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治理与学校管理育人策略 ——加强法制教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教育治理与学校管理育人策略——加强法制教育减
少未成年人犯罪
摘要:现代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和
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如何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要把“育人为本”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育人”工作中加强法制教育,保障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根本利益,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关键词:教育治理;育人管理;法制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崇文重教,所以才有中华文明的经久不衰。
但是,今天的教育
治理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期。
教育事务涉及千家万户,教育情况千差万别,教育
改革千头万绪,教育治理任务异常复杂而艰巨。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
关键时期,准确把握教育治理的未来方向十分必要。
在学校教育中育人是学校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如何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笔者认为,
学校管理要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育人”工作中加强法
制教育,保障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的根本利益,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
素质提升。
一、现代教育治理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和制度
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现代教育治理是民主、参与、共享、责任、法治等诸多理
念的综合体现,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充分发挥作用。
现
代教育治理理念是反映现代社会中群众需求的理念。
二、学校管理育人为本
学校之所以存在是人类对知识的根本需求,因而学校存续的根本就必须是教
书育人。
学校管理学作为学校更好发展和成长的战略理论,就应该立足根本,育
人是一项“保存核心,刺激进步”的措施。
因此,学校管理只有把育人工作放在首
要位置,才能真正坚持以育人为主,学校管理才能真正走上科学轨道。
(一)育人为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
人类文明不像人的某些素质可以遗传,在现代,学校教育在人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
学校办
学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学校办学必须以育人为主,这样才能有效
传播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
而这些能够有效进行,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校教
育活动才能真正进行。
(二)育人为主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和谐。
发展的重要前提心理学的研究
证明,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期以前的各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人的许多潜能
必须在这个期间及时开发,否则会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
学校教育与管理以
育人为主,对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育人为主是学校管理的根本宗旨。
学校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
方面是育人工作,这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另一方面是管理工作,是为提高育人效
果而开展的活动。
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育人,教育的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并
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因此学校管理中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真正
保障育人的实效性,真正使教育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轨道前进。
三、加强法制教育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
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健全人格的人,为学生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人的活动成果最终是以效益来衡量的,教育的效益就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
人。
低素质的人只能创造低效益,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创造高效益。
因此教师和
家长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将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主要指标,
学生的能力、品德、人格的全面发展更值得我们用心关注。
要有教育全局观和长
远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目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达3.67亿,全国每年150万多起刑事案件中,70%是25岁以下青少年所为。
而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的20%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所为。
即每7个罪犯中就有一名少年犯。
未成年人犯罪。
有关人士指出,目前
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观念多元化,诱惑比较多,未成年人又喜欢模仿,因此在一
段时期内,犯罪低龄化、犯罪行为成年化仍是趋势,应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其归根结底是主体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
结果,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既有未成年人主观因素,又有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
1、心理因素。
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处于半儿童
状态,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贪图享受,争
强好胜,乱讲义气,心理承受能力差,逆反心理强,可逆性大,易走极端,是思想,行为最不稳定的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
在盲目模仿或偏激冲动中走向犯罪。
2、家庭因素。
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据
一些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有50%左右的少年犯是不良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受
害者。
由此可见,父母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差、行为失当或家庭教育失控都
会在未成人犯罪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学校因素。
一些学校教育的失误或管理、教育的不到位,没能起到正确
引导和有效防范作用。
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
方法不当,动不动就是训斥,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
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社会因素。
一是黄色、暴力音像、书刊的腐蚀、教唆。
二是网络文化市场隐
患犹存。
三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哥们义气等不良思潮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着未成年人不成熟的心灵。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
我认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
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整个现代教育链上的三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注
重整合资源,坚持这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未成人年法制教育活动的扎
实开展,才能从源关上遏制未成年人走向犯罪。
1、学校教育。
提高认识,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堂。
加强培训,提高老师的法
律水平。
学校教师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者,而很多教师都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对
于一些法律术语、法律思想、法制动态缺乏了解,所以每所学校都要提高老师法
律水平和教学水平,防止课照本宣科的教学。
2、社会教育。
学校与司法行政机关联合,加化学校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要
从司法行政机聘请法制副校长,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深入学校进行与
学生面对面开展法制教育,帮助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成立心理疏导机构,预防未成年人走错人生第一步。
3、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未成年人接受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最早的地方,应有意
识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因此,家庭作为学校法制教育的延伸,学校
在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家长开展法制教育。
四、小结
总之,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学校管理要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整合有效资源,使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才能从源关上遏制未成年人走向犯罪,才能更好地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云峰.初中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354.
[2]农哲.从校长职责出发浅谈“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理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1):160.
[3]胡安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2004,(2).
[4]吴启和.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分析与对策[J].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