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1杜甫五律《百舌》读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11杜甫五律《百舌》读记
杜甫五律《百舌》读记
(小河西)
百舌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
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
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
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这首诗作于春天。
具体作年难考。
作于宝应二年(763)春的可能性较大。
百舌:鸟名。
雀形目鸫(dōng)属鸟类。
乌鸫的俗称。
鸣声嘹亮,春日尤善啭鸣。
《逸周书-时训解》:“又五日,反舌无声。
…反舌有声,佞人在侧。
”《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
”高诱注:“百舌,鸟名,能易其舌,效百鸟之声,故曰百舌也。
以喻人虽多言,无益于事也。
”《尔雅翼》(卷14)(宋-罗愿):“反舌,春始鸣。
至五月止。
能变其舌,凡易其声,以效白鸟之鸣。
故名反舌。
亦名百舌。
”
据说先秦时就有人将百舌鸟养作宠物。
之后,百舌在古诗中频繁出现。
例如:《百舌鸟》(魏晋-郭愔):“百舌鸣高树,弄音无常则。
”《暮寒》(南北朝-刘氏):“梅花自烂熳,百舌早迎春。
”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
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
重重(chóng)或(zhòng):《同赵侍御望归舟》(唐-张说):“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
”《秋山》(唐-张籍):“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
整翮:整理羽翼。
《醉歌行》(唐-杜甫):“天马长鸣待驾驭,秋鹰整翮当云霄。
”
大意:白舌鸟来自何处?总是喋喋不休地报告春来。
知晓(君王)想听啥声音,而且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清理下它的羽翼,难道它有几个身体?
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
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发口:开口。
《史记-张仪列传》:“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啸赋》(晋-成公绥):“动脣有曲,发口成音。
”《晏太尉西园贺雪歌》(宋-欧阳修):“圣人与天同一体,意未发口天已听。
”
谗(chán)人:进谗言之人。
《青蝇》(先秦-诗经):“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抱朴子-行品》(晋-葛洪):“饰邪说以浸润,搆(gòu)谤累于忠贞者,谗人也。
”《古意赠梁肃补阙》(唐-孟郊):“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
大意:在花枝繁茂处藏身难以看见,因所藏的花枝高,听上去声音悦耳动听。
经过时你如果要开口,请注意皇帝身边有谗佞之人。
这是一首咏物诗。
咏的是百舌鸟。
首联问白舌鸟来自何处?这鸟咋只会报春?(说好听的,报喜不报忧。
)颔联说它很懂得(君王)想听什么话,他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道他有几个身子?(很会投其所好。
)颈联说它藏在茂密的花丛中难以看见。
(宦官即生活在花丛中。
)说它立于高枝上声音动听。
(大宦官就是立在高枝上。
)前三联说的都是百舌鸟。
一个立于高枝藏于花中在君王面前“知音兼众语”只会报春的似乎有多身的百舌鸟。
尾联把话挑明。
正像古人所言“反舌有声,佞人在侧”,当它经过时如要开口的话,请各位一定注意,皇上身边有谗佞之人。
杜甫前边说百舌鸟,现在挑明了。
我是“指舌说人”。
杜甫说谁呢?此时,较符合条件的人是大宦官程元振。
当然,杜甫没点名,也不好随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