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 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 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可以溶于四氯化碳中,且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因此可以引发喷泉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气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造成负压,因此不能引发喷泉实验,故B符合题意;
15.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气体和1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3C(g);经2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2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全是单键,形成的烷烃为饱和链烃,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单键,故①正确;
②烷烃均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②错误;
③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满足碳原子的价键是分子中形成的全是单键,是饱和烃,所以一定是烷烃,故③错误;
④烷烃的通性是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以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④正确;
B.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D。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运输水果时,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高锰酸钾可与水果产生的乙烯反应,乙烯属于水果催熟剂,所以可降低乙烯的浓度,从而可防止水果早熟,答案选D。
D.碳酸钠为强电解质,应写成离子形成,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故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分子式可写成(CH2)2
B。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CH
C. 乙烯与HCl反应生成CH3CH2Cl
D.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的分子式可写成C2H4,故A错误;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
C.因含有双键能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l,故C正确;
D。 图a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图b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图a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表示的是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A错误;
B。 图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则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B正确;
C。 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为吸热反应,则不能用图a可以表示能量变化,C错误;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线上教学检测试卷化学试题
1。太原市自2016年11月1日零时起,将汽车用油全部更换为”国V标准”车用燃料,进而 改善太原市空气质量。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B.二氧化硅不能导电,光导纤维成分为二氧化硅晶体,陈述Ⅰ不正确,陈述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干燥H2和CO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陈述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C错误;
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溶解铜,2Fe3++Cu=2Fe2++Cu2+,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因此类似的还有: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等。
4.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
A. 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结构简式中要体现出有机物的官能团。
8。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电脑芯片“龙芯一号"的问世,填补了我国计算机制造史上的一项空白.下列对晶体硅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晶体硅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相似
B。 硅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可以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C.通过a鼓入空气,会将水压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后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D.加入浓硫酸放热,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浓氨水被压入烧瓶,与氯化氢反应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要形成喷泉,需形成压强差,可以是溶解引起的,也可以是反应引起的.
5.下列指定反应 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C. 晶体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但是它提炼工艺复杂,价格昂贵
D. 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故它属于金属材料,可以导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A.晶体硅和金刚石都是原子晶体,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所以二者的熔点、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一般的溶解,故它们的物理性质相似,正确;
B.硅在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不可以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错误;
A。 SO2通入B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因为Ba2++SO2+2OH-=BaSO4↓+2H2O
B. 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 2Fe2+
C。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 Al(OH)3↓+3
D.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CO3+2H+ H2CO3+2Na+
6.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甲气体依次通过下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 NH3、NO2、N2B。 NH3、NO、CO2
C。 NH3、NO2、CO2D。 NO、CO2、N2
【答案】B
【解析】
【详解】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混合气体甲中一定不存在二氧化氮,硫酸和碱性气体能反应,所以100mL甲气体经过足量的浓硫酸,溢出剩余气体80mL,说明一定有NH3存在,且体积为20mL,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CO2,排水法收集气体,广口瓶被上升的水注满,说明没有N2,综上,气体甲的组成是:NH3、NO、CO2,故B正确;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通入B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生产亚硫酸钡,正确离子方程式:Ba2++SO2+2OH—═BaSO3↓+2H2O,故A错误;
B.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正确 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3+,故B错误;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C正确;
D。 图a表示的为放热反应,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碳的燃烧,D错误;
答案为B。
10。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铜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应是构成原电池,且铜电极作正极。
【详解】A项,构成原电池,Zn比Cu活泼,Zn为负极,Cu为正极,Cu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B项,使用高效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都提高,故B项正确;
C项,反应达到平衡后,体系各组分的反应速率都保持恒定,故C项正确;
D项,消耗1mol 一氧化碳能生成1mol 二氧化碳,而同时又消耗1mol 二氧化碳,可知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正确。
答案选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变,即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一直不变,故A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B.可逆反应 反应器一直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体系,故B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C.生成P的速率与生成S的速率相等,即消耗S的速率与生成S的速率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能说明达到平衡;
D.只要反应进行,生成1molP的同时必有1molQ生成,故D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故答案为C。
【点睛】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2。 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A项错误;
B. 2HI+Cl2====2HCl+I2
C。 CH4+2O2 CO2+2H2O
D. CH4+Cl2 CH3Cl+H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属于分解反应,B属于置换反应,C属于氧化反应,D属于取代反应,要从反应实质的角度理解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区别,一般而言置换反应是针对无机物间的反应而言的,取代反应是针对有机物间的反应而言的。答案选D。
B项,该装置中没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
C项,该装置中没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
D项,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ZnSO4和H2,Zn片上产生气泡,Cu与稀硫酸不反应,铜片上没有气泡;
答案选A.
11。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CH4 C+2H2
A.NOB.SO2C.CO2D.粉尘
【答案】C
【解析】
A、NO造成光化学烟雾,故错误;B、SO2造成酸雨,故错误;C、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会引起污染,故错误;D、粉尘引起雾霾,故错误。
2.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 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13.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
②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⑤光照条件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
A. ①③⑤B。 ②③C. ①④D。①②④
3。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SO2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褪色
B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
浓硫酸有氧化性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D
Fe3+有氧化性
Fe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选择性漂白有色物质,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陈述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
⑤乙烷与溴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⑤错误;
故答案为C。
14.可以充分说明可逆反应P(g)+Q(g) R(g)+S(g)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事实是
A. 反应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 反应器内P、Q、R、S四种气体共存
C. 生成P的速率与生成S的速率相等
D。 生成1molP必有1molQ生成
C.晶体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但是它提炼工艺不复杂,价格相对来说不高,所以已经被普及使用,错误;
D.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可以导电,但它属于非金属材料,错误。
9。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a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
B。 图b中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
C。 图a可以表示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