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00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100例周国波;刘桂珍;邓颖;张晓明;廖朝峰
【摘要】目的评价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仅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疗程15 d.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血氧饱和度的速度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银杏叶注射液.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2(021)004
【总页数】2页(P76-77)
【关键词】银杏叶注射液;常压氧疗法;后循环缺血;眩晕
【作者】周国波;刘桂珍;邓颖;张晓明;廖朝峰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R286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
占缺血性卒中的20%[1],临床表现多以眩晕为首发症状。

笔者采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1]和有关文献[2],制订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
断标准:年龄不低于30岁;以发作性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眩晕至少
伴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症状,如视物不清、复视、共济失调、肢体麻木、眼球震颤;卒中前无神经功能缺损;发病时间不超过48 h;经头颅CT排除出血;头颅
MRI排除脑干、小脑、枕叶急性脑梗死患者;除外良性位置性眩晕;排除药物中毒及耳源性眩晕;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衰竭患者。

选择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均以眩晕为始发症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100例,男41例,女59例;平均年龄
(31.16±17.22)岁。

对照组 100 例,男 47例,女 53 例;平均年龄(33.25±22.75)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观察组应用银杏叶注射液(商品名舒血宁,万荣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091006,100309)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联合常
压氧疗法(宁波高压氧总厂),面罩吸氧60 min,中间休息5 min,每天用药、吸
氧1次,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对照组应用银杏叶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
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

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

全部患者均作生化检测、临床症状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以及眩晕、
平衡障碍、眼球震颤等症状消失或减轻程度、时间。

治疗前后分别查肝、肾功能和心电图。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疗效判断。

痊愈:眩晕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眩晕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
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眩晕或头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
景物的旋转感,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眩晕和头昏沉等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
加重。

以痊愈、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Ridit检验。

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和表2。

可见,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血氧饱和度的速度快,且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表1 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组别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第15天95~99 94~98第1天86~92 87~90第3天90~92 87~90第5天94~
97 90~92第7天94~98 94~97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
3 讨论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部分颞叶以及上段脊髓。

后循环缺血是指供应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病变,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按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
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
血栓栓塞性疾病。

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类同于前循环缺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机制是栓塞[1]。

现代研究表明,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同时伴有缺氧状况,当脱氧血红蛋白多于50 g/L时,淤血区组织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又可因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使体表温度降低;镜下观,淤血区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而当局部循环血量异常时则引起充血和缺血,血液性质异常则可出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以及破裂出血等情况[4]。

常压氧疗法(normobaric oxygen,NBO)又称为舱外高流量吸氧,对脑梗死、冠心病、创伤性颅脑损伤起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提高血含氧量,能够安全、有效地纠正缺氧状态[5]。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瘀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风、痰、瘀均为标,虚为本,多由于老年人阴阳失调,肝阳偏亢,加之血流缓慢,气血失和,淤血阻于脑窍、脉络,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脑失所养而头晕目眩,治疗应祛风、化痰、祛瘀、补虚[6]。

银杏叶性甘,味苦、涩、平,归心、肺经,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银杏叶提取物(GBE)主要含黄酮化合物、银杏内酯类化合物,对循环系统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系统缺血缺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老化,增加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供氧,从而去除引起本病的椎-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在颈椎处的供血不足,改善脑供血,消除功能障碍,使眩晕等症状得以缓解[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血氧饱和度的速度快,对照组疗效更显著。

因此,银杏叶注射液联合常压氧疗法治疗比单用银杏叶注射液能更有效减轻后循环缺血的眩晕症状,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 -787.
[2]魏微,张微微,王娟.天麻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效观察
[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4):582-58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4.
[4]王尧,杜子威.神经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90-399.
[5]彭慧平,卢晓欣,汤永建,等.常压氧疗法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05,
34(5):651 -652.
[6]姜林芳,李聪智.王法德主任医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7(6):17-18.
[7]兰炜.银杏叶的药理作用研究[J].海峡药学,2010,22(9):8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