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春节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祝春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
认同感和自豪感。

2、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激发学生对春节的热爱之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春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2)春节相关的传统活动和庆祝方式。

2、难点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生活中传承和弘扬。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春节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料。

2、准备春节相关的道具,如春联、福字、红包等。

3、制作教学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热闹喜庆的春节音乐,如《恭喜恭喜》,展示一些春节的
图片,如烟花、灯笼、年夜饭等,营造出浓厚的春节氛围,引起学生
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和听到这首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节日?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1、春节的由来
通过 PPT 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

春节历史悠久,由
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
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春节的习俗
(1)扫尘: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
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
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
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
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
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
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同时,将“福”字倒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4)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
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5)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
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
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三)小组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家是如何过春节的?有什么特别的习俗或活动?
2、你最喜欢春节的哪个习俗?为什么?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实践活动(15 分钟)
1、写春联
准备好红纸、毛笔和墨水,让学生尝试自己写春联。

可以提供一些春联的模板和示例,让学生参考。

2、制作红包
给学生发放红色卡纸、剪刀和胶水,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红包,并在红包上写上新年的祝福。

(五)总结(5 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春节知识,包括春节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2、强调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和弘扬春节的文化传统。

六、教学延伸
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本节课所学的春节知识。

2、鼓励学生在春节期间,积极参与家庭的春节庆祝活动,如帮忙贴春联、包饺子等,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生对春节的了解更加深入,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特别是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讲解春节的文化内涵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些困难,今后需要采用更
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同时,在时间安排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充分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