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随堂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2.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
D.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2.80cm
3.某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其结果分别是1.41cm、1.42cm、1.31cm、1.41cm、
1.43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A.1.41 cm B.1.4175 cm C.1.42 cm D.1.43 cm
4.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测量硬币直径的几种做法,其中最合理的是()A.
B.
C.
D.
5.如图,用一木质刻度尺测量物体边长,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A.B.
C.D.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只蝗虫的后翅长度,他先后五次测得的数据分别为4.40cm、4.43cm、4.42cm、4.41cm、4.81cm,则该蝗虫后翅长应是()
A.4.46cm B.4.415cm C.4.494cm D.4.42cm
7.“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
为测量某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
9.学习了测量知识后,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为cm,秒表读数为s。
10.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分度值是,读数为s。
11.如图所示,进行精确测量时,我们应采用(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长度为cm。
12.某学习小组的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50cm、18.51cm、
18.515cm、18.80cm、18.49cm;他们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其中错误数据
是,数据是没有意义的,这本物理书得宽度应。
三.作图题(共1小题)
13.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测量一个圆锥体的高度,请在图甲中画出测量的方法;用两块带刻度的三角板也可以测量圆锥体的高度。
请在图乙中画出测量的方法。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如图中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cm。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5.一包A4型号的复印纸共500张,小吴用刻度尺测出这包复印纸的厚度为5cm,求:(1)一张该型号复印纸厚度的h为多少mm?合多少m?
(2)小吴用到的测量方法叫什么?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
【解答】解: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读数时的估读数字是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故A错误;
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每个小格的实际长度变大,则测量结果偏
小,故C正确;
D、选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深入理解误差的概念,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会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是解决测量问题的关键。
2.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
D.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2.80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使用厚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的刻度线要贴紧待测物体,且尺子的0刻度线或整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观察刻度线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解答】解:AC、由图可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故AC 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的刻度线要贴紧待测物体,物块左端与甲刻度尺的5.0cm
对齐,物块左端与乙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所以甲、乙两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都是正确的,故B错误;
D、物块左侧与乙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L=
2.80c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若物体的端点正对某刻度也要估读,用数字0表示,不能省略。
3.某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五次测量,其结果分别是1.41cm、1.42cm、1.31cm、1.41cm、
1.43cm,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A.1.41 cm B.1.4175 cm C.1.42 cm D.1.43 cm
【分析】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定,测量结果可能估读值不同,但准确值是相同的,如果准确值与大部分不同,则此测量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求其它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比较五个测量值“1.41cm、1.42cm、1.31cm、1.41cm、1.43cm”,除1.31cm 以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1.4cm,而1.31cm的准确值是1.3cm,所以1.31c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L=≈1.42cm。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4.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测量硬币直径的几种做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分析】三角尺和直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
【解答】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C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
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5.如图,用一木质刻度尺测量物体边长,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A.B.
C.D.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①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
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②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A、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故A错误;
B、刻度尺没有放正,故B错误;
C、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且物体的左侧没有与零刻线对齐,故C错误;
D、符合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属于基础题。
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只蝗虫的后翅长度,他先后五次测得的数据分别为4.40cm、4.43cm、4.42cm、4.41cm、4.81cm,则该蝗虫后翅长应是()
A.4.46cm B.4.415cm C.4.494cm D.4.42cm
【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去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
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解:
从五次测得的数据看,其他4个测量结果准确值都是4.4cm,而4.81准确值为4.8cm,与其他数据差距较大,因此4.81cm这个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去掉;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4次测量的平均值,即蝗虫的长度为:L=
≈4.42cm,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一是对测量数据的正确认识;二是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7.“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
为测量某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的了解与运用,对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则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2)零刻线磨损的尺也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
【解答】解:AC、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测200页(100张)的总厚度L,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故AC错误;
B、实验中误差总会存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D、零刻线磨损的尺仍然可以使用,只是在测量的时候,从其它的整数刻度测起,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特殊测量方法。
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2.80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
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5.8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5.80cm﹣3.00cm=2.80cm。
故答案为:2.80。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9.学习了测量知识后,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为 3.20cm,秒表读数为228.5s。
【分析】(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物体左侧与3.0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6.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20cm﹣3.00cm =3.20cm;
(2)由图可知,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向4min;
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48.5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48.5s=228.5s。
故答案为:3.20;228.5。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
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10.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分度值是0.1s,读数为247.5s。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4min,读作4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即停表的分度值是
0.1s;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停表的读数为7.5,故停表的示数为4min+7.5s=247.5s。
故答案为:0.1s;247.5。
【点评】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秒表、停表等,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1.如图所示,进行精确测量时,我们应采用乙(选填“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体长度为 2.80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使用厚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的刻度线要贴紧待测物体,且刻度尺的0刻度线或整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观察刻度线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解答】解: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1cm=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乙刻度尺,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对齐,读数为2.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80cm。
故答案为:乙;2.8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某学习小组的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50cm、18.51cm、
18.515cm、18.80cm、18.49cm;他们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其中错误数据是
18.80cm,数据18.515cm是没有意义的,这本物理书得宽度应18.50cm。
【分析】(1)把测量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数据,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2)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清楚是否有错误或者不合理的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此结果最接近物体的真实值。
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解:(1)根据数据18.50cm=18.50mm,由此可以看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从五个测量结果看,18.80cm的数据与其它四个测量值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记录;
(3)18.515cm的分度值是0.1mm,测量结果不合理,无意义;
(4)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理书得宽度为:
L==18.50cm。
故答案为:1mm;18.80cm;18.515cm;18.50cm。
【点评】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三.作图题(共1小题)
13.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测量一个圆锥体的高度,请在图甲中画出测量的方法;用两块带刻度的三角板也可以测量圆锥体的高度。
请在图乙中画出测量的方法。
【分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求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但测量圆锥体的高时其
长度端点的位置不易确定,可借助于三角板、桌面等将圆锥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
【解答】解:图甲中画法:
步骤一:如下图所示,把圆锥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步骤二:如下图所示,放好直尺和三角板;
步骤三:如下图所示,读出直尺上的示数即为圆锥体的高h。
测量的平面图如下图所示:
图乙中画法:
步骤一:如下图所示,把圆锥体放在水平桌面上;
步骤二:如下图所示,放好两块三角板;
步骤三:如下图所示,读出竖直放置的三角板的示数即为圆锥体的高h。
测量的平面图如下图所示:
答案为:如上图所示。
【点评】知道如何将不便于直接测量的圆锥度高转化成刻度尺上的长度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如图中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3.50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4.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50cm ﹣1.00cm=3.50cm。
故答案为:3.50。
【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体温计等,任何一种测量工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零刻度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垂直。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5.一包A4型号的复印纸共500张,小吴用刻度尺测出这包复印纸的厚度为5cm,求:(1)一张该型号复印纸厚度的h为多少mm?合多少m?
(2)小吴用到的测量方法叫什么?
【分析】用500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就能算出每张纸的厚度;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这就是累积法。
【解答】解:(1)复印纸的厚度h==0.01cm=0.1mm=0.0001m
(2)用到的测量方法是累积法。
答:(1)一张该型号复印纸厚度的h为0.1mm,合0.0001m;
(2)小吴用到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累积法测量物体的厚度,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