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1曲线与方程2.1.2求曲线的方程学案含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曲线与方程
2.1.1 曲线与方程
2.1.2 求曲线的方程
内容标准学科素养
1.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曲线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曲
线方程.
2.理解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解的一一对应关系.
应用数学抽象
发展逻辑推理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
[基础认识]
知识点一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
预习教材P34-35,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圆及其方程,并且体会到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非常简便,也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包括直线)的几何性质,那么曲线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1)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l与方程x-y=0有什么关系?
提示:设M(x0,y0)是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它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即x0=y0,那么点(x0,y0)是方程x-y=0的解.
反过来,如果M(x0,y0)是方程x-y=0的解,即x0=y0,
那么点M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它一定在这条直线l上.
(2)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和方程(x-a)2+(y-b)2=r2有什么关系?
提示:设点M(x0,y0)是圆(x-a)2+(y-b)2=r2上任一点,那么它到圆心(a,b)的距离等于半径r.
即x-a2+y-b2=r
即(x-a)2+(y-b)2=r2,这说明点M(x0,y0)是方程(x-a)2+(y-b)2=r2的解;反之,如果(x0,y0)是方程(x-a)2+(y-b)2=r2的解,则(x0,y0)到(a,b)的距离等于半径,它一定在圆上.
知识梳理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定义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C(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这个方程就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就叫做方程的曲线.
知识点二求曲线方程的步骤
知识梳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求曲线的方程,一般有如下步骤:
(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自我检测]
1.方程y=|x|所表示的曲线为( )
A.一条直线B.两条直线
C.一条射线D.两条射线
答案:D
2.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差等于3的点的轨迹为( )
A.|x|-|y|=3 B.|y|-|x|=3
C.|x|-|y|=±3 D.x-y=±3
答案:C
3.如果曲线C 的方程x 2-1y
=1,点M (a ,b ),那么点M 在曲线C 上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答案:a 2-1
b =1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
探究一 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的理解
[阅读教材P 35例1]证明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常数k (k >0)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y =±k .
题型: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判断.
方法步骤:(1)证明轨迹上任一点M (x 0,y 0)都是方程xy =±k 的解.
(2)再证明以方程xy =±k 的解为坐标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积为k .
[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过点A (3,0)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的方程为x =3;
(2)△ABC 的顶点A (0,-3),B (1,0),C (-1,0),D 为BC 中点,则中线AD 的方程为x =0.
[解析](1)正确.满足曲线方程的定义,故结论正确.
(2)错误.因为中线AD 是一条线段,而不是直线,所以其方程应为x =0(-3≤y ≤0),故结论错误.
方法技巧 判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严格按定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即直观地说“点不比解多”称为纯粹性.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即直观地说“解不比点多”,称为完备性,只有点和解一一对应,才能说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
跟踪探究 1.分析下列曲线上的点与相应方程的关系:
(1)过点A (2,0)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与方程|x |=2之间的关系;
(2)与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与方程xy =5之间的关系;
(3)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与方程x +y =0之间的关系.
解析:(1)过点A (2,0)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x |=2的解,但以方程|x |=2的解为坐标的点不都在过点A (2,0)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因此,|x |=2不是过点A (2,0)平行于y 轴的直线的方程.
(2)与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的坐标不一定满足方程xy =5,但以方程xy =5的解为坐标的点与两坐标轴的距离之积一定等于5.因此,与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的轨迹方程不是xy =5.
(3)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x +y =0;反之,以方程x +y =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因此,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 +y =0.
探究二 曲线与方程的应用
[教材P 37习题2.1A 组1题]点A (1,-2),B (2,-3),C (3,10)是否在方程x 2-xy +2y +1=0上表示的曲线上?为什么?
解析:A (1,-2)在曲线上,因为12-1×(-2)+2×(-2)+1=0,所以点A 在曲线上. B (2,-3)不在曲线上.因为22-2×(-3)+2×(-3)+1=5≠0,所以点B 不在曲线上.C (3,10)在曲线上.因为32-3×10+2×10+1=0,所以点C 在曲线上.
[例2]已知方程x 2+(y -1)2=10.
(1)判断点P (1,-2),Q (2,3)是否在上述方程表示的曲线上; (2)若点M ⎝ ⎛⎭
⎪⎫m 2,-m 在上述方程表示的曲线上,求m 的值. [解析](1)∵12+(-2-1)2=10,
(2)2+(3-1)2=6≠10,
∴点P (1,-2)在方程x 2+(y -1)2=10表示的曲线上,
点Q (2,3)不在方程x 2+(y -1)2=10表示的曲线上.
(2)∵点M ⎝ ⎛⎭
⎪⎫m 2,-m 在方程x 2+(y -1)2=10表示的曲线上,
∴⎝ ⎛⎭
⎪⎫m 22+(-m -1)2=10, 解得m =2或m =-185
. 方法技巧 判断某个点是否是曲线上的点,就是检验这个点的坐标是否是该曲线的方程的解,若适合方程,就说明这个点在该曲线上;若不适合,就说明点不在该曲线上.
延伸探究 本例中曲线方程不变,若点N (a,2)在圆外,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
解析:结合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得a 2+(2-1)2>10,
即a 2>9,
解得a <-3或a >3,
故所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为(-∞,-3)∪(3,+∞).
跟踪探究 2.已知方程x 2+4x -1=y .
(1)判断点P (-1,-4),Q (-3,2)是否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
(2)若点M ⎝ ⎛⎭
⎪⎫m 2,m -1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某某数m 的值; (3)求该方程表示的曲线与曲线y =2x +7的交点的坐标.
解析:(1)因为(-1)2+4×(-1)-1=-4,(-3)2+4×(-3)-1≠2,所以点P 坐标适合方程,点Q 坐标不适合方程,
即点P 在曲线上,点Q 不在曲线上.
(2)因为点M ⎝ ⎛⎭⎪⎫m 2,m -1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所以⎝ ⎛⎭
⎪⎫m 22+4×m 2-1=m -1,即m 2+4m =0,
解得m =0或m =-4.
(3)联立⎩⎪⎨⎪⎧
x 2+4x -1=y ,y =2x +7,
消去y ,得x 2+4x -1=2x +7,即x 2+2x -8=0,解得x 1=2,x 2=-4,于是y 1=11,y 2=-1,故两曲线的交点坐标为(2,11)和(-4,-1).
探究三 求曲线的方程
[阅读教材P 35例2]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3,7),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题型:求曲线的方程.
方法步骤:(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出所求轨迹上任一点M (x ,y ).
(2)确定M 的几何性质:|MA |=|MB |.
(3)将M 的几何性质坐标化得出方程,并检验方程的解都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例3](1)一个动点P 到直线x =8的距离是它到点A (2,0)的距离的2倍.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P (x ,y ),则|8-x |=2|PA |, 则|8-x |=2x -22+y -02,
化简,得3x 2+4y 2=48,
故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3x 2+4y 2=48.
(2)动点M 在曲线x 2+y 2=1上移动,M 和定点B (3,0)连线的中点为P ,求P 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P (x ,y ),M (x 0,y 0),因为P 为MB 的中点,
所以⎩⎪⎨⎪⎧ x =x 0+32,
y =y 02,即⎩⎪⎨⎪⎧
x 0=2x -3,y 0=2y , 又因为M 在曲线x 2+y 2=1上,
所以x 20+y 20=1,所以(2x -3)2+4y 2=1.
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2x -3)2+4y 2=1.
方法技巧 1.没有确定的坐标系时,要求方程首先必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由于建立的坐标系不同,同一曲线在坐标系的位置不同,其对应的方程也不同,因此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直接法与代入法
(1)直接法是求轨迹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将几何条件{M |p (M )}直接翻译成x ,y 的形式F (x ,y )=0,然后进行等价变换,化简为f (x ,y )=0.要注意轨迹上的点不能含有杂点,也不能少点,也就是说曲线上的点一个也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
(2)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就是利用所求动点P (x ,y )与相关动点Q (x 0,y 0)坐标间的关系式,且Q (x 0,y 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用所求动点P 的坐标(x ,y )表示相关动点Q 的坐标(x 0,y 0),即利用x ,y 表示x 0,y 0,然后把x 0,y 0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求得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跟踪探究 3.已知动点P 在曲线2x 2-y =0上移动,则点A (0,-1)与点P 连线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A .y =2x 2
B .y =8x 2
C .2y =8x 2-1
D .2y =8x 2+1
解析:设M (x ,y ),则P (2x,2y +1).
∵P 在曲线2x 2-y =0上,
∴2·(2x )2-(2y +1)=0,
即8x 2-2y -1=0,
即2y =8x 2-1,故选C.
答案:C
4.已知点M 到x 轴的距离和点M 与点F (0,4)的距离相等,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动点M 的坐标为(x ,y ),且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d ,则d =|y |.由距离公式得|y |=x -02+y -42,
整理得x 2-8y +16=0,
即y =18x 2+2.故所求点M 的轨迹方程是y =18
x 2+2.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页
[课后小结]
(1)曲线与方程的定义的实质是平面曲线的点集{M|p(M)}和方程f(x,y)=0的解集{(x,y)|f(x,y)=0}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由曲线与方程的这一对应关系,既可以求出曲线的方程,又可以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①建系设点,②写集合(找条件),③列方程,④化简,⑤证明(查缺补漏).
(3)求曲线的方程与求轨迹是有区别的.若是求轨迹,则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还要说明和讨论所求轨迹是什么样的图形,在何处等,即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都要加以说明、讨论等.
[素养培优]
1.忽略隐含条件而导致的错误
方程(x+y-1)x2+y2-4=0所表示的曲线的轨迹是( )
易错分析由方程(x+y-1)x2+y2-4=0,
得x+y-1=0或x2+y2=4,
其中x+y-1=0受条件x2+y2≥4的限制,
这一点很容易忽略,导致选出错误的选项A.
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的学科素养.
自我纠正 原方程等价于⎩⎪⎨⎪⎧ x +y -1=0,x 2+y 2≥4或x 2+y 2=4.其中当x +y -1=0时,需
x 2+y 2-4有意义,等式才成立,即x 2+y 2≥4,此时它表示直线x +y -1=0上不在圆x 2+y 2=4内的部分;当x 2+y 2=4时方程表示整个圆,所以方程对应的曲线是D.
答案:D
2.求动点轨迹方程时,对动点满足的条件考虑不全致误
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c ,b 成等差数列,a >c >b ,|AB |=2,试求顶点C 的轨迹方程.
易错分析 求解本题容易出错的原因:一是忽视限制条件a >b ,二是忽视隐含条件A ,B ,C 三点不共线,而产生不合题意的点.考查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学科素养.
自我纠正 以直线AB 为x 轴,线段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A (-1,0),B (1,0),设C (x ,y ).
因为a ,c ,b 成等差数列,
所以a +b =2c ,即|AC |+|BC |=2|AB |,
故x +12+y 2+x -12+y 2=4,
化简整理得,3x 2+4y 2=12.
由于a >b ,即
x -12+y 2>x +12+y 2,
解得x <0.
又点C 不能在x 轴上,所以x ≠-2,
所以所求的轨迹方程为3x 2+4y 2=12(x <0且x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