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7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3.这些植物新个体的产生与花生新个体的产生一样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多媒体展示) 归纳总结:什么是营养繁殖?什么是无性生殖?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根、茎、叶来繁殖后代的,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结合。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及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出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概念。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营养繁殖是最常见的一种
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人
们经常利用植物的茎通过扦
插、嫁接和压条等方法来培育
果树、花卉和蔬菜等经济作物。

这些方法与用种子繁殖后代相
比有什么优势?
阅读教材P7~8 ,小组讨
论、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教材
上标出重要概念和重点词语。

(课件展示问题)
问题:
什么是扦插、嫁接、压条?
学生根据问题自
主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结
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
验,分组活动、讨论、
分析并总结。

让学生带着问题
阅读教材,提高自主学
习的效率及探究的欲
望。

3.什么是压条?
点拨:
(1)为什么要把树皮剥去半圈?
(2)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为什么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3)哪些植物可用压条的方式繁殖后代?
过渡:(展示课件:最牛的菊花图片)
观察图片最牛的菊花,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株大丽菊开出很多个品种的花?的形成。

(2)母体可以为枝
条提供营养物质,有利
于成活。

(3)石榴、藏报春、
夹竹桃、桂花等。

这些知识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泛,利用多媒体展示有
关图片,有利于学生的
认知。

通过以上学习对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的区别作简要总结。

学以致用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

4.什么是嫁接?(课件展示图片)
点拨:明确嫁接的概念后,教师以问题串形式点拨。

(1)把一种植物体的枝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芽或枝我
看图,图中的菊花使之惊奇。

学生回答:
嫁接:是直接把一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们叫什么?另一个植物体叫什
么?
(2)把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
的嫁接叫什么?把枝接在另一
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
(3)要想使它们成活应该怎么
办?
(4)哪些植物可以用嫁接的方
法来繁殖后代?
考考你:(展示嫁接的仙人掌实
物)
(1)指出图中的“接穗”和“砧
木”。

(2)随着“接穗”的不断生长,
其颜色会逐渐变成“砧木”的
颜色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挑战自我:
把果实大、味甜但抗病能力弱
学生通过教师点
拨归纳总结:
(1)接在另一个植
物体上的芽或枝叫接
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
木。

(2)分别叫枝接和
芽接。

(3)嫁接成活的关
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
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4)桃、李、苹果
等。

效果检测第6页练习1、2、3。

学生独立自主完
成课堂检测并及时互
纠。

针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
效果。

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生殖方式→无性生殖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
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
的概念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
态的异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昆虫与环境适应的特征,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展开过程探究新知
你们听说过丝绸
之路的故事吗?悠悠
文明史,漫漫丝绸路。

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
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
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出示饲养家蚕的
图片,叙述“本节课我
们通过再现家蚕的生
殖和发育过程来探究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出示活动(一)的
任务及要求:
活动一:观察教材
P10家蚕生殖发育过
程中各个阶段的形态
图。

1.排一排:
在教材上完成观察与
思考第一题,将各图按
照家蚕的生殖发育过
程排序,并总结家蚕的
明确本
节课的“主
角”,带着任
务要求看书,
分析教材彩
图,大致排
序。

想想家
蚕是如何生
殖发育的,找
出自己的困
惑。

学生带着任
务看视频,边
看边思考。

提出问
题的同学解
答自己的问
题。

在学生讨
论交流的基础
上,教师可引
导学生观看有
关昆虫生殖和
发育的影片或
图片,启发学
生将已有的经
验与影片或图
片中的内容进
行分析、归纳,
总结出昆虫的
生殖和发育过
程,并学会提
出问题,引发
继续探究的欲
望。

浓缩的视
频可以让学生
详细再现家蚕
主动探究“蛹”期
再展示家蚕的幼
虫和成虫的图片,引导
学生思考:家蚕的幼虫
期与成虫期形态结构
差异这么大,有的器官
要消失,有的器官要重
建,是否需要一个较长
的时间来完成?如何
来实现呢?
转折:是否所有昆
虫的幼虫与成虫差异
都这么大,都需要一个
“蛹”期进行器官的重
建呢?
出示蝗虫的幼虫
与成虫图片。

活动三:
分析教材P11图文,思
考下列问题:
1.蝗虫的幼虫与成虫
在形态结构和生活边体会为什
么会有“蛹”
这个时期。

观察并思考:
蝗虫会有
“蛹”期吗?
带着任务阅
读教材,分析
教材图文。


关内容在教
材上作标记。

特别注
意对比蝗虫
与家蚕的生
殖发育有何
异同。

小组内讨论
交流,全班展
析,关注“蛹”
期,为下面对
比蝗虫和家蚕
发育的不同作
好铺垫。

了解蝗虫
的生殖和发育
过程。

通过对比,定
义完全变态发
育和不完全变
态发育。

巩固学生
对变态发育概
念的认识,区
分完全变态发
育和不完全变
态发育。

习性上有哪些异同?是变态发育吗?
2.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3.再比一比:蝗虫的发育与家蚕的发育有哪些异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引导各小组在班内交流展示,总结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蝗虫也是变态发育,并区分蝗虫和家蚕发育的不同,生成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出示“走进生活”的昆虫代表和与它们相关的题目:
A 赤眼蜂
B 蚊子
C 示,总结。

通过展示,理清蝗虫的生殖发育与家蚕生殖发育有何异同。

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区分概念。

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卵→若虫→成虫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叫(鸣囊)。

[补充]雄蛙们如此奋力的鸣叫,就是为了得到雌蛙的青睐。

雄蛙为什么会鸣叫呢?这与它们的鸣囊有关。

当鸣叫时,口腔内的气体被压进鸣囊,使其扩大成球状,它能使声带发出的声音扩大,所以鸣囊是发声的共鸣器。

[板书]2.体外受精:抱对,提高受精率。

[补充]有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只母的翡翠树蛙跟三、四只雄蛙同时交配,可别误会母蛙是同时勾引那么多只的雄蛙喔!其实它只心仪一只雄蛙,只是在交配的时候,其他落选的雄蛙还是不肯放弃,仍选择在旁边伺机排出精子,希望其中会有自己的后代。

可以看出传宗接代是每个生物的使命,而蛙类自
知道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
育,自然界中,生物的生殖
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
殖方式都是由它们所生存的
自然环境决定的。

知识网。

效果检测
完成达标检测,小组交
流解决。

学生独立
自主完成课堂
检测并及时互
纠。

针对
不同层次
的学生达
到因材施
教的效
果。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两栖动物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母鸡下蛋并孵出小鸡的过程,认识鸟的生殖和发育。

通过实践调查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
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鸟类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强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重点鸟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鸟类生殖过程的六个阶段。

教学准备 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导学过程
教学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鸟的精彩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鸟
吗?为什么?
2.针对“孔雀开屏”的现象,
引出鸟的生殖行为之一——
1.欣赏优美
的鸟类图
片,阐述喜
欢鸟的理
由。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
表达能力。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人类社会进入基因时代;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重点
难点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的后代有什么变化。

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细胞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

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

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

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小。

学生回答: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学生回答:控制性状的基因。

基因生物?你吃过哪些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安全吗?你有没有怀疑过?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转基因技术引起的社会争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便对转基因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
相对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
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
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
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
学知识形成知识
网。

效果检测1.出示几道有代表性的选择题
和填空题。

2.提问学生。

3.评价。

完成达标检测,小组
交流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
检测,并及时互纠。

巩固学生学
习的知识,并及时
反馈。

板书设计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转基因技术: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准备
青蛙个体发育的浸制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PPT课
件;相关的视频等。

导学过程
教学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疑看一幅照片(一个三口看着像。

复习提
1.基因在哪里?
2.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3.父母传给孩子的一样多吗?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播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亲子代间的桥梁是什么?
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参考教材第
P29,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板书)
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基因在染色体上。

2.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

3.父母传给孩子的染色体一样多,亲子代间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观看录像,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动手画出来。

展开过程探究新知
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
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
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
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
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
究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
递”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
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间
的传递”的问题呢?
把抽象的微观的问题
具体化。

观看多种生物的染色
体数的表格,找出特点。

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
一对?
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
让学生了解人的染色体数。

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
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那么基
因是怎样存在的?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
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
认真观察、思
考。

染色体都是偶
数,都成对存
在。

成对的染色体
大小、形态差
不多。

也应该成对。

递的问题。

出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找学生数一数染色体有多少条多少对,谁跟谁一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有什么特点?
雄果蝇产生精子,雌果蝇产生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果蝇有8条4对染色体,其后代也应如此,那么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怎样分配,才能保证受精卵和新个体中的染色体也是8 条4对呢?开动脑筋,自己设计,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汇报结果,然后教师再补充归纳:从每一对中拿出一条就组成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受精后不仅恢复了原数,而且成对了。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色体组成。

学生汇报。

学生回答:既像父亲又像母亲。

基因随着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
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有什么表现?
我们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
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进行。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减少了一半,在受精卵中又恢复了原数,并且成对存在。

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的基因,是不是就长出了和父母相似的性状呢?出示基因传递的课件,加以总结巩固。

这节课的几个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你又有哪些新问题了?包括刚上课时同学们提的那几个问题带到课下去思考。

后代。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学生讨论交流,最终表述出来。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
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控制
生物性状的DNA片段,随着
生殖细胞由亲代传递给子
代,子代拥有了父母传下来
的基因,是不是就一定表现
出和父母相似的性状呢?
学生自主
回顾本节所学
所得。

使本节
课所学知识
形成知识网。

效果检测
完成达标检测,小组交
流解决。

学生独立
自主完成课堂
检测,并及时
互纠。

针对不
同层次的学
生,达到因材
施教的效果。

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染色体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亲代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子代体细胞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
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又出现了呢?
3.子二代中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问题:
1.你是怎么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的?
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解释,我们通过构建遗传图解的方法来理解。

状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机会相等。

子一代中,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3.3∶1性状分离比是大量实验结果统计得出的,是普遍现象,并非偶然。

小组通过棋子和小白板结合孟德尔的解释来构建遗传图解,并上台解释。

1.判断显隐性:纯种高茎×纯种矮茎→高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黑色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