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2024年中考语文适应性模拟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和《论语》都属于“四书”;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B.桑梓是家乡的别称;社稷是国家的别称;令尊、令堂、老朽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苏询三父子。

D.菲利普、鲁提辖、杨修、香菱分别是《我的叔叔于勒》《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人物。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西汉时司马迁所著。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C.《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D.《画山绣水》的作者是杨朔,是现代散文家,文章将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全部主力队员上阵。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我看着坐在荧光灯下那张笑意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D.他们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漫步在雀庄的十九座牌坊之间,感慨万千。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
...一项()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东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以物为喻,写的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源长。

D.(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的精力写出的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B.《简·爱》一书讲述了一位孤女在经历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首诗歌。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垂髫”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同样,“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

6.请根据课外阅读积累,为教材中的这个单元增加一篇课文,并阐述选文的理由。

要求:选文文质兼美,符合单元主题;抓住文本特点,阐述理由;100字左右。

(2)入选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____,不废江河万古流。

②__________,则无败事。

③不信,请看那朵流星,__________。

④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

⑤“用典”是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秋瑾《满江红》中运用典故,表达词人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抒发自己希望被朝廷起用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______)
A.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后,踢翻了炉子,与天兵天将大战,最后被观音降服,压在了五行山下。

B.冬尼娅曾经非常天真、淳朴,醉心于爱情,然而最后由小资产阶级小姐完全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与保尔渐行渐远。

C.(繁星·春水》诗风清新明丽,隽秀含蓄,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

D.《水浒传》中七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从而使得杨志中了计。

阅读下面的
语段,完成相关题目。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

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①选段中“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是指《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对这本教科书中提倡的“孝道”持什么态度?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试概述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

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

北对夷陵县之故城。

城南临大江。

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

尝有白马出穴,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

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

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

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B.略无
..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C.回清.倒影清:清澈。

D.属引凄异
..凄异:凄惨悲凉。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语段(一)中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水,请简要概括不同季节的水的特征。

4.语段(一)中三峡的山与语段(二)中夷陵的山各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11.说明文阅读
人工智能:还只是人类的“工具”
①谷歌“AlphaGo”和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尘埃落定,但人工智能的进化之旅才刚刚启程。

人类为何要研究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不会有一天超过人类成为“超级智能”?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
②“阿尔法狗”用3000万局“自我对弈”数据来训练,靠的是“题海战术”。

③如果看一下背后的技术原理,AlphaGo其实也不是那么神秘,本质上与约20年前战胜国际象棋冠军的“深蓝”计算机一样,是一个超大规模的搜索问题。

不同的是AlphaGo采用了当下非常热门的深度神经网络,以及深度神经网络与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的结合。

④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技术,通过算法使机器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从而对新的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做预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机器学习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次浪潮: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本质上就是人工神经网络。

它模仿人类大脑行为,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方式。

⑤研究人工智能的目标不是让机器完全取代人类,我们更应关注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

⑥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问题上有了长足进展。

但在更复杂的认知层面,例如对于语言和图像的理解、逻辑推演等方面距离人类还有很大的差距。

人工智能之所以会让部分人感到恐惧,最主要是联想起科幻作品里的机器人。

科幻往往把机器“拟人化”,而今天已经成功应用的和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其目标并不在这些方面。

⑦人工智能将来是否会像科幻电影中那样,自我进化掌管世界,应当还比较遥远。

我们更关心的是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可以大大延伸人的能力,解放人类的劳动力,成为人类很好的“帮手”。

就像人类制造了飞机和汽车,但你不必担心未来它们会威胁到你。

⑧人工智能还无法突破认知和情感,需要向生物智能“取经”。

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在感知这个层面会有飞速进展,而在认知和情感这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⑩在研究者们煞费苦心研发各种功能的传感器配备给机器时,生物自身“传感器”的能耐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

生物的眼睛能识别电磁波,耳朵能识别空气震动,神经系统能够根据波长和强度瞬间把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感知为不同的颜色,把空气震动感知转换为语言。

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因此很早就开始从脑科学研究中寻找思路,近几年也提出了创造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优势互补的混合智能系统。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链接一:素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语出惊人:“未来人类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

”赛博格这个舶来词汇是对英文“Cyborg”的音译,即“生化电子人”,“赛博格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进行控制和改造,从而使人类身体的机能更加强大。

这种改变肯定不局限于人体,而将波及道德伦理,甚至整个人类社会。

比如,人类通过赛博格技术拥有了惊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谁又来约束他们呢?这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考验。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链接二:人类制造的智能机器人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这被称为“技术奇点”问题。

“技术奇点”是指拥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人不断改进自己,并且制造或繁殖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强大的机器人,最终达到人类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地步。

如果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越过这一“奇点”,局面将无法收拾,会伤害人类甚至使人类面临灭亡危险。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链接三:汉斯·乌斯克莱特对记者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

我们要认识到一点,即对人类而言很简单的事情,对机器来说可能很难;对人类而言很难的事情,对机器来说可能很简单。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

要避免让人工智能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

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前,不应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这一研究领域,不该将机器置于道德上两难抉择的情形。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链接材料内容的表述中,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科幻作品里的机器人不是今天已经成功应用的和大批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技术。

B.埃隆·马斯克认为,未来的人类如果要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

C.“赛博格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身体进行控制和改造,从而使人类身体的机能更加强大。

D.制造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如果突破了“奇点”,局面将难以控制,必然会使人类走向灭亡。

2.下列有关人工智能的表述中,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近年来,人工智能模仿人类的感知能力,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上有很大进步。

B.近几年,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开始从脑科学研究中寻找思路,以创造混合智能系统。

C.生物的神经系统能把由眼睛和耳朵分别识别的电磁波与空气震动转化为视觉与听觉。

D.汉斯·乌斯克莱特认为,同样一件事,对人类与对机器来说,其难易程度可能截然相反。

3.下面是一家机构对AlphaGo及机器学习的分析,请你根据本文内容说说下面的分析哪些与本文一致,哪些不一致,并阐述理由。

分析一: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的进化之旅已进入快车道。

分析二:AlphaGo与“深蓝”本质一样,采用了深度神经网络跟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的结合。

分析三:人工智能机器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对新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做预测。

分析四:机器学习模仿人类大脑行为,与人类学习方式相近,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电站,让太阳隔空“来电”
庞之浩
①2019年春节期间,一则短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日前,我国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在重庆启动建设。

如果有了太空电站,许多开电动汽车回家过年的人就不用担心中途没有充电桩了,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隔空充电”。

②太空电站由太阳能发电装置、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地面接收和转换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其工作程序是:先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之后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会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向地面发送,地面接收系统接收到空间传输来的波束,再通过转换装置将其转换成电能后接入电网。

③建太空电站的技术原理现已没有太大问题,但还有不少关键技术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

建成太空电站的两大核心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远距离电能无线传输,另一个就是如何将重达数千甚至上万吨的电站组件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上去。

远距离电能无线传输可以通过能量转换及发射装置来实现。

第二个问题则对新型运载、新型材料、超大型航天器结构及控制、在轨组装维护等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因为电站组件的质量可达千吨,长度能达千米,功率为兆瓦级,寿命需在30年以上。

④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不少太空电站的建设方案,对未来设计出实用的太空电站有较高的借鉴参考价值。

这些国家之所以把目光瞄向太空,是因为看中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球同步轨道太空电站所获取的能量效率可达到地面光伏电站的__倍,且能实现空间向地面进行能量的定点传输。

因此,建设太空电站,可有效利用太阳能,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⑤此外,太空电站在地面偏远地区供电、紧急供电、航天器供电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还能减缓大气
雾霾,从而起到环境调节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
.....,太空电站是开发地月空间经济圈最直接、可实现的方式,比开发月球氦-3能源的难度要小得多。

⑥为此,我国正积极研制太空电站。

我国在太空电站总体规划、概念方案和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带动了大型空间结构、空间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通过对比研究,提出了创新的多旋转关节太空电站方案。

该方案得到国际顶级专家的认同,并获得世界太空电站设计竞赛第一名。

⑦我国在太空电站方面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前列。

如能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太空电站的国家。

(选自《环球人物》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太空电站,能实现电动汽车随时随地充电。

B.将电站组件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上,现已没有太大问题。

C.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太空电站的建设。

D.我国已启动太空电站实验基地的建设,并有望成为首个建成太空电站的国家。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太空电站的?
3.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地球同步轨道太空电站所获取的能量效率可达到地面光伏电站的35倍,且能实现空间向地面进行能量的定点传输。

4.分析第⑤段加点短语“从目前来看”的表达效果。

从目前来看
.....,太空电站是开发地月空间经济圈最直接、可实现的方式,比开发月球氦-3能源的难度要小得多。

1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
两年前,在陕南的一个小镇的旅店里,我遇见过一个小女孩,从此再也不敢忘却,慢慢自重起我这做大人的身份了。

那个旅店很小,我的房间就在东头,窗外正好是几株苹果树,果子结得很繁,枝条一直伸到窗台,在房里伸手便能摘下来。

我进去的时候,房间里是空空的,临窗的那个床上,一个小女孩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的果树。

听见我进来的响声,她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我。

她眼睛很大,鼻子却又小又翘,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

“你是谁的孩子?”我说。

“妈妈的孩子。


我笑了,愈觉得孩子的可爱,去按她的鼻子,她却挡了我的手,问我是住店的吗,说她妈妈到车站买票去了,准备晚上去汉中呢。

“你真乖,”我说,“怎么不到院子去玩玩呢?”
“妈妈让我就坐在床上数那苹果哩,说数清了,她就回来了。


她向我指指窗外的那棵苹果树。

那满树的果子,呈着白灰色,上面似乎都噙着露珠儿。

我走得口干肚饥的,一股馋馋的酸水儿就泛了上来,耳朵下分明感觉到两个小坑了。

“这苹果一定好吃。

你没有摘个吃吧?”我笑着说。

“怎么能吃呢?你瞧那个牌子,妈妈说那上面写着有毒的。


原来那树干上挂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写道:“喷过农药,吃者小心中毒!”我笑了:这一种牌子,常常是树主人搞的花招,他们害怕孩子们乱摘,才想出这法儿来。

“那是没有毒的。

”我给她解释说。

“有毒!”她却认真的说。

我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就一伸手摘下了一颗,自个先咬着吃了,果然十分爽口。

我让她吃,她摇摇头,却一眼一眼盯着我吃,等我吃完了,她突然问我:“你怎么没有毒死呢?”
我哈哈地笑了起来,给她做着得意的鬼脸儿,就去打了一盆热水来,开始漱洗。

我洗得很仔细,洗过了就梳头。

末了,就洗起了脚。

但是,我却没有带擦脚布,就爬上床去,撩起床单的一角擦了。

小女孩一直在看着我,歪了头,眼睛眯得细细的,我觉得好玩,便说:
“你叫什么名字呢?”
“我叫小小。

你是城里的阿姨吗?”
“你怎么知道?”
“你穿得真好看,还有高跟皮鞋哩!”
这当儿,有人在敲门。

我慌乱地把床单上擦了脚的那块湿处遮掩了,将门打开。

一个中年女人走了进来,笑着向我打了招呼,就去抱小女孩。

我知道这该是孩子的母亲了。

“我们要坐八点的火车走了。

”孩子的母亲说,从怀里掏出一个苹果,让孩子吃,问孩子等得可急,数清了那树上的苹果吗?女孩儿却对母亲说:
“妈妈,那牌子是哄人的呢。


“你怎么知道?”孩子的母亲有些惊讶,“那是旅店的苹果,有毒呢。


“没有毒。

”女孩儿说,“城里阿姨吃了一个,怎么没有死呢?”
我一下子脸烧了起来,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不知道孩子母亲的脸上有了什么样的表情,我低了头,不敢看她们。

慌乱之间,我又撞翻了脸盆儿,水溅了我一脚,我“啊啊”叫着,赶紧端了盆子出门去了。

污水倒在厕所里,我心稍稍有些安静,但就在我返回来的时候,才走到门口,听见那女孩儿还在问着母亲:“妈妈,城里的阿姨都穿高跟皮鞋吗?”
“都穿吧。


“城里的阿姨都用床单擦脚吗?”
“你说什么?”
“那个阿姨刚才就用床单擦脚来的。


我差点没叫出声来,胸口呼呼乱跳,要去推门的手垂了下来。

我又突然紧张起来,害怕她们突然出来,便拿了脸盆儿,又匆匆钻到厕所去。

就这么一直呆了好久,看着天黑下来了,我才走出来,下了决心:回房间去,向小女孩认错,向孩子的母亲认错,求她们饶恕我。

可是,等我回到房间,房间里已经没有人了。

“小小……”我大声叫着。

我终没有再见到那个小女孩。

浑身无力的我倚在旅店的大门口,望着满天的星光,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做大人的耻辱……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二段对旅店环境的描写,交代了窗外的苹果触手可得,为后文“我”伸手摘苹果埋下了伏笔。

B.文中记叙了“我”仔细洗漱的情节,突出了“我”的爱美心理,与下文“我”的不文明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小说通过“我”偷吃苹果和用床单擦脚两件事,来表达作者对城里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的批判与不耻。

D.“饶恕”可以看出主人公内心的自责之深,表明了“我”做错事情后深深的愧疚感和负罪感。

2.请分析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作者将“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表达效果?
5.结合文本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自重做大人的身份”这句话的看法。

三、语言表述
1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①______ ,已似经年的墨迹悄然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清茶、读一封信的慢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霖滋润我们心田;②______。

同学们,闲暇的时候,给你的亲人、老师、朋友写封信吧!
四、写作
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一点焦虑,让我们的步伐更从容;少一点虚荣,让我们的心胸更开阔;少一点埋怨,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少一点冲动,让我们的世界更安宁……
题目:少一点______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解题分析】
B错误,老朽指老人,自谦之词。

2、A
【解题分析】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