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卷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人应该是非洲的南方古猿,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2.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址最丰富的遗址,下列头像中是北京人的是
A B C D
3.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

传说在一万年前,燧人氏在燧明国(今河南商丘)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起源。

我们已知最早能够人工取火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4.传说神农伏羲教会了人们种植庄稼。

今天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米饭的时候,应该感谢下列哪个原始居民?
A.河姆渡
B.半坡
C.大汶口
D.北京人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会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建造
舒适的适合居住的房屋,图片中的房屋应属于什么人建造?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大汶口人
D.北京人
6.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是世界第三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仅次
于亚马逊河以及非洲的刚果河,位居世界第三。

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有: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孙中山所撰《祭黄帝陵文》。

文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文中“神州轩辕”指的是:
A.炎帝
B.蚩尤
C.黄帝
D.大禹
8.老百姓称颂说:“如果没有他,我们早就变成鱼和鳖了。

”“他”为了老百姓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
A.舜
B.尧
C.黄帝
D.大禹
9.奴隶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它打破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关系的狭隘性,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发展,为整个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10.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灭亡很重要的原因是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曾经有一个昏庸残暴的国王发明了“炮烙之刑”、“酒池肉林”,他是
A.桀
B.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11.周人是一个后起的姬姓部族,兴起于今陕甘一带,十分重视农业。

他们认为后稷是他们的始祖,并把他尊为农神,西周的农官之长便以“后稷”命名。

西周的建立者是:
A.周平王
B.汤
C.周文王
D.周武王
12.一位大臣曾经提醒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但是周厉王听不进去,最终导致了人民的反抗,把国王赶跑了,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A.吴越争霸
B.战国七雄
C.国人暴动
D.春秋战国
13.它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

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是:
A.毛公鼎
B.司(后)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青铜神树
14.《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的原则,同时也说明了五谷杂粮在饮食中的主导地位。

那么“五谷”的出现是在什么时期?
A.夏
B.商周
C.商
D.西周
15.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青铜器时代,世界上青铜铸造业形成几个重要的地区,这些地区成了人类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

中国的青铜文明有哪几部分组成?①农业②畜牧业③手工业④商业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2013年8月2日上午,在青岛市博物馆举行了大型文物展《神秘瑰丽的古蜀王国》展出了举世闻名的出土文物如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铜人首鸟身像、青铜神树等,你判断一下,这是:
A.大汶口文化
B.三星堆文化
C.二里岗文化
D.殷墟文化
17.西周灭亡以后,天子地位急剧衰落,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想成为霸主。

在这一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8.我国的农业发展史上,经历了由人力到畜力再到机械力的过程,每一次的转变都是一次质变的过程。

牛耕的出现同样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牛耕的出现时间是:
A.西周时期
B.春秋末年
C.战国末年
D.秦朝
2
19.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

”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 C.大运河D.六辅渠
20.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

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末年
C.战国时期
D.秦朝
21.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注意这一天文现象了,最早的日食记载是在:
A.夏
B.春秋
C.商
D.西周
2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二十四节气”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而创造的。

A.冶铁
B.盖房子
C.打猎
D.农业生产
23.请根据右图中王小丫的提示回
答,她所说的历史人物是
A.扁鹊
B.屈原
C.孔子
D.老子
24.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上的贡献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弟子三千人
B.提出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编写了《论语》一书
D.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25.有一个小故事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了我们祸福相依的道理,想一想,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6.(中国新闻网)2013年10月20日以来,哈尔滨市的PM2.5指数持续“爆表”。

21日,哈尔滨
全市中小学临时下发停课通知,三省多条高速公路也因此全线封闭,全城群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注意到环境保护了,他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27.古有一人,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皇”.“帝”之号,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这一称呼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此人是:
A.韩非B.秦二世 C.李斯 D.嬴政
28.秦统一了六国,还统一了许多事物,如下列图片中,哪一个是秦朝统一用的货币?
3
4 A. B. C. D. 29.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底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四个字——官逼民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项羽起义
C .刘邦起义
D .黄巾起义
30.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西周等级示意图 请回答:
(1)此图是西周什么制度的反映?(2分)
(2)西周实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图中第二层人从周天子手中得到了什么东西?同时他们要向天子尽什么义务(4分)
(4)西周的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2分)
32、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6分)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5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6分)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4分)
(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2分)
(4)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是指什么人?(2分)
(2)秦皇的最伟大功绩是什么?(2)
(3)材料二中反映的是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吗?秦朝为巩固
统一又采取哪些措施?(8分)
(4)秦皇采取的哪项措施产生了消极影响? (2分)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