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
2.5 的悬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下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危害很大。

PM2.5 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 )
A .2.5dm 的颗粒
B .2.5cm 的颗粒
C .2.5mm 的颗粒
D .2.5μm的颗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PM2.5的悬浮颗粒物小到看不见,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可知,其大小已达到用微米来量度的范畴。

考点:长度单位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哥白尼的地心说
C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D .伽利略的经典物理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 .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对现代物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故A 正确;
B .哥白尼创立的是日心说,有了日心说,人们才勇敢地有了对神的否定的勇气,故B 错误;
C .牛顿的发现三大运动定律,牛顿的经典力学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故 C 正确;
D .伽利略的经典物理学,对物理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 D 正确。

故选B。

考点:物理学史;物理常识。

点评:对于物理学史;物理常识要让学生多了解,在考试中也是热点。

3.下图a 是某物体运动的v-t 图像,则右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 图像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v-t 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在做匀速运动,该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应该是S 与t
成正比关系.
A 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静止,不合题意.
B 表示物体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静止,不合题意.
C 中S 与t 成正比关系,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符合题意.
D 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少,直至减小为0 ,不合题意.
所以选C.
考点:物理图像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的v-t 图像,s-t 图像的分析
4.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离鼓越近,感觉声音越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所以C 正确。

考点:声音的三个特性。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影响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

知道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大小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5.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1m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
C.公交车在市区的行驶速度约为60m/s
D.橡皮从书桌上掉到教室地面上所用的时间是5mi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本物理书的宽度达不到1m ,相差太远,A 错误;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 ,B 正确;C.公交车在市区的行驶速度约为15m/s ,60m/s 太快,C 错误;D 一块橡皮从课桌上
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0.5s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
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
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6.如图所示的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树叶缝隙穿过缕
缕阳光B.有灯罩的台灯 C .吊桥在水中倒影 D .水面冰山一角
【答案】D
【解析】A 、沿直线传播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留下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不合题意.
B 、台灯的目的是让光线尽量集中照射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的作用是利用光的反射
原理,从而起到增强亮度的作用.是光的反射,不合题意.
C、物体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D、在空气里的人能看见在水里的冰山,那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是光的折射.符合
题意.
故选D.
7.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__________ (选填镜面
或漫 ) 反射的缘故。

.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清楚物理课本的原因是光在课本上发生
__________ (选填镜面或漫 ) 反射。

小红用小镜子晃小明的眼睛是太阳光发生了
_________ (选填镜面或漫 ) 反射.。

【答案】镜面、漫、镜面
【解析】 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 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 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 反光 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1) 黑板 反光 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 看清黑板上的字;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理课本,是因为光在课本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 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3)太阳光照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比较强射入小明的眼睛,所以会 晃着 眼 睛。

8.在探究声音与频率关系实验中,把尺放在桌面上,使尺的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拔动钢尺, 听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尺振动的快慢。

下表是实验记录情况,请你补充表中的空缺:
(1) 进行实验时,为了保证两次实验的响度不变,必须保持钢尺的
不变。

(2)实验结论: 声音的音调高低和
有关。

【答案】
(1) 振幅。

(2) 振动的快慢。

【解析】 (1)在距声源距离相同时, 响度取决于振动幅度,振动幅度相同, 响度相同.
(2)尺子伸出的长,难振动, 振动的慢,频率小,音调低.
故答案为:快,低;振动强度,长短.
9.1999 年 5 月深圳塞格广场工地上,有一栋高 291.6 m 的大楼正在施工,下午 3 时, 刮起了 大风,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呼: 楼要倒了! 结果引起临近数千人 在大街上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A .乌云
B .地面
C .自己
D .大楼
【答案】A
【解析】 略
10.下列数据中, 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 80cm
第一次 第二次
尺振动的快慢 尺出的长度
音调的高低






第一次 第二次
尺振动的快慢 尺出的长度
音调的高低


B .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 1min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37℃
D .人的步行速度约为 10m/s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提供的信息,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必要的换算或计算,排除与生活实际相 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即可。

A 、教室课桌的高度在 1m (即 100cm )以内; 与 80cm 接近;故 A 正确; B 、人 1min 呼吸的次数在 20~30 之间,呼吸一次的时间在 2~3s 之间,不符合实际;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在 25℃左右,而 37℃与人的体温接近;故 C 错误; D 、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 1.1m/s 左右,不会达到 10m/s ;故 D 错误。

故选 A 。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评卷人 得 分
二、双选题
11.如图 A 、B 两图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A 图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B 图主要表示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答案】 运动状态;形状
【解析】
试题分析: A 图中本来足球是静止的, 但当人对它施力后,足球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故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B 图中竹子本来是竖直的, 但当熊猫对它施力 后,竹子发生了弯折,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考点:力的作用。

12.你所答的这张物理试卷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

C .因为它是静止的,所以没有受力的作用 B .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D .因为受摩擦力,所以静止在桌面上
【答案】 AB
【解析】 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共物, 是平衡力,故 A 正确; 处于平衡状 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故 B 正确; 现实生活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静止它受的是 平衡力,故 C 不正确; 此时的试卷是不受摩擦力的, 静止与摩擦力没有关系,故 D 不正确; 故选 AB 。

13.如图所示, 轻质细杆可绕 O 点自由转动,在 A 端施加一个始终垂直于杠杆的作用力 F ,使 其从 OA 位置慢慢地转到 OA 位置的过程中,以下正确选项是
( )
【答案】 BC
A .力 F 先变小后变大
C .力 F 和它的力臂 L 之积保持不变
B .力 F 先变大后变小
D .力 F 和它的力臂 L 之积先变大后变小
故 【答案】 BD
【解析】 解答:图中, O 为支点,阻力为物体的重力 G ,由于 F 始终垂直于杠杆,所以动力 臂不变;
将杠杆缓慢地由最初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大,根据 F L =F L 可知,动力 F 变大。

将杠杆从水平位置拉到最终位置时,动力臂不变, 阻力不变,阻
1 1
2 2
误, B 正确。

由于 F 的力臂不变, F 先变大后变小,所以 F 和它的力臂 L 之积先变大后变小,故 C 错误, D 正确。

14. 影 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 手影 、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 摄影 、幻灯 机射到屏幕上的 投影 、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 倒影 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 正确的是( )
【答案】 BD
【解析】 手影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 A 错;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故 B 正确; 投影属于凸透镜成像现象,不是平面镜成像,故 C 错;倒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 D 正确;应选 BD 。

15.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
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 缥缈的雾 是汽化现象
B . 晶莹的露 是液化现象
C . 凝重的霜 是凝华现象
D . 轻柔的雪 是升华现象
手影-光的折射
摄影- 凸透镜成像
投影-平面镜成像
倒影-光的反射
A .
B .
C .
D .
力臂变小,根据 F L =F L 可知,动力变小;所以,在整个过程中, F 先变大后变小;故 A 错
1 1
2 2
【解析】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 错;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B 正确;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C 正确;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 错;应选BC。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
16.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让一束光沿EO 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 向前或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 面上 ( 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若将入射光线向平面镜偏转,反射光线会 (填远离或靠近 )平面镜.
(2)图丙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后面移动,当移动到 A 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提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丁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的结论:.
【答案】(1)不能;OE;靠近;(2) 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解析】
试题分析: (1) 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
光路具有可逆性;
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分析解答;
(2) 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结论.
解: (1) 由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当将纸板沿ON 向后折,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在纸板NOF 上就无法呈现出反射光线了;
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将入射光线向平面镜偏转,入射角增大,那么反射角也随之增大,故反射光线会靠近平面镜;
(2) 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
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可以借助于直角三角板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得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然后利用刻度尺量出点A 、B 、C 、A 、B 、C 到镜面的距离,会发现点A 与A ,点B 与B ,点C 与
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最终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不能;OE;靠近;(2)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两角大小和三
线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
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评卷人得分
四、填空题
17.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决定的。

【答案】刻度尺最小刻度
【解析】
试题分析: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

考点:长度的测量
18.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其中质量比较大;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其中体积较大。

【答案】水酒精
【解析】
试题分析:∵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
∴由可知:
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中,水的质量较大;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时,酒精的体积较大.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是一道基础题目.19.如图所示,物体 A 的长度是___cm。

【答案】3.1
【解析】
试题分析:起始端从0 开始,只需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起始端从0 开始,末端刻度值为3.10cm。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
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0.在实验测量小灯泡电阻中,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根据_________定律,推导出公式__________ ,计算出灯泡的阻值。

(2)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
通电路前应将它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欧姆R=U/I (2)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最大阻值处
【解析】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其中U 代表电压,用电压表测量;I 代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故答案为:R=U/I;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就是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则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接通电路前,应该使电路总电阻调到最大,保护电路。

思路分析:根据欧姆定律,可变形得R= U/I,因而只要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被测电阻两端
的电压U 和通过它的电流I,就可以计算出电阻值R.这种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滑动变
阻器的作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的电
压.同时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及作用及欧姆定律;均为
实验题考查中的基础内容
21.将两个吹足了气的气球在手上或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气球
互相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斥,摩擦起电后,两个气球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解析】略
评卷人得分
五、计算题
22.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 的酱油?( =
矿泉水
1.0×103 kg/m3 ,=1.1×103 kg/m3 )
酱油
【答案】550mL 、550mL
【解析】
试题分析:(1) V =m / =550g/1.0g/cm3=550cm3=550mL,
水水矿泉水
(2) ∵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V =V =550mL.
酱油水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23.匀速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在6min 内行驶了9km.
(1)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了 30min ,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答: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90km/h 。

答: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45km 。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速度公式求物体运动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1)汽车行驶
答: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90km/h 。

答: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45km 。

2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 12V ,R =R =4 ,R = ,求:
1 3 2
(1)当 S ,S 都断开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1 2
(2)当 S ,S 都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各是多少?
1 2
【答案】 (1) 1.2A 4.8V (2) 5A 0
【解析】 分析:(1)当开关 S 、S 都断开时,电阻 R 、R 串联,电压表测量 R 2
两端的电压,
电流表测量总电流,根据公式 I= 可求得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 U=IR 可求得电压表的示数.
(2)当开关 S 、S 均闭合时,电阻 R 、R 并联, R 被短路,电压表测量一段导线两端电压,
R 两端的电压 U =I R =1.2A ×4Ω=4.8V ,
2 2 串 2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 1.2A ,电压表的示数 4.8V .
(2) S 、S 都闭合时 R 和 R 并联, R 被短路,电压表测量一段导线两端电压,电压表的示
1 2 1 2 3
R 中的电流 I = = =3A ,
1 1
解答:解:(1) S 、S 都断开时 R 和 R 串联,则电路中电流 I = = =1.2A ,
1 2 3 2 串
1 3 2
求出各支路电流,即可求得干路总电流.
1 2
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公式 I= 则 得, s=vt=90km/h×0.5h=45km 。

的速度: 。

则 得, s=vt=90km/h×0.5h=45km 。

【答案】 (1)汽车行驶的速度: 。

1 2 1 2
数为 0.
所以干路中的电流I=I +I =3A+2A=5A.
1 2
所以电流表示数为5A.
答:(1) S 、S 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1.2A,电压表的示数 4.8V.
1 2
(2) S 、S 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5A,电压表的示数为0.
1 2
25.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 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 时14 分;到达B 地时,钟表显示为10 时44 分.求:
(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 B 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 30min (2) 100km/h;(3) 0.7h
【解析】
试题分析:(1)轿车从 A 地到 B 地用时30min
(2)从 A 地到 B 地路程是120km-70km=50km 时间t=30min=0.5h
从A 到B 地速度:V=S/t=50km/0.5=100km/h
(3)从 B 到南宁时间:t=S/V=70km/100km/h=0.7h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
评卷人得分
六、简答题
26.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请你利用常见的空易拉罐作为主要主要实验器材,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并参照示例完成下表。

主要实验过程示例将空易拉罐抛出实验现象
易拉罐离手后继
续在空中运动
说明的物理问

物体具有惯性
R 中的电流I = = =2A,2 2
【答案】
说明的物理问 题
易拉罐离手后继 物体具有惯性
将易拉罐举起后松手 后落下
我们用手捏空易拉罐

【解析】
试题分析:空易拉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对空易拉罐是比较熟悉的,我们经常会把 空易拉罐扔出去,有时还会用手捏,这些无意的举动,无不与物理相关;我们可以将矿泉水 瓶空易拉罐扔出去,我们可以看到瓶子空易拉罐在空中可以继续向前飞行,该现象说明物体 具有惯性;我们用手捏空易拉罐就可以完成一个实验:当我们用手捏空易拉罐时,空易拉罐 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由此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简单的物理实验。

点评:本题具有开放性,对于这种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注意分析题中提供的物体的特点, 从力、热、光、电等方面思考.同时还要注意平时多观察一些现象和多做一些简单的探索性 实验。

主要实验过程
将空易拉罐抛出
将易拉罐举起后松手 后落下
我们用手捏空易拉罐

实验现象 易拉罐离手后继
续在空中运动
易拉罐离手后下 落
易拉罐形状改变
说明的物理问 题
物体具有惯性
物体受重力
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形状
示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一
实验二
续在空中运动
易拉罐离手后下
落 主要实验过程
将空易拉罐抛出
力可以改变物 体的形状
易拉罐形状改变
物体受重力
实验现象 实验二
实验一
示例
评卷人得分
七、综合题
27.如图所示的漫画中,烈日下坐在透镜后的兔子洋洋得意地“ 欣赏” 窗外景色,却不知头上已冒出“ 青烟” ,人们笑兔子是“ 找死” 。

试分析,要出现漫画中的情景,透镜是什么透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
【答案】凸透镜。

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而此时兔子所在位置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故出现题中情景。

【解析】要出现漫画中的情景,透镜是凸透镜。

太阳光经凸透镜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而此时兔子所在位置正好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故出现题中情景。

评卷人得分
八、作图题
28.在图中画出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指的弹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指的弹力作用在食指和拇指之间,方向水平向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