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基于育训结合的装配化装修方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育训结合的装配化装修方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学科分类:职业教育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关键词:装配化装修育训结合构建实施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
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转变,必须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此经济转型的重要思路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是建筑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创新驱动下,又把“高装配化装修水平”作为推进建筑行业全装修的主要内容。
建筑装饰产业的工业化道路逐渐明晰,以装配式为主要路径,向上延伸至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向下落实装配化施工、协同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
高质量人才需求转变,势必会带来岗位人才所需能力体系的巨大转变。
通过多方位调研,近年装配化装修的迅猛发展,在“数量追赶”中的问题逐渐凸显,一方面,政策红利下装配化行业朝阳发展,拓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才供应还停留在“原传统装饰专业人才供给+零星增设局部课程+企业短期性培训”上,各类企业都只针对自身某一岗位能力或某一部品设计进行培训,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综合技能和系统化能力提升短板无法解决,原有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已无法适应与此相匹配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科学有效的装配化装修课程体系函待系统开发,与之匹配的人才缺口必须通过“质量追赶”转型实现。
最终,如何率先引领和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人才培养,实现上述高质量发展,就成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进程中的新目标。
在此思路下,如何构建结构转型升级下的装配化装修课程体系;在教学组织中,如何通过工学交替、育训结合的实施路径来实现人才目标,势在必行。
(2)课题界定
不同于原有传统装饰专业课程构架思路,本课题从产业转型需求入手,旨在从原有传统装饰工艺流程以及现有装配化装修工作流程对比研
究着手,实现装配化装修岗位流程中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协同”课程体系构架。
以调研装配化行业动态,装配化企业岗位能力,新施工流程的职业特点为切入点,在内容体系构建中首先建立三大平台,以职业基础课平台—职业岗位课平台—职业拓展课平台为依托,将各岗位所需的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融入课程,归入各目标平台中;针对不同平台模块课程,选取教学实施路径,工学交替的时间段,育训结合的实践场所,制定各模块课程的保障实施条件等,落实落地装配化装修全寿命周期内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以及目标的实现。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在国内外研究的相关动态中,最早提出装配化起源的是德国,于1919年运用在适应于机械化生产工业化设计理念中,并成立了“包豪斯”学院来进行人才培养。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研发出新型SI住宅,体现出资源循环型绿色建筑理念,受到各国关注,并开始培养适应此变革的专业技能人才,只是运用在建筑主体一体化施工环节。
由于国情发展的不同,针对我国装配化内装体系工作流程的全寿命岗位能力培养借鉴不多。
2018年北京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通过研究市场,组织编写了《北京市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为装配化施工部品模块课程体系的内容选取指明了局部方向;2019年金螳螂针对公
装和家装推出 BIM 系统并开发了装配化装修部品部件库,为实现建筑和装修一体化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技术支撑;方太、欧派等部品生产企业也部分开发了装配式卫浴厨房集成技术;上述的所有研究都局限在某一特定的局部点中,未有系统的涉及全寿命周期内各岗位工作流程之间的实现手段。
搜索装配化装修,目前涉及的大多是基于建筑BIM设计系统的模块开发,部品局部设计,偏重点集中在传统装饰课程体系中“装饰工艺为主,增设智能家居为辅”的融合研究,而非现有转型后装配化新工法的课程研究和实现,新型课程体系构架的研究未有涉及。
直至2020年5月,国家教育部也未在目录内增设装配化装修专业申报,个别省份也只在目录外进行了拟申报和岗位调研,目前装配化装修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质性试点研究未大规模系统展开,在装配化针对育训结合的教学组织的方法研究中,未有相关理论出台。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有利缓解装配化装修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实现国家战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通用性人才供给充足,一般性人才多,装配化、复合型人才不足;人才的需求增量传统专业等通用专业的供给相对饱和,针对性的装配化技能型人才相对不足。
本课题通过科学组建装配化装修课程模块体系和教学组织,常态化输送精准人才来平衡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实现国家战略中数量到质量的转型。
•通过育训结合的课程教学组织,实现专业人才高水平提升本课题通过研究工学交替,育训结合,螺旋递进课程体系实施,依托各类企业平台优势,走入企业“训”中学,学生进行全寿命周期内工作流程的实践学习;再次回到学校;知识能力素养进一步提升,再次“育”中做。
在循环递进中,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促进装配化装修高水平人才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未雨绸缪,率先开启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和育训结合的实践性研究,有利于促进湖北省装配化装修岗位需求和人才配送的平衡。
另一方面作为湖北省优先推进装配化装修新专业改革和课程体系构建实施的典型案例,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做法,并使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装配化装修企业和实施院校提供可操作性方案或建议,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推进新形式下装配化装修专业人才培养,将职业教育转型升级落实到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中;在湖北省装配化建筑推行高标准装配率中,实现装配化内装体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输送常态化;同时深入研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条件等,创新建筑业转型升级中装配化装修人才育训结合的校企共建方法。
(2)研究内容
课题组将通过研究在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化装修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特征,深度融合部品企业研发、内装施工、信息化管理等工作流程,研究内容集中在:
①职业岗位分析研究:选取重要岗位能力,“设计研发+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协同管理”两条主线。
②平台内容建立科学性研究:专业基础平台、专业职业能力平台、专业职业拓展平台内容体系选取,三大平台的教学实施推进方法等。
③资源库建设种类研究:装配化装修专业课程资源库平台共建,校企共建课程模块案例库、部品研发案例库等立体化装配式资源库。
④教学设计方法研究:科学选取育训结合场景,工学交替模式,落实落地保障机制,校企互通模式等,实现装配化装修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最终目标。
(3)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以应用研究为支撑,重点旨在落实育训结合,工学交替的全过程课程体系科学构建和实施方法研究,从原有相对独立分散式的教学实施系统转变为有序的信息化和集成化的教学体系,在“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融入有效实施方案。
本课题在研究中创新之处:
①研究视角创新
本课题是以现有装配化建筑中装修领域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为切入点,不同于传统装修工艺的湿作业工作流程的人才培养,研究的是在干法施工中,设计标准化前置,工厂工业化生产、装配化组装,信息化智能应用等新型岗位能力代替过去作坊式的各工种湿法装修引发的全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②研究价值较高
本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紧密地对标国内外装配化装修人才岗位需求能力点以及产业工作、现场装配等新型工作流程,创新装配化新技术人才实现全过程,为后续装配化装修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和实践给出了系统的理论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装配化装修专业改革与研究的实践经验。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依托学校有利资源:中国建设教育协会高等职业教育中南分会会长单位、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南区域建设职教集团联盟主席单位、装配式建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以政策行业发展为切入点,明确课题方向,成立装配化装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装配化装修的研讨平台,吸收多家装饰装配化企业进行专业人培研讨,拟订步骤,获取核心信息,推进课程体系实施性研究。
( 2 )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
对以往通过调研和初步模块研究成果提出实施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各个模块课程教学组织的工学交替场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比较分析,以求在综合考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强严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访谈调查法。
为了解各区域装配化装修企业工作进程,精准定位岗位知识能力素养,访谈工业化生产企业规模和工作流程,拟从课程体系模块的初步构建具体思路、选取平台课程、选取育训方式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实现渠道等维度编制访谈提纲,对企业重要管理岗位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和问卷。
行动研究法。
深入企业一线,提炼各岗位装配化装修知识能力点,在企业各岗位流程中实地观察实践,提炼素质培养的方法和渠道,落实各核心模块课程需要工学交替的具体实施环境和资源准备,为课程体系系统的构建和实现提供依据。
(3)实施步骤
2020年6月——2020年11月,课题理论研究阶段,通过对目前已取得的行业企业政策发展趋势,岗位调研报告等文件整理,为课题的研究做前期准备。
2020年12月——2021年1月,课题架构形成阶段,编制访谈提纲,开始对课程模块相关技能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法进行走访、调查与座谈,形成课题的初步模型。
2021年2月——2021年7月,课题论证阶段,进行校企交流、专题研讨,对课题初步成果意见进行修改。
2021年8月——2022年6月,落实课程体系实施试点,走访相关省份,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形成最终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结题。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
a.课题负责人
XXX,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全国注册造价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XXX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在大型国企装饰企业工作十多年,具有较强的装饰一线管理经验,在各不同岗位历练中,先后参与以及主持的装饰大型项目获得了两次“鲁班奖”以及多次“黄鹤杯”。
2007年转入教学工作岗位,多次主持建筑装饰专业重大建设项目,2010
年获得湖北省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后相继组织装饰专业通过湖北省省级专业称号,获批中央财政提升社会服务重点扶持专业称号,2018年组织专业顺利获批国家三年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同年带领团队主持第三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获批,2019年以来多次组织参与各联盟的专业研讨会,参与装配化装修岗位调研,专业人培的指导等工作。
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8篇,主编教材5本,参与课题6项,2019年带领装饰专业团队获得“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多次获得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b.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组成员来自房地产投资企业、建筑装饰企业和高校,由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教授、副教授、项目经理、设计主管等人员组成,课题组成员先后主持过省部级,省高校教改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等共计13项;成员公开发表论文45篇,主参编教材7部,参与并主持过程管理、设计等工程项目产值逾2亿元。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组成人员层次构架,职称搭配合理、科研及实际项目成果丰富,是一支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课题研究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研究队伍,具备本课题研究所需的软件和硬件条件。
(2)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2018年,在国家骨干专业三年行动计划申报中,提出了专业装配化引领的理论和思路,对装饰专业群建设中不断创新目前新形势下的课程构建提出了设想。
2019年,在国家现代学徒制实施申报以及企业调研中,通过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率先提出与央企校企共建,进行装配化人才试点培养,顺利通过申报。
2019年1月,在装配式建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第一期“装配化装修方向人才培养与课程开发研讨会”上,就装配化装修的岗位能力研究以及各关键技术、工艺工法等进行了成果分享。
2019年8月-12月,在装配式建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的第二和三期研讨中,构建了装配化装修八大核心课程模块,分别对“装配式装修集成地面、墙面、吊顶、设备管线、厨房、卫浴、套装门窗、收纳及家具、智能家居”等模块化课程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实现路径等进行讨论,形成了论证报告和方案,论文已发表。
(3)核心观点
政策层面上,装配化装修助力装配化建筑高标准落地: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尤其提到装配化建筑标准验收条件,装配化装修占比40个百分点。
如若有效开发适合装配化装修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实现人才常态化输送,可全面拿到40个百分点,促进装配化建筑高标准落地。
企业层面上,以专业化人才推进工业化生产,引领企业高效发展:以人才推动装配式装修的生产和施工企业的转型,通过集成技术对基础建材和组件等进行工业化手段集成与组合,实现企业良性循环,高效发展。
社会层面上,秉承可持续性原则,引领高质低耗工作方法:
装配式装修工作方法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筑长寿化原则,创新绿色设计研发,二是绿色环保原则,采用绿色部品施工、绿色运营模式。
通过装配化装修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过程的逐渐渗透,实现社会高质低耗可持续性。
人才培养层面上,指导原有传统工艺向装配化装修信息技术全方位能力的转变:
从原有单一的专业岗位课程体系模块转变为装配化装修岗位能力多方向的专业集群建设:以“设计研发+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协同管理”两条主线,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落实落地核心职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能力的相通性。
教师发展层面上,精准对接行业动态,提升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
在课程体系实施中,从设计前置开始,校企互通,企业依托教师研发能
力,提供设计研发情景和场所;遵循产品统一部品化、部品统一型号规格和设计标准的思路,部品成果实践于装配化装修PC工厂,推进装配化施工现场过程管理;通过共同研发制定工法,工艺流程和标准,研究成果回归于企业岗位,在工厂由产业工人现场演绎,通过实践检验产学研成果。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标准、著作类:
[1] 《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2015,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持编制)
[2]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
[3] 《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2019,住建部)
期刊类: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
[3] 金螳螂精装科技,微信公众号,金螳螂装配式部品体系,2019.
[4] 王佑华.新时代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之思,公众微信号.湖北建院王佑华.2019.3
[5] 王佑华. 我国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公众微信号.湖北建院王佑华.2019.4
[6] 《装配式内装修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2019)
政策文件类:
[1]《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2,住建部)
[2] 《“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2018,住建部)
[3]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
[4] 《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7] 8号)
[5]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住建部)
[6] 《北京市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DBU/T 1553-2018)
[7] 《关于实施保障性住房全装修成品交房若干规定的通知》(2015.10,北京市)
[8] 《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有关意见的通知》(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政规[2018]8号)
课题编号: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