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古”与“今”的二元对立——刘勰“通变”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解“古”与“今”的二元对立——刘勰“通变”思想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文学理论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本不朽的著作。
其中,刘勰的“通变”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研究中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学越来越被时代所遗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消解“古”与“今”的二元对立,对于我们理解、挖掘和传承中国文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
1. 刘勰“通变”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文化背景。
刘勰提出的“通变”思想,并不是简单地将古代文学作品应用到现代文学中,而是要在古代文学的基础上进行变通,有意识地实现创新。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文化背景和历史基础。
2. “通变”与古今文学融合的实践案例。
通过实践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通变”思想的内涵和实质。
刘勰的这一思想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贡献也可以得到更加明确的表述。
3. 消解“古”与“今”的二元对立,推进文学传承的新路径。
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消解“古”与“今”的二元对立,挖掘古代文学的智慧和价值,推动文学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三、研究重点
1. 揭示刘勰“通变”思想的精髓。
2. 分析“通变”与古今文学融合的实践路径。
3. 探索消解“古”与“今”的二元对立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意义
1. 有助于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和创新,挖掘文化资源,激励文化创新。
2. 对于文学创作方法与创新思路的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为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交流中“古”与“今”融合问题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五、预期成果
1. 研究论文数篇。
2. 国家级或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类项目立项。
3. 与此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或论坛的获奖或发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