于网络移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任务类型Ⅱ)组织学习,并配备不同的课程供参训教师选学。
任务类型Ⅰ适合信息技术水平较为薄弱或当地信息技术条件较
差的参训教师选学:教室有投影仪或互动白板,教师个人拥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即可。
任务类型Ⅱ适合信息技术水平较高或当地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
参训教师选学:教室有投影仪或互动白板,具备上网条件,学生及教师可在教室使用网络移动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参训教师在学习本课程任务前,需先进行测评,根据自己的测评报告结果和本地信息技术条件,选择适合的任务类型学习。
每个任务类型均设5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配置了1-2个任务包,每个参训学员每一阶段只需选择一个任务包完成即可。
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基于多媒体环境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任务类型Ⅰ)研修任务活动设计。
阶段任务主题任务简介:
第一阶段:熟悉网络家园感受技术魅力(2014.10.27-11.2 1周/必修)任务1:熟悉我们的项目与学习家园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T25。
请参训教师熟悉项目方案和研修平台操作;装饰自己的个人空间;去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熟悉学习伙伴,加入研修团队;学习研修课程,参与研修活动。
第二阶段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2014.11.3-11.23 3周/必修)任务2:制作教学课件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T3、T4、T5、T6。
请参训教师依据课堂教学需要,运用PPT、Flash、学科软件等技术手段制作一个教学课件。
第三阶段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2014.11.24-12.14 3周/必修)任务 3.分享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7、T8、T9、T10、T11、T12、T13、T14。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学习,并运用所学,设计和实施一节课,借助信息技术促进有效教学。
第四阶段应用技术工具优化评价诊断(2014.12.15-2015.01.4 3周,二选一)任务4-1.制作电子试卷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5、T6。
请参训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借助Word和其他工具设计制作一份单元试卷。
任务4-2.运用工具助力试卷分析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5、T6。
请参训教师基于单元测试卷考核结果,运用Excel等信息技术工具,分析单元测试卷,提供单元试卷分析报告。
第五阶段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2015.01.05-01.162周/必修)任务5:梳理研修成果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6、T27。
请参训教师学会应用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推荐或点评在研修过程中对你最有帮助的研修成果(活跃的教师工作坊、精彩的网络研修活动、优秀的研修之星,精品的作业),并附推荐理由或点评意见。
基于网络移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任务类型Ⅱ)研修任务活动设计。
阶段任务主题任务简介:
第一阶段熟悉网络家园感受技术魅力(2014.10.27-11.2 1周/必修)任务1:玩转个人空间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T25。
请参训教师熟悉项目方案和研修平台操作;装饰自己的个人空间;去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熟悉学习伙伴,加入研修团队;学习研修课程,参与研修活动。
第二阶段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2014.11.3-11.23 3周/必修)任务2:制作助学微课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4、T5、T6、T16、T17、T18 。
请参训教师依据学生学习习惯,运用微课制作工具,制作一个微课。
第三阶段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2014.11.24-12.14 3周/必修)任务 3.分享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案例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19、T20、T21、T22、T23。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学习,运用所学,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活动。
第四阶段应用技术工具优化评价诊断(2014.12.15-2015.01.4 3周,二选一)任务4-1:设计学生成长电子档案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4、T6。
请参训教师设计学生成长档案,将学生自学和参与合作学习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记录下来,以压缩包的方式提交作业。
任务
4-2:开展网络测评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4、T6。
请参训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需求,设计一份学生学情调查问卷,并组织学生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第五阶段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2015.01.05-01.162周/必修)任务5:梳理研修成果本任务覆盖的课程专题为T26、T27。
请参训教师学会应用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社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推荐或点评在研修过程中对你最有帮助的研修成果(活跃的教师工作坊、精彩的网络研修活动、优秀的研修之星,精品的作业),并附推荐理由或点评意见。
五、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基于信息技术测评指南,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维度,对参与本次研修学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并由省工程办制定评优奖励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学员等进行表彰与奖励。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60%,以考核任务成果和课程学习情况为主,全体参训学员每个阶段必须至少完成一个任务才能合格。
为帮助参训教师借本次项目之机,逐步实现常态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本次考核在任务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学习”这一考核项。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40%,以考核教师借助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产生的学习积分为主,每10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最高折合40分。
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任务学习60分阶段任务安排分值说明总数必须完成数阶段一117分项目组根据复杂难易程度为每阶段的任务赋予不同的分值,每个任务包括“课程学习”、“参与活动”、“提交作业”、“互评作业”等具体要求,详情见平台的任务设置。
阶段二1115分阶段三1117分阶段四2115分阶段五116分拓展学习40分说明:1.拓展学习积分包括:贡献积分、活跃积分和魅力积分,每10个积分累计转换成绩1分;2.学员每天的积分有上限,最多为40积分/天。
3.学员在项目期间的总积分无上限,但最多可转换成绩40分。
贡献积分写作业:2个积分/1篇传资源:2个积分/1篇写日志:2个积分/1篇发问答:1个积分/1篇活跃积分看课:1个积分/20分钟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参与活动:1个积分/1次魅力积分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作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