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有哪些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债券市场有哪些风险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调整的⼤背景下,企业信⽤风险上升,已爆出多起债券违约事件,同时,在经济增速放缓及⾏业去产能的过程中,⼯业企业经营亏损⾯积持续扩⼤、亏损企业的增加都反映出企业承受着巨⼤压⼒。
下⾯由店铺为你分享债券市场有哪些风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经济下⾏债券市场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经历了连续的快速增长,如何看待债券市场⾯临的风险,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国⼈民⼤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振华⽇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看到宏观经济政策效⽤的递减、通缩风险的加深叠加⾼杠杆的压⼒,更让企业部门前期积累的债务风险呈现加剧的势头。
20世纪以来的多次经济、⾦融危机都表现为债务危机。
在宏观经济下⾏期,包括发⾏⼈逐渐暴露的信⽤风险,监管机构⼀⼑切的管理⽅式引发的中介机构道德风险以及⼆级市场加杠杆隐藏的流动性风险,都可能引发债券市场的变异,通过货币市场的传导,影响整个⾦融市场的稳定运⾏,甚⾄爆发⾦融危机。
因此,当前需要⾼度重视债券市场积聚的各类风险,提⾼风险揭⽰和应对违约的能⼒,加强对承销机构风险责任的约束,从⽽加深债券市场稳定性,防⽌系统性风险的发⽣。
宏观经济⾯临持续下⾏压⼒
⽑振华表⽰,从宏观经济增速来看,早在2007年达到14.16%的增速之后,中国经济就已经表现出了增速下⾏的趋势,即从两位数的超⾼速增长减缓到7%左右的次⾼速增长。
2008年危机爆发后,由于四万亿元刺激政策的推出,使得经济增速⼜在8%左右维持了⼀段时间,但是下⾏的趋势没有逆转,到2015年三季度末已经下降到7%以下,预计今年全年增速为6.9%。
“和2007年的⾼点相⽐,中国的经济增速下降了超过7个百分点。
对于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速只有3%⾄4%左右的发达经济体来说,这样的下降幅度已经⾜以引发衰退。
”⽑振华认为,当前经济增速还在继续下滑,实体经济的表现不尽如⼈意,想要守住6.5%的底线仍然需要付出较⼤的努⼒。
在⽑振华看来,⽬前实体经济正经历⼀个相当困难的时期。
从数据来看,规模以上⼯业企业利润率仅有5.4%,⼯业企业利润总额进⼊2015年以来持续同⽐负增长,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下降速度达到24.4%,同时亏损企业的数量增速超过10%,亏损额增速超过20%,企业的经营状况正在加速恶化。
前期⼤规模投资导致的钢铁、煤炭等重资本⾏业的产能过剩⽭盾到2014年底仍在继续,即便2015年开始缓解,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消化过剩产能。
⽽这些⾏业⼜⾯临着⾼企的债务压⼒和更加严格的税收执⾏⼒度,⽆异于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对实体经济的现状,宏观政策的效⽤递减加剧了市场的担忧,货币政策的内⽣性紧缩现象也普遍存在。
货币流通速度较2010年累计回落了14%,企业的资⾦周转率连续两年下滑,社会融资总规模也发⽣实际收缩,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累计同⽐持续为负,⽣产领域的通缩压⼒也⼤幅上升,企业部门⾯临⾼债务问题。
企业⾼债务风险现隐忧
⽑振华认为,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作为链接实体经济和⾦融市场的重要纽带,中国的债务⽔平也已经积累到了相当的程度,在前期⼤规模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债务率快速上升,尤其是其中企业部门的债务率增长更快。
据测算,2015年仅⽀付有息债务利息的额度就占GDP的17.6%。
在债券市场上,超过60%的新发债券融资是⽤于偿还存量债券。
⼀⽅⾯经济下⾏让企业的盈利难有起⾊;另⼀⽅⾯存量债务⼤量占⽤资⾦也抑制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的资⾦链已经⼗分脆弱。
事实上,近两年,部分企业的债务风险已经爆发,⽆论是银⾏贷款、信托贷款还是⾮标融资都不乏违约事件发⽣。
公开的债券市场虽然风险暴露较晚,但从2014年“超⽇债”违约以来,出现兑付困难的发⾏⼈范围也已经从中⼩企业扩⼤到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甚⾄央企,即便是在监管部门和地⽅政府的⼤⼒⽀持下,刚性兑付还是被打破了,债券违约正在逐步常态化。
“伴随着市场出清,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的违约事件发⽣。
当银⾏体系也卷⼊到信⽤风险的漩涡中,就意味着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压⼒逐步加⼤。
”⽑振华说。
应⾼度重视债券市场风险
在⽑振华看来,作为风险释放最为公开透明的债券市场,应对此类风险的经验和准备却不⾜。
“银⾏信贷体系早年经历过不良资产的剥离,已经具有处理信贷风险的经验并建⽴了严格的监管规则与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制度。
⽽债券市场信⽤风险的应对、管理和违约处置都还处在相当落后的阶段。
市场应对信⽤风险的⼿段和⽅法单⼀,管理⼯具缺失,处置⽅法不明确,这都意味着随着信⽤风险更多地暴露可能让债券市场应对不及,发⽣振荡。
”⽑振华说。
不仅如此,由于规则和制度发展较为缓慢,债券市场的稳定还⾯临着除了
信⽤风险之外的多种压⼒。
⾸先,监管机构对债券发⾏和参与回购的信⽤等级⼀⼑切的风险控制办法,不仅切断了⼀部分企业的债券融资通道,还容易引起中介服务机构的道德风险,尤其是对承销机构的风险责任约束较低,没有建⽴类似信贷市场的终⾝责任制,极易妨碍评级机构真实地揭⽰信⽤风险。
其次,由于债券市场的分割监管,导致债券市场上存在⼀些死⾓,留有风险隐患。
此外,当前资⾦价格处于低位,债券市场套利⾏为明显增多,杠杆⽔平显著提⾼,对于利率和信⽤事件的敏感程度也⼤⼤提升。
债券市场⾼杠杆操作在信⽤风险暴露和⾦融市场波动性加强的背景下,隐藏着较⼤的流动性风险,有必要保持⾼度关注。
⽑振华认为,上述风险的存在,可能引发债券市场的振荡,更可能通过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将风险传染⾄整个⾦融市场,引发新的⾦融危机,因此,当前必须⾼度重视债券市场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的爆发。
⾸先,要统筹协调债券市场监管。
在发⾏阶段减少对企业债券融资的⼲预,转⽽注重“事后”监管,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和承销机构风险责任的约束,建⽴和完善市场参与者应对信⽤风险的规则和制度,从⽽提⾼市场信⽤风险揭⽰的效率,增强机构应对信⽤风险的能⼒。
其次,应注重对债券市场杠杆的控制。
总结⾦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风险的源头来⾃于资本的贪婪和随之放⼤的杠杆,因⽽⾦融市场的从业者必须⾼度警惕这种利益追逐带来的风险,保持债券市场运⾏的稳定性,避免债券市场剧烈波动引起系统性风险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