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师成就美丽人生——浅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44期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智慧教师成就美丽人生
——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智慧周晓丽
(新疆省哈密市第十二小学新疆哈密839000)
【摘要】教师的智慧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知识,教师真正的智慧是能够触及学生的智慧和心灵,是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
和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是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帮助学生寻到通往智慧之堂的门口,在纷繁与迷茫中找到那条知识的路,并且照亮它。
【关键词】教师教育智慧【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77-02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说过:“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
”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总有一双神奇的手,总有一双智慧的眸,能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们对知识的惊奇感,并照亮他们寻求知识的道路。
自200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的关于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教育智慧的思考:
一、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点亮学生寻找通往智慧之堂的路。
在我从教16年中听过很多的课,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他们往往知识比较丰厚,在学生中威信比较高,学生上课听得极为专注。
一节课下来教师丰厚的底蕴、滔滔不绝的言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很被动,很少主动思考,教师的优势反而
成为了阻碍、剥夺学生主动思考的屏障。
长久下去,学生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丧失主动寻求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这样的课不算是一节成功课。
我们说要丰富教师的底蕴,还应该充分重视这种底蕴怎样展示给学生,怎样让学生受益,这种底蕴不仅应是教师的优势,更应是教师用来照亮学生前方道路的火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二、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于能够触及学生的智慧和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标志,就是教师直接与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标志。
我们从苏霍姆林斯基描述得非常详尽的课例中,可以发现他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与思维发展规律展开教学;他强调课堂教学不是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把握课堂教学发展的逻辑,洞察学生脑力劳动的细微变化,要善于对计划做出适当的改动。
真正优秀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不仅
例也常见于报端,分析留守儿童犯罪心理成长特点,从源头上
预防留守儿童犯罪成为当前社会上一项热议的话题。
二、留守儿童犯罪的心理原因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许多的留守儿童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非常的内向自闭,对于与人交往会非常的恐惧,甚至会非常极端;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逃学、厌学、辍学的现象较为严重,思想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与引导,而这些仅靠学校和老师来纠正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缺少父母关爱,不少留守儿童对父母心生怨恨,非常容易情绪化,但是父母出于经济或者其他的因素,往往不能体谅孩子们的想法;另外留守儿童的法律观念普遍淡薄,社会适应能力差,抽烟喝酒打架,严重的甚至吸毒,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外界的一些不良的诱惑的抵制力较差。
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没有太多时间与条件与孩子交流,在和孩子交流时,父母问的最多的还是衣食冷暖,在校表现等等,而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社会交际情况关注较少,也就更谈不上科学引导。
受到社会邪风歪气的侵蚀,农村留守儿童常会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缺陷,比方骄纵任性、自闭忧虑、烦躁不安、自私胆怯。
在隔辈教育下,受祖辈娇宠,留守儿童常常没有大局观,凡事都我行我素、刚愎自用、性情浮躁、容易发脾气,喜欢独来独往,不善同他人交际,存在很强的叛逆心理,不服老师管教,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当监护人无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时,常会经不起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走向犯罪之路,前段时间,网上也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留守儿童沉迷于需要充值的手机游戏,但爷爷奶奶不给钱,孩子竟然拿着两把菜刀对老人进行威胁,很是让人痛心。
三、防范留守儿童犯罪的建议
笔者认为,要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需要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加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素养,提高他们对犯罪行为的免疫力。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第一个受教育场所,父母则是其人生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农村父母应当正视自身在子女成长与教
育中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在出外打工时要尽量将子女留在身
边,对其学习进行指导,对其生活进行照料,对其心理需求进行满足与疏导,为其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时,尽量父母中一人出外打工,另一人留在家里,让孩子可以享受到家庭教育。
倘若都要外出,那么就要加强孩子的交流沟通,保证
对孩子教育的连贯性,最少也要一周同孩子单独通话一次,既要过问孩子的基本生活与学习情况,还要从孩子的话语中分析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对他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作出解答,让子女感知到父母是关心爱护他们的。
同时,留守儿童的父母还要同子女监护人及学校老师保持联系,经常就子女教育问题交换看法,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做到打工赚钱与教育孩子两不耽误,决不能顾此失彼。
(二)强化学校教育管理
首先,农村学校可以像工厂一样安装刷卡机。
留守儿童上学放学经过校门口都要刷卡登记,这样家长就能够掌握孩子的到校情况。
在发现孩子没有按照学校规定时间上学放学时就能够立即和学校、孩子的班主任及孩子的委托监护人联系,如此可以将很多未发生的留守儿童犯罪事件排除在初始状态。
其次,学校方面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档案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监护人的姓名、职业、联系方式、儿童父母务工地、从事职业、联系方式,以及儿童自身有哪些不良爱好、身体心理方面有无异常等,为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创造便利。
此外,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应当常和留守儿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引导儿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际,远离不法分子,帮助他们树立积极、阳光的心态,增强对不良风气的抵抗力,经常进行家访,同学生的监护人深入交流,向其汇报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与监护人一起对孩子进行思想开导,将留守儿童犯罪消除在萌芽状态。
总之,预防留守儿童犯罪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关乎着每个农村家庭风气和生活,更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家庭、学校与整个社会都要全面重视起来,从各个方面抓好对于留守儿童的引导与教育,使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关爱,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使其远离犯罪,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谢鑫鑫.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J].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6).
[2]甘科.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研究[J].职工法律天地,2016(12).
作者简介:
刁辰潇(2000.01-),女,汉族,山东济宁人,山东省济宁第一中学在校学生。
教师·学生
177··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年第44期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道德失范现象探析
盛强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高职教师的道德素养与修养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在目前高职教育市场化、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部分高职教师抵不住社会中的种种诱惑,职业道德修养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人成才。
本文界定了道德失范的定义,高职院校教师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分析以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德失范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78-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要求教师的配备按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进行,加大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技能训练课教师的比例;在职业院校中,由于学生的自主性不强,教师既担当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很大一部分教师又兼任辅导员,具体从事学生的德育工作。
所以,高职院校教师道德失范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深重。
一、高职院校教师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一)教学积极性不高。
由于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导致部分教师基本上不关心学生内心世界“低人一等”的心理负担,不体察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教师依旧使用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一支粉笔,一块黑块,或者全程读陈旧的PPT,教师“包全场、一言堂”,强行把知识和技能塞给学生,导致学生上课“满堂睡”,师生关系恶化,学生不听讲,教师的积极性严重挫败。
(二)师德师风欠缺。
教师的个人表现与传统师德有较大的差距,部分教师平时教学中为了迎合学生,有意忽略、包庇学生的迟到、早退等现象,不敢去严格要求学生,考前复习时透明度高;在一些教师中也出现了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的单纯雇佣思想;有的教师在工作中斤斤计较个人利益,有了一些本领就摆架子、索高价等。
这些现象都明显亵渎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安贫乐道的传统师德大相径庭。
(三)功利化倾向严重。
职业院校有许多的老师来自企业一项,部分老师将一些企业功利化的习性带到学生中来,过于注重实际利益的得失。
并且把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带到课堂中来,目前很多教师迫于生活的压力,将经济上的利益得失揉到了职业奉献中来,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争着抢着做,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事情就推掉或敷衍塞责,功利化的思想的传播,消弭了职业的公益性和崇高性。
二、高职院校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掣肘。
社会流行的观点认为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教师也就有了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职教教师相对于本科学校教师来说是低层次教师。
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有限,主要靠学校自筹资金。
“生源即财源”,有了学生才有收入,由于人们鄙视职教,家长不想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到高职学校,学生也不愿来校就读,结果是生源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也就上不去。
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低下较严重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行政化现象严重。
由于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与行政管理干部待遇差距的错位,导致一部分教师放弃课堂,一门心思研究“官道”,千方百计想走“官路”。
要杜绝这种不良风气,学校必须从制度层面淡化权力配置,改革待遇不公,切实把“学校发展,教师第一,学术第一”的办学理念落实好,实实在在提高一线教师的精神待遇和物质待遇,在学校内部创设一个想当教师、当好教师的人文环境。
(三)制度缺失。
制度缺失是造成教师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某些职业院校存在着制度规范体系与内容不完善的现象,学校的制度目标不明确,存在制度性的偏差,在某些涉及到师生利益的制度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制度性的矛盾与冲突,缺乏某种“制度共识”。
三、高职院校教师道德失范的对策
(一)重视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准。
建立完善的师德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奖惩的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进行合理分层,注重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境界、教育认识、从业态度和爱生要求等,才能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造就一支高质量
是知识的传递,不是在忠实地复述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他更是在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没有理智和心灵的撞击,教师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溉,变成了教师在拿真理进行说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没有判断能力的、知识与真理的纯粹的仰视者和膜拜者。
三、教师的教育智慧是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思考空间和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
现在一些教师上课节奏很快,课堂教学“容量”很大,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每一段时间做什么,每一个环节做什么,都几乎做到了充分、准确的利用,这些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极其精确,这种状态一直到教学内容结束,前后不会相差一分钟。
我一方面极其佩服这些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惊讶于四十分钟竟会上得如此的“丰满”,另一方面也不由的产生了怀疑:这样快节奏的、精确的、几乎不差分秒的课堂,真的反映了教师的智慧,反映了课堂的有效性吗?还有课堂节奏如此之快,孩子们在课上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如此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一节课可以,一天下来,孩子能吃得消吗?听课的老师听这样一节课都要集中注意力,一边听一边记录,一节课下来觉得紧张疲惫,那孩子呢?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的课堂难道真的对学生有益吗?
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人的智力活动应该是有张有弛,不能一直绷得紧紧的,没有喘息的时间。
教师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有一定的弹性,有时需要适当的加快节奏,有时要放慢速度等一等,让孩子的大脑充分得到休息,避免用持续的、过度紧张的课堂脑力劳动使他们精疲力竭。
让孩子停下来想一想,这不仅仅是一个有关教学设计的、外显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规律、思维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能力与智慧的知识反映。
无论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正常有序的思维活动。
按照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发展和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思考的空间和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
纪伯伦在谈到教学这一问题时说:“倘若他真有智慧,他不会令你踏进他的智慧之堂,而是领你去你自己的心智的门口。
”的确,教师的智慧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知识,教师真正的智慧是能够触及学生的智慧和心灵,是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和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是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帮助学生寻到通往智慧之堂的门口,在纷繁与迷茫中找到那条知识的路,并且照亮它。
参考文献:
[1]《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闫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周晓丽,哈密市第十二小学,大学本科,小教高级,教学副校长。
教师·学生
178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