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美国内战初,林肯只坚持“根据宪法原则”进行战争,而不提奴隶制存废之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强烈要求扩大战争目标,主张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不少地方的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解放黑奴。

于是,林肯政府审时度势,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由此可见,该宣言的发表
A.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B.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C.顺应了国内进步力量的要求D.扩大了南北内战的规模
2.有人说这部文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是“一个适当和必要的战时措施”;其次,它有地区的限制,没有宣布解放全部地区的奴隶;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

这部文件是
A.《人权宣言》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宅地法》D.《独立宣言》
3.《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

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

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4.在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美国》中有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林肯是美国历史杰出的总统,下列各项不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是
A.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颁布《宅地法》
C.领导独立战争D.维护了国家统一
5.历史学家罗英渠在《美洲史论》中写道:“他所指挥的军队解放的国士十倍于西班牙的国土,比西、法、德、英、意五个国家加在一起还大一倍半……成为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拿马六个国家的奠基者。

”材料中的“他”是
()
A.玻利瓦尔B.章西女王C.卡斯特罗D.纳塞尔
6.《中国人与日本人》中写道:“中国人是树立路标的民族,而日本人是循着路标前进的民族”。

以下哪一项不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
A.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B.引进西方技术
C.发展近代工业D.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7.19世纪中期,在德克萨斯州,两个陌生人只有以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是反对奴隶制”,跟在答话的后面往往是开枪。

这说明
A.当时社会的焦点问题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美国社会不稳定
C.奴隶制成为美国人向往的制度
D.种族歧视问题严重
8.从16到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

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的需要B.殖民扩张的结果
C.启蒙思想的传播D.独立运动的扩展
9.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其理由是A.农奴完全成为自由人
B.农奴在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
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D.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10.其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结果大大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为俄国的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这次改革是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B.明治维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大化改新
11.“19世纪中期, 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 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

”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失败的原因B.特点C.影响D.背景
12.彼得一世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若为他进行简介,可以选用的正确陈述有
①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
②彼得一世建立新式常备军
③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④彼得一世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14.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

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15.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洲北部、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两支起义军,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可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B.西班牙军队的软弱
C.资本主义的发展D.领导层的合作
16.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最大障碍”是
A.种植园奴隶制B.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国王的专制统治D.农奴制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明治维新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D.俄国二月革命
18.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欧化”主要指
A.百日维新B.大化改新C.农奴制改革D.明治维新
19.归纳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与方框内所给提示内容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南北战争B.拉美独立运动
C.法国大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0.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严重匮乏B.英国殖民统治仍然阻碍着经济发展C.工业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D.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21.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南北分裂
B.殖民统治
C.奴隶制
D.经济危机
22.“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材料描述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3.20世纪初,日本人吃西餐,听西洋音乐,随处可见穿西服的男子。

这样的场景最早与下列哪项除旧布新的措施有直接关系?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实行征兵制
D.殖产兴业
24.19世纪末,日本东京有众多工厂,铁路穿过这一城市,街上有邮政、电讯营业厅。

这是明治维新实行哪一改革措施的结果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地税改革
D.文明开化
25.《全球通史》记载:“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

”材料显示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 )
A.自由劳动力B.国际市场C.制度保证D.资金来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强烈要求扩大战争目标,主张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不少地方的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解放黑奴”表明林肯政府审时度势,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顺应了国内进步力量的要求,故C符合题意;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后的影响,排除A;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扩大了南北内战的规模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选C。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的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可知,这是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评价。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于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B符合题意;《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A排除;《宅地法》是在美国内战中颁布,与材料内容无关,C排除;《独立宣言》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影响。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中突出强调了日本将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目的是扩充海陆军,为其进一步的侵略扩张做准备。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建立起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并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材料中也没有提到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

故选C。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是华盛顿;林肯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的,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扭转战局,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所以不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是“领导独立战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属于林肯的历史功绩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

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艰难险阻,打败西班牙军队,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洲的独立运动。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

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选项A符合题意;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人,B排除;卡斯特罗是古巴独立运动领导人,C排除;纳塞尔是埃及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D排除。

故选A。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发生在7世纪,与题干的“19世纪”不符。

A符合题意;19世纪日本进行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和努力发展教育都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

BCD是19世纪日本“循着路标”推行的改革举措,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说明了美国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问题是奴隶制的存废,故选A。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6到18世纪,美洲大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到17世纪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的新大陆,之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尼德兰、西班牙、法兰西、奥尔良、英格兰均是欧洲地名,在其上加“新”而出现在美洲,直接表现出了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关系,体现了欧洲殖民者的扩张掠夺。

故B符合题意;ACD项不是题干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结合课本所学,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被“解放”的农奴需付出高额的赎金来购买份地。

因此说:“(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故选择D。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故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
因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和统治危机,故A不符和题意;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改革,故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中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

”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内容是一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一圣彼得堡。

①②④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所以答案选D。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故C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故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明治维新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B项错误;材料和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无关,故D项错误。

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表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领导层的合作,故D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支持、西班牙军队的软弱、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涉及,排除ABC。

故选D。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A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清除的障碍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B;美国历史上没有国王的专制统治,排除C;1861年俄国改革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农奴制,排除D。

故选A。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结合所学知识,俄国l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C正确;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南北战争没有经历农奴制,排除AB;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排除D。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掌握俄国1861改革知识点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民治维新”,D正确;百日维新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改良运动,排除A;大化改新是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属于“汉化”,排除B;农奴制改革属于俄国改革,排除C。

故选D。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1861年—1865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可知,这是指的美国的南北战争。

故选A。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美国北部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及棉花等廉价工业原料,而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禁锢在种植园内,并把棉花等产品大量输往英国等欧洲国家”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南方黑人奴隶制的存在,使北方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1861---1865年林肯领导美国内战取得胜利,解放了黑人奴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故C符合题意;南北分裂、殖民统治、经济危机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因而一些爱国封
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可知,此内容描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

英国殖民侵略者在印度不但掠夺财富,还大肆欺压民众,引起了印度全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1857---1859年印度爆发全民族的反英大起义。

1858年英军进攻章西,章西女王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故C 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日本人吃西餐,听西洋音乐,随处可见穿西服的男子。

这是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结果。

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明治维新各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东京有众多工厂,铁路穿过这一城市,街上有邮政、电讯营业厅。

这个是明治维新采取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业的结果,所以答案选B。

2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故A正确;BCD在题干中没有得到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