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轨道交通R2线腊山站城市综合体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技术开发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市政工程第46卷第13期
Municipal Engineering2019年7月济南轨道交通R2线腊山站
城市综合体设计
逮中兴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腊山站为济南轨道交通R2线与M3线换乘站,R2线腊山站斜穿地块,对地块开发影响较大。

介绍R2线腊山站及上盖开发一体化设计中的难点及设计策略。

分析地铁斜穿地块设计策略,包括地下空间一体化、结构一体化、地铁出入口、风亭等附属一体化以及车站与开发竖向衔接的细节。

[关键词]轨道交通;综合体;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523X(2019)13-0083-02
Urban Complex Design of Lashan Station on Line R2of Ji'nan Rail Transit
Lu Zhong-xing
[Abstract]Lashan station is transfer station of line R2and line M3,Line R2crosses the site and makes adverse impact on the site development.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 the difficulities and design strategies i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Lashan rail transit complex.Analyze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ubway obliquely paving blocks,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structural integration,subway entrances and exits,wind pavilion and other subsidiary integration,as well as the details of the vert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rail transit;complex;integration
1工程概况
济南轨道交通R2线为东西向的市域快线,连接了腊山片区、西部新城核心区、老城区、高新区、及唐冶新城等重点区域,是缓解东西向交通压力、支撑带状城市空间拓展的一条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腊山站位于槐荫区经十路与张庄路交叉路口,为R2线与M3线L型点式换乘车站。

R2线腊山站前后区间隧道为避让己建成多层砖混住宅小区,车站斜穿交叉路口西北象限地块。

基地长200m,宽77m,车站宽22.5m,上盖开发主要面临车站两侧地下空间无法有效连通、地下空间组织等难题。

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方案
根据车站周边建设条件及客流特点,R2线腊山站地面共设2个出入口,其中1号出入口结合地块开发设置于张庄路西侧,吸引名士花园、桃园小区、济南世购商贸广场等居住及商业人流;2号出入口设置在经十路北侧绿化带,吸引消防支队等办公及规划居住人流。

地面设3组共6个风亭,车站1号风亭设计为2m高风亭,包括2个活塞风井,与2号疏散楼梯结合设置在张庄路与规划路西北象限地块内;2号风亭结合地块开发设置于张庄路西侧,包括新、排风井,R2线与M3线腊山站新、排风井分别共用出地面风亭;3号风亭结合地块开发设置于地块西侧,包括2个活塞风井。

上盖开发地上部分由4层商业裙房、24层办公北塔楼、16层办公南塔楼组成;地下部分为3层车库。

3地铁斜穿地块设计策略
3.1地下空间一体化
平面组织:车站斜穿地块,站厅层东南侧开发可用面积约2400m2,除去车道、设备用房后仅可布置约40个停车位,停车效率低下,且车站两侧物业无法有效连通。

通过调整地铁车站功能布置,将车站站厅层、设备层北侧设备用房集中设置在地块东南角,化零为整将车站两侧不利的三角空间转
收稿日期:2019-04-29
作者简介:速中兴(1986-),男,河南林州人,工程师,主要研宪方向为轨道交通设计.化为规则的矩形空间,将可开发空间整合成片;同时地铁站厅与地块夹角空间,作为上盖开发设备用房或辅助用房使用,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竖向设计:物业开发地下室各层标高与车站保持一致,在不增加R2线和M3线车站埋深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不同层高进行功能布置。

地下1层利用车站覆土厚度、首层室内外高差设置停车层,层高4.0m;地下2层与地铁站厅层同高为5.6m,地下3层与地铁设备层同高为6.9m,利用大层高设置立体车库。

3.2结构一体化
柱网尺寸:对于上盖开发,柱网尺寸是确定物业开发性质及地下停车位布置的重要条件,合理的柱网尺寸应满足地铁车站及物业开发的不同需求。

腊山站沿轨道方向柱网尺寸确定为9.75m,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配合上盖商业大空间需求,使车站范围内的结构柱全部直接落地,减少结构转换、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程度。

(2)保证地下车库满足一跨之间3个停车位的净宽要求,提高地下车库的舒适度和利用率。

(3)对应车站站台层安全门模数,避免乘客下车位置正对柱位。

结构设计:地铁站结构整体性强、刚度大,不均匀沉降将对车站结构的安全性、防水性、耐久性造成严重影响,进一步影响地铁运营。

本项目车站上方为多层商业裙房,且南、北塔楼紧邻车站,需特别注意车站与塔楼是否均匀沉降。

设计阶段将车站、大地下室、商业裙房及塔楼作为整体进行抗震和结构计算;减少塔楼自重及作用荷载,选取合适的桩基持力层,合理设置施工后浇带,加强地下综合体的防水设计,有效控制高层塔楼的沉降,减小高层塔楼的沉降对车站的附加沉降影响;在塔楼及车站下布置沉降耦合桩、对沉降差异进行主动控制,保证车站与塔楼的沉降相协调;合理设置地上部分塔楼与裙房结构变形缝,减少建筑平面不规则布置,减小地震作用影响。

施工阶段合理安排工序、对沉降变形全程监测监控。

3.3地铁出入口、风亭等附属一体化
出入口及连通口:为方便客流出入物业开发,车站1号出 入口主体顶出融入上盖物业开发。

根据GB51298—2018《地
•83•
第46卷第13期
市政工程
2019年7月
Municipal Engineering
建筑技术开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商业建筑街区化设计分析
黄卓
(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1799)
[摘 要]结合具体实际工程,运用相关理论探讨概括开放性的商业建筑街区化的设计思想,寻求在网络信息冲击社会背景 下的商业建筑设计思路。

分析空间形态、商业区的业态组成、建筑造型与色彩,通过规划布局,交通流线,业态组成及空间形 态等方面综合考虑,釆用开放式商业街区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了舒适享受的、富有活力的、亲切宜人的购物环境。

[关键词]商业建筑;街区化;开放性活力空间[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 13-0084-02
Analysis on Design of Commercial Building Block
Huang Zhuo
[Abstract ] Combining with concrete practical projects, using relevant theories to explore the design ideas of open commercial building blockade, and to seek commercial building design id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information impact society. Analyze the spatial form, the business composition of the commercial area,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olor.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planning layout, traffic flow, business composition and spatial form, the open commercial block form is used to provide consumers with comfortable and rich. A dynamic, intimate and welcoming shopp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 commercial building ; blockage ; open vitality space 商业建筑街区化这种新型的商业形式在近几年出现。

它 有别于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是功能复合、体量形态各异的 建筑群体组合,其以温和的建筑体量和宜人的空间尺度,使 商业建筑及其室外空间区域成为具有人情味和吸引力的场所。

街区内部的广场、道路和景观组成的室外空间把区内商业建
筑和城市公共区域更密切的联系结合一起,使整个商业街区 成为具有开放性活力的公共休闲商业场所,提升了整体商业 价值。

开放的商业街区具有多样性功能集合、多层次生活体 验和空间形态丰富多样等特点,其商业形式与人们的心理和 行为需求相吻合,符合适应新形势下商业建筑发展的趋势。

1项目概况及规划设计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6834.65m 2..基地为不规则地块,长 约为502m,宽约234m 。

根据相关规划设计条件,容积率为
收稿日期:2019-05-05
作者简介:黄卓(1975—),男,海南海口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铁设计防火标准》要求,在站厅公共区同层布置的商业等非 地铁功能的场所,应釆用防火墙与站厅公共区进行分隔,相 互间宜釆用下沉广场或连接通道等方式连通,不应直接连通[,1=
在1号出入口西侧设置连接通道,长10m,宽5.8m,连接通 道内设置2道分别由地铁和商业等非地铁功能的场所控制且耐 火极限均不低于3h 的防火卷帘。

出站客流可经连接通道直接进入物业开发地下部分,或 经1号出入口出地面进入物业开发大厅。

提高乘客出行效率, 减少接驳距离。

风亭:标准车站通常在车站两端分别设置两处活塞风亭 及新、排风亭各一处。

为优化物业开发地下空间,本站站厅层、设备层右侧设 备管理用房调整至车站东南侧附属用房。

R?线腊山站两侧环 控机房调至车站设备层中部集中设置,通过设置风道夹层, 两侧新、排风分别汇入一处新、排风孔至站厅层;M3线腊山 站位于经十路北侧,经十路道路红线宽90m,是济南市重要 的城市主干道,为减小车站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影响,将M3 线车站左侧环控机房调至车站西北侧与R2线车站站厅层附属 用房集中设置,经风道转换与R2线站厅层新、排风分别汇入 一处新、排风孔至物业开发地面部分外轮廓位置,至此原本 应出地面6处风亭减至2处,风亭地面部分结合开发釆用顶出 排风、立面格栅引入新风。

同时两线进行资源共享设计,冷 水机组集中设置在R2线车站设备层环控机房内,地面冷却塔 设于物业开发屋面。

R2线腊山站左侧活塞风道设置在设备层主体范围内,利 用车站与物业开发夹角空间进行风道转换至物业开发地面部
分西立面外轮廓位置,活塞风亭一处顶出,一处立面侧出。

地铁出入口、风亭等附属与物业开发一体化设计,减小 对物业开发平面布置、立面设计的影响,地块范围内无独立 出入口、风亭,从而提升物业开发品质、美化城市界面。

3.4车站与开发竖向衔接的细节
地铁车站考虑轨行区排水,通常车站站台范围内线路设 在一个坡道上,坡度釆用0.2%,即沿车站楼板长度方向100m 将产生20cm 高差。

考虑建成后使用效果及减小土建施工难度, 上盖物业地下部分楼板与车站坡度、坡向一致,地面及以上 楼层不再找坡。

因此地下至地面层不同位置的楼梯、自动扶梯、 无障碍电梯等竖向提升高度将会出现变化,应当进行细分设 计,保证后续土建施工、设备安装,避免二次返工。

4结束语
轨道交通综合体可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 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空间有序增长。

目前,我国主要省会 城市及直辖市己进入轨道交通建设高峰,轨道交通上盖物业 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设计机遇及挑战。

地铁车站与周边地块 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客流具有互补和联动性, 通过一体化设计,对地上、地下空间进行整合优化,两者相 互促进、协同发展;车站出入口、风亭等地面附属用房与物 业开发整合设计,可减少占用城市界面,美化城市景观。

在 今后实践中要因地制宜,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与地块有机结 合,创造高效又富有活力的城市综合体。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 51298—2018[S],
• 8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