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物理杠杆第二课时
苏科版九上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授课课件
![苏科版九上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授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ed6c41daef5ef7ba0d3cf5.png)
谢谢
杠杆
杠杆的 分类与运用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随堂堂练练习习
随堂练习
1、两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水平平衡,此时( B.两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 C.两小孩的力臂一定相等 D.小孩的重力与各自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相等
) A.两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 D
2、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支点总位于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之间
B.动力臂越长,总是越省力
C.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越大,就越省力
D.动力作用方向总是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随堂堂练练习习
随堂练习
2、假期中,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 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兰和爸爸体重分别为 400 N和800 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 m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 水平平衡?
课前导入 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理解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新知知探探究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一、杠杆的平衡条件 什么情况下才说明杠杆平衡了?
跷跷板此时静止
使用筷子夹取食物停留的片刻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现代版曹冲称象
L2 O
F1
L1
F2
二、生活中的杠杆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新知知探探究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P6 例题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平衡条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f45b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4.png)
1
320 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如图所示,轻质均匀杆OB长70cm,能绕O点转动,B端用细绳BC悬于
C点,有一重为49N的铁块挂在A点,OA长20cm.
第5题
(1) 此时绳BC的拉力为 14
N.
(2) 若绳BC最大能承受的力为42N,移动铁块到某一位置,绳BC恰
杆
右端下沉
1
2
(左端下沉/仍能平衡/右端下沉).
3
4
5
6
7
8
9
10
码重为1N,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应为 4 N.
(3) 如图(c)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与图(b)相比弹簧
测力计示数将 变大 (变大/不变/变小),这是因为弹簧测力计拉力
的力臂 变短了 (变长了/不变/变短了).
1
2
3
3. 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OA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A端用绳子系在竖直
墙壁的B点,在杠杆的C点悬挂一重为20N的物体,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
好断裂,则此时铁块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0 cm.
6. 小张和小刘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 实验前,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
置,小张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小刘认为也可以将左端的
右
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6题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1.1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2课时) 教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九年级上苏科版11.1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2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66cf9f852458fb760b5686.png)
课题:§11.1 杠杆的平衡条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教学过程:一、杠杆的平衡定义:杠杆处于________或________ _______都叫杠杆的平衡。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步骤:(1)先将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_________,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一端挂上钩码,拉测力计使杠杆在__ ___位置平衡。
(3)按要求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中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动力×动力臂F1l1阻力×阻力臂F2 l2①②③④(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注意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叫____________ ,在应用公式时,等式两边的物理量应取__________单位。
3.讨论:①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 ;在实验中能否再旋动两端的螺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 ________:③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练习:1.一根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3∶2,要使杠杆平衡,则动力与阻力之比为_________。
2.某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若动力为10N,要使杠杆平衡,则阻力为___ ___。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 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 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1d41c36edb6f1afe001f05.png)
11.1杠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杠杆的五要素
2、掌握力臂的画法。
一、重点:力臂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杠杆?
2、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杠杆呢?组织学生讨论
船桨、剪刀、人的前臂、撬棒、扫帚等
3、请学生谈谈是怎么理解杠杆五要素的。
可组织讨论
支点O:杠杆围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如何画力臂?
1、找支点
2明确力的作用线
3、画力臂
例题:1、08大连图用杠杆吊重物的示意图。
请画出拉力F1对支点O的力臂,并画出挂重物的细绳对杠杆的拉力的示意图
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2、如图,画出力F对支点O的力臂L。
学生板演
3、临江桥是安徽首座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如图甲所示)。
将大桥的结构简化,可抽象成图乙所示的杠杆模型,若将其中O点视为支点,请在图乙中作出拉索对桥面拉力F的力臂T.(保留作图痕迹)。
4、下列关于F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思考:
1、力臂可以在杠杆上吗?
2、力臂可以为0吗?
3、动力阻力方向与在支点同侧异侧有何关系
4.如图,作出下图的杠杆受到动力的动力臂
5、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2的方向,以及动力F1的力臂,在图中补全F2的力臂以及动力F1。
对于5题你还能编出支点在中间的问题吗
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页第7题
课后作业:
预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教案-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教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0509d80b4c2e3f5627630c.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教案-苏科版(2)实验过程:1.将杠杆从其中点支起,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克服的影响。
挂上钩码后,通过移动钩码或测力计的位置,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这是为了便于。
2.分下列几种情况探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①保持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③保持钩码数量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量序号F1/N L1/cm F2/N L2/cm1233.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古希腊学者首先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也被称为。
(四)当堂练习: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填“右”或“左”)边旋一些,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当在A处挂三个钩码如右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应在B处挂_____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100g)。
拿去B处钩码,改在C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为_________N。
3.将重为5N和15N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左右两端。
若杠杆的重力忽略不计,当杠杆平衡时,左右两边力臂长之比为()A.3:1 B.2:1 C.1:3D.4:14.如图所示的杠杆,每个砝码重均为1牛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杠杆两边各减去一个砝码,则:( )A. 杠杆保持平衡B. 杠杆左边向下倾C. 杠杆右边向下倾D. 无法判断(五)适度作业量:知者加速:。
2019年学习共同体苏科版 11.1杠杆(2课时)教案
![2019年学习共同体苏科版 11.1杠杆(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8b4e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e.png)
教案:11.1 杠杆(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19年学习共同体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第1节:杠杆的概念与分类1. 杠杆的定义:介绍杠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分类:讲解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第2节:力臂与杠杆的平衡条件1. 力臂的概念:介绍力臂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力臂是作用力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2. 杠杆的平衡条件: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不同类型的杠杆,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掌握力臂的概念,能正确画出力臂,并理解力臂在杠杆平衡中的作用。
3.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杠杆的概念与分类。
2. 力臂的概念及画法。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1. 力臂的画法与计算。
2.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杠杆模型。
2. 力臂演示尺。
3. PPT课件。
学具:1. 学生杠杆模型。
2. 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杠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2)讲解杠杆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3. 随堂练习(1)判断题目:判断下列物品是否为杠杆,并说明理由。
例题:茶壶的壶嘴是否为杠杆?(2)选择题目:选择正确的杠杆类型,并说明理由。
例题:钳子是哪种类型的杠杆?为什么?第2课时1. 知识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回顾并巩固相关知识。
2. 知识讲解(1)讲解力臂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臂是作用力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二课时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af7ed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c.png)
11.1 杠杆第二课时班级: ______ 姓名:_______一、知识梳理1.当杠杆________或_______时,我们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可写成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或的状态。
2、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实验记录表格4、实验步骤:①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产生的影响。
实验时,调节钩码的和,使杠杆在位置平衡,以便于在杠杆上;②两端挂不同数量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并记录数据。
③改变钩码位置,一端改用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数据。
④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一端改用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记录数据。
5、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6、实验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写成表达式为,杠杆平衡条件也称为。
7、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的优点: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变化, (需要/无需)调整力臂,就能使杠杆平衡。
8、如图,小明做了三次实验,钩码总重为G,测力计示数为F,结果发现F·OB与G·OA只有一次相等,其原因是。
分别作出弹簧测力计三种情况下的力臂L1、L2、L3 ,分析测力计从右向左转动的过程中,动力臂,动力。
①②③oA B三、课堂作业1.如图一均匀杠杆A 处挂2个钩码,B 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钩码质量均为50g ,在A 、B 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 )A. 杠杆仍平衡B. 杠杆左边向下倾C. 杠杆右边向下倾D. 无法确定杠杆是否平衡2.在“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直至杠杆水平平衡.实验前为什么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2).实验时,通过调节钩码的数量、测力计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1 杠杆》(第2课时)教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1 杠杆》(第2课时)教学案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0f9d8c50e2524de5187e62.png)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1.1 杠杆》(第2课时)教学案苏科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会杠杆的平衡条件,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杠杆的应用,会将杠杆分类并了解杠杆分类的原则,并能进行简单的小制作。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教学难点1.自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了解杠杆的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杠杆的定义;动力、动力臂和阻力和阻力臂的概念;力臂的画法2.物体的平衡状态: 或。
二、引入新课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敲动地球。
这是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
他虽然不能真的敲动地球,但是他告诉我们利用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么,如何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呢?他的原理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想一想”:如图,大人被小孩跷起来了,为什么?如果大人要把小孩跷起来,应该怎么做呢?1.杠杆的平衡状态:或。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方法3.将杠杆从其中点支起,并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克服的影响。
挂上钩码后,通过移动钩码或测力计的位置,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这是为了便于。
4.分下列几种情况探究杠杆的平衡情况,并将结果记录在课本中的表格里。
①保持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不变,改变钩码的数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②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位置,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古希腊学者首先总结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也被称为。
1.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呢?是不是在其他位置不是平衡状态?2.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四、杠杆的应用和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大于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等于阻力以上诸条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再举出应用的实例。
11.1《杠杆》第二课时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杠杆》第二课时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66ae26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5.png)
11.1《杠杆》第二课时说课稿本节课是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的第11章《力矩和杠杆》的第一节。
主要内容是介绍杠杆的概念、分类及其平衡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杠杆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分析解决与杠杆有关的物理问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方式;–能够使用平衡条件解决与杠杆有关的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索杠杆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与杠杆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与杠杆相关的实际应用,如铁锹、撬棍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杠杆的认知。
2.展示与讨论(10分钟)–展示不同种类的杠杆,如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杠杆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猜测和推理。
3.实验探究(15分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杠杆的原理;–进行不同长度杠杆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理论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杠杆平衡的原理和条件;–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并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例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杠杆的理解。
5.练习与拓展(15分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他们的思考成果。
6.归纳与作业(5分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醒学生每天复习所学知识;–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杠杆应用问题,并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求解。
苏科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课件
![苏科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2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9096e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4.png)
设计表格:
实验序号
1 2 3
动力F1 (N)
动力臂L1 (m)
动力× 动力臂
阻力F2 (N)
阻力臂L2 (m)
阻力× 阻力臂
进行试验:
实验分析:
L1=10cm L2=5cm
F1=1N
F2=2N
F1 ·L1=1N×0.1m=0.1N ·m F2 ·L2=2N×0.05m=0.1N ·m
F1 ·L1= F2 ·L2
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 L1=F2 · L2
想一想:
1、当杠杆平衡时,动力一定等于阻 力吗?
2、什么情况下使 用杠杆能够把小象 举起来?
省
力
杠
杆
F1
L1
L2
F2
如果 l1 l2 则 F1 F2
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
O
h1
h2
h1 > h2
利用杠杆是否一定能省力?
设计实验:
(1)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线,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
L2
O
L1
F1
F2
(2)步骤: a. 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 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在杠杆两边挂钩码,把支点右边的 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阻力,支点 左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 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记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 L1、阻力臂L2的数值。
4、杠杆平衡时,动力为10N,阻力为 40N, 动力臂为0.4m ,求阻力臂。
5、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 力 衡F,使杠杆在此位置平衡平
B
O
A G
F
小结:
1、杠杆的平衡条件: F1 l1 F2 l2
11.1杠杆 第二课时杠杆平衡 课件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杠杆 第二课时杠杆平衡 课件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2be88ed227916888586d759.png)
9.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 测力计、若干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观察到杠杆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将天平调整好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应在B点挂 _____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乙所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B点竖直向下拉, 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此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 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4)在图乙中画出杠杆受到弹簧测力计拉力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_____)
F1
F2
思考:F1L1与F2L2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2
4
4
2
22
3
3
2
31
4
4
1
42
2
2
2
分析与论证: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X 动力臂=阻力 X 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为: F1L1= F2L2 或
例1: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所示,这时应将左端的 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
A.F1·OC=F2·OA B.F1·OD=F2·OB C.F1·OE=F2·OA D.F1·OE=F2·OB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节杠杆 第二课时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节杠杆 第二课时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badc6277c1cfad6185fa712.png)
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二课时: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2、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具学具起子、钩码、支架、钳子、剪刀、镊子、托盘天平、刻度尺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观察第一幅图,想一想这根棒是向上用力容易撬动石块,还是向下用力容易撬动石块?观察第二幅图,想一想大人为什么被小孩撬起?要想大人撬起小孩,大人该怎么办?二、导入新课借助预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
1、出示挂图提问:如图所示的一个平衡支架在支点左端第三格处挂有两个钩码,要使支架平衡,支点右端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思考回答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提问: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画一画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直觉:杠杆平衡的条件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
提问:那么杠杆平衡时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L 1=F 2L 2 引导学生将公式变形为:1221L L F F2、检验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否正确。
在杠杆的左端的不同位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的右端用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的位置拉杠杆,使杠杆处于平衡位置,记下所有示数。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二课时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18197478e9951e79a892726.png)
L2
L1
F2
F1
实验 次数力臂 l1/cm (格)
动力 动力臂 (个格)
阻力 F2/N (个)
阻力臂
l2/cm (格)
阻力阻 力臂 (个格)
2
3
2
0.15
3
0.1
5
0.08
10
0.04
10
0.1
5
0.2
④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 力臂的值,然后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F
F
初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挂钩码后,能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不能。 若实验中改用弹簧测力计,应沿什么方向拉动? 应沿竖直方向,否则力臂偏小,力将偏大。
一、判断杠杆能否平衡
1、如图现在处于静止状态。 ①若两边各增加一只钩码? ②两边各减少一半钩码数 ③两边钩码组中各向内移动一格
例1: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端B端 ,其中AO=0.1m,AB=1m,OC=0.7m,要撬起重为1400N 的石头,需要在B端竖直向下用多少N的力才能撬起石头 ?
多少?
L/2
A
O
B
G尺=2G
L/3
=10N
链接
G尺 G=5N
利用一质量已知为m的钩码和一根 细线,粗略测定一把尺的质量。
A F1
B O
G
16.如图,杠杆平衡,OA=9m,OB=9cm, F1=200N,求:重物的质量?
例2:有一根杠杆,动力为1000N, 阻力为3000N,动力臂为1.5m,求 :它的阻力臂为多少?
1、确定杠杆的支点。 2、分析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
明确各力的大小和方向。 3、确定各个力的力臂。
最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 杠杆(第2课时杠杆平衡条件) 课件
![最新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 杠杆(第2课时杠杆平衡条件)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006ab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b.png)
归 1作用: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 纳
结 论
2因为这样能在杠杆上方便测量出力臂
的数值。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杠杆上,算出 它的重G,即阻力F2,将弹簧测力计挂 在杠杆上某一位置,向下用力拉弹簧测 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此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大小。并读出此 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结 果填在数据记录表中。
式 F1:· L1 = F2 · L2
或
F1 F2
=
L2 L1
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做杠杆原理。是阿 基米德最早总结出来的。
口算:
1、把重为4N和12N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 杠杆平衡时,两端的长度之比是__3 :_1_.
2、一个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阻 力是100N,动力是_50_N_.
F2
解:由F1l1=F2l2 得:
F2 =
F1 l1 l2
=
200N×9m
0.07m
=2.57×104N
m
=
F2 g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7×104N 10N·kg-1
=2.57×103kg=2.57t
5、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端
B端,其中AO=0.1米,AB=1米,OC=0.6米,要
撬起石头需要600牛的力,求在B端要用多少向下
设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竖直向下拉力F1 是动力,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是阻 力。如下图。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物体的平衡状态 杠杆的平衡状态
保持静止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保持静止
保持匀速转动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L2
L1
11-1杠杆第2课时课件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杠杆第2课时课件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b7e09da45177232e60a294.png)
7
请对下列器具应用的杠杆进行分类:费力杠杆Fra bibliotek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8
不同的行业为什么选用不同的剪刀?
(a)(b)是费力杠杆,选用的目的是省距离。 (c)(d)是省力杠杆,选用的目的是省力。
9
举哑铃
托铅球
都是费力杠杆
10
想一想: 生活中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11
杠杆最小力
问题:
如图所示AOB为轻质杠杆,B端挂重物G,A端分别作用 四个方向力时,杠杆都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四个力 中最小的是______.
阻力×阻力臂一定时,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12
练习:画出使轻质杠杆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 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
13
同学们再见!
14
4
2.画出下图中杠杆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____F_1_L_1_=_F__2L__2__,因为l1_〈___l2,所以F__〉___G ,我们把这 个杠杆叫_费__ 力__杠杆.
若将图中的重物G提升h,动力F移动的距离为s,则s_〈___h. 归纳: 费力杠杆的特点:动力臂__〈____阻力臂,__不___省力,但_省___距离. 3.若l1 =l2, 则F__=___G,我们把这个杠杆叫_等___臂__杠杆.
5
杠杆的分类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三类杠杆:
若l1>l2,则F1 < F2
省力杠杆
若l1= l2,则F1 = F2
等臂杠杆
若l1<l2,则F1 > F2
费力杠杆
小结:判断杠杆的类型,实际就是比较动力臂和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臂
L2 L1
讨论: A、B两图中的杠杆 处于静止状态,实验时采 用哪幅图?为什么? 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 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A
L2 L1 B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讨论:在实验前,是否也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 置平衡?为什么?
实验前,使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为了避免杠杆 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的衡条件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的左侧挂上适量的钩码,用弹簧 测力计在竖直方向拉,使杠杆在水平位 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
3.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重复上面的步骤, 得出三组数据。
思考:杠杆平衡需要满足什么样条件呢?
L1
O
L2
F1
F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体育冲浪:
1.一位体重约为 500 牛的同学在做俯 卧撑 , 如图所示,实心点为重心。请 计算地面对双手的作用力。
F1
L2 O 1.4米 L1 F2
1。有一根杠杆,动力为1000N,阻力为 3000N,动力臂为1.5m,求:它的阻力 臂为多少?
解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L2=F1L1 / F2 =(1000N X 1.5m) / 3000N =0.5m 答 :它的阻力臂为0.5m.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物体的平衡状态 杠杆的平衡状态 保持静止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保持静止 保持匀速转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物体的平衡条件 受平衡力作用 只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猜想: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计
器材: 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测量的物理量: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