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4 第2单元 第6课 求索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4 第2单元第6课
求索真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最新考纲]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3.认识过程:认识
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考点1| 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221页)
全国卷5年1考命题揭秘导航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实践的各个特点的理解,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其他知识结合起2021・卷Ⅰ・21,4分来考查,材料灵
活多变,对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复习时,注意通过对比把握三个特点的区别,注意三个特
点中蕴含的唯物论、辩证法的内容。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
们①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②物质性
活动。
(2)实践是一种③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④现实的
存在。
提醒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
活动,如学生的学习不是实践;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实践
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⑤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⑥能动性。
(3)实践具有⑦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活动。
提醒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而不是变革社会的实践等。
解题金手指 ?1?知识点“实践的概念”“实践的形式”,主要用于分析人类实践活动
与认识活动的区别、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的区别。
??2?知识点“实践的特点”,主要用于分析实践的发展过程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问题导引]
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现在已经为国家各项重要政治、经济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上述材料体现出实践的什么特点?
[提示] 通过团队进行科研体现出实践的社会性;为了信息安全等而进行科研体现出实践的能动性。
[规律总结]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①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正确区分实践的各个特点能动性别所在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的区别所在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联系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点拨] 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最终会导致实践活动失败。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命题点实践及其特点
(2021・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测评)2021年6月24日至26日,北京市已对各考区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要求公安、交通、电力、卫生等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加强对考试环境的综合整治,在交通出行、噪音管理、卫生防疫、防暑降温等方面提供综合保障,确保考生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确保考试安全平稳有序。
这表明( )
【导学号:97300156】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考试安全平稳有序的基础②所有的实践活动都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③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就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④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把各要素有机联系起来 A.①③ C.②④
B.①② D.③④
C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是基础,故①错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
决矛盾的关键,但不能说具体分析就抓住了解决矛盾的关键,故③错误。
要求公安、交通、电力、卫生等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表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故②正确。
要求公
安、交通、电力、卫生等单位大力支持和配合,体现了各要素要优化组合或注重有机联系,故④正确。
]
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对应学生用书第222页)
全国卷5年5考命题揭秘导航本考点常结合人类改造世界领域的漫画、名言、2021・卷Ⅰ・21,4分 2021・卷Ⅱ・21,4分 2021・卷Ⅱ・23,4分 2021・卷Ⅱ・39(2),10分2021・卷Ⅱ・20,4分热点材料、典型事例等,或单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具体内容,或
综合与其他知识的融合,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测试,各类题目都突出对材料信息的准确分
析和解读。
复习时,注意科技等领域的突破,注意知识的细化理解和综合梳理。
[识记―
基础知识梳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①反映。
(2)认识只有在②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3)直接经验和间
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提醒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
个人获得认识
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
践的③需要。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④认识工具。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
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人们把指
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⑤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
事物。
提醒不能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
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⑥实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⑦改造世
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提醒认识的根本目的不是获得真理,而获得真理的目的是服务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
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解题金手指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各个知识点,主要用于分析人类各种认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分析这一过程中实践是如何影响认识的。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 [问题导引]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当然,这些所有的说法都是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
从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 通过试验推翻以往说法体现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有说法都是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体现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规律总结]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的区分
正确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表现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问题导引]
侧重点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绕”“落”“回”,是中国探月工程在2021年前设定的三大目标,并由此将探月活动分为三期阶段,分步实施。
而每一期探测的过程,都在上一期的基础上有了更深的认识成果。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
[提示] 探测过程中获得更深的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积极投身实践;根据三大目标去推进探月活动说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重视正确认识或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规律总结]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应该注意的几个细节 (1)在分析实践与认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时,要注意二者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如,只能说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能将认识与实践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