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图像分析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将两份浓度均为10.1mol L -⋅的3CH COOH 溶液分别稀释10倍或温度升高10℃(不考虑水和乙酸的挥发),得到I 、II 两份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H :I 0.1mol L c +-<⋅、1II 0.1mol L ->⋅ B .()
13CH COO :0.01mol L I II c --⋅<<
C .新平衡建立中的电离速率:I >II
D .电离平衡常数K :II >I
2.(不定项)已知常温下两种难溶硫化物A 2S 、BS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阴、阳离子浓度的单位为mol·L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 sp (A 2S)=10
-29.2
B.向含BS 沉淀的过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 2S 固体,K sp (BS)增大
C.Z 点为A 2S 的分散系:v(沉淀)>v(溶解)
D.BS(s)+2A +
(aq)
A 2S(s)+
B 2+
(aq)反应趋于完全
3.常温下向1 L 0.5 mol·L -
1 H 2A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含A 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 2A 的电离方程式为H 2A =HA -
+H +
、HA

A 2-
+H

B.H 2A +A 2

2HA -
的平衡常数为105.11
C.N 点c(Na +
)>3c(A 2-
) D.M 点为H 2A 和NaHA 等浓度混合溶液
4.常温下用0.10 mol·L -
1 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同浓度的一元酸HX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X 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10
-3 B.B 点溶液中:K b >K a
C.C 点时:c(X -
)>c(Na +
)>c(OH -
)>c(H +
) D.溶液呈中性时,加入NaOH 物质的量与剩余HX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3.2 5.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 .相同pH 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同样颗粒大小的锌反应时,产生H 2的起始速率相等
B .常温下,测得0.1 mol/L 醋酸溶液的pH=4
C .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测得pH <4
D .在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
6.(不定项)常温下用1
0.01mol L NaOH -⋅溶液滴定1210mL 0.01mol L H R -⋅溶液,所得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
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2H R lg
HR c c -或()()
2HR lg
R
c c --
A .曲线1L 表示pH 与()
()
2H R lg
HR
c c -
的变化关系 B .常温下2H R 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a 2K 的数量级为810-
C .水的电离程度:M N >
D .1
20.01mol L H R -⋅溶液的pH 约为3.5
7.25℃时,向10.00 mL 0.1000124mol L H SO -⋅溶液中滴加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测得混合溶液中()
lg OH c --随滴加氨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的电离程度:b c a >>
B.()
h 4NH K +的数量级为10
10
- C.c 点满足()()()()
244SO NH H OH c c c c -++->>= D.d 点满足()
()()()
432NH 2H
NH H O 2OH c c c c ++-+=⋅+ 8.常温时,若Ca(OH)2和CaWO 4(钨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32.0=0.58)。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 点表示Ca(OH)2与CaWO 4均未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B .饱和Ca(OH)2溶液和饱和CaWO 4溶液等体积混合: c (OH -
)>c (H +
)>c (Ca 2+
)>c (WO 42-
)
C .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溶液变浑浊
D .石灰乳与0.1 mol·L -
1 Na 2WO 4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Ca(OH)2+WO 42-
===CaWO 4+2OH -
(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
9.已知:BaMoO 4、BaSO 4均难溶于水,lg2≈0.3,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0-
5 mol·L
-1
时认为其沉淀完全。

T K 时,
BaMoO 4、BaSO 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其中p(Ba)=-lgc(Ba 2+
),p(X)=-lgc(MoO 42-
)或-lgc(SO 42-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 K 时,K sp (BaMoO 4)的数量级为10-
7
B.T K 时,向Z 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变为BaMoO 4对应的饱和溶液
C.T K 时,BaMoO 4(s)+SO 42-
(aq)
BaSO 4(s)+MoO 42-
(aq)的平衡常数K =200
D.T K 时,向浓度均为0.1 mol·L -
1的Na 2SO 4和Na 2MoO 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当MoO 42-
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SO 42-
)≈2.5×10-
8 mol·L -
1
10.次磷酸(H 3PO 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

常温下,某实验小组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 mol·L -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次磷酸(H 3PO 2)溶液。

溶液pH 、所有含磷微粒的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 溶液体积V(NaOH)的变
化关系如图所示。

[比如H 2PO 2-
的分布系数:δ(H 2PO 2-
)=22c(H PO )c()
-总含磷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δ(H 2PO 2-
),曲线②代表δ(HPO 22-
) B.H 3PO 2溶液的浓度为0.100 mol·L -
1 C.H 2PO 2-
水解常数K h ≈1.0×10
-10
D.NaH 2PO 2是酸式盐,其水溶液显碱性
11.某温度下,向10 mL0.1 mol/L Pb(NO 3)2溶液中滴加0.1 mol/L Na 2S 溶液,滴加过程中-lgc(Pb 2+
)与Na 2S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lg2=0.3K sp (PbSO 4)=1.6×10-
8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该温度下K sp (PbS)的数量级为10-28
B.曲线上a 、c 点K sp (PbS):c =a
C.如向含有
S 2-、SO 42-
溶液中滴加
Pb(NO 3)2溶液,当PbSO 4开始沉淀时,溶液中224c(S )c(SO )
--为5×10-20
D.d 点溶液通过蒸发可以变到c 点
12.(不定项)常温下,用0.1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mL 0.1mol·L -1H 3PO 4溶液,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2<pH<4.7时,H 3PO 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均相同
B. A 点溶液中有:c(Na +)+c(H +)=c(H 2PO 4-
)+c(HPO 24-)+c(PO 34-
)+c(OH -) C. B 点溶液中有:c(Na +)>c(HPO 24-)>c(PO 34-)>c(H 2PO 4-
)
D. 等浓度的NaH 2PO 4和Na 2HPO 4的混合溶液中有2c(H +)+c(H 2PO 4-
)+3c(H 3PO 4)=2c(OH -)+c(HPO 24-)+3c(PO 34-
)
13.25 ℃时,0.1 mol/LR 2SO 4溶液加水稀释,混合溶液中
+c(R )-lg c(ROH) 与1c(OH )lg
mol L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
A. K b (ROH)的数量级为10-6
B. P 、Q 点对应溶液中c (H + )的值:P <Q
C. 若将溶液无限稀释,溶液中c (R + )≈2c(SO 2-
4) D. 相同条件下,若改为c (R 2SO 4)=0.2 mol/L ,P 点移至W 点
14.常温下向一定浓度的Na 2X 溶液中滴入盐酸,粒子浓度与混合溶液的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 2X 是二元
弱酸,Y 表示
2c(X )
c(HX )--
或2c(HX )c(H X)-,pY=-lgY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曲线n 表示2c(HX )
p c(H X)
-与pH 的变化关系 B. K a1(H 2X)=1.0×
10-10.3 C. NaHX 溶液中c(OH -)>c(H +) D. 当pH=7时,混合溶液中c(Na +)=c(HX -)+2c(X 2-)+c(Cl -)
15.H 2CO 3和H 2C 2O 4都是二元弱酸,常温下,不同pH 环境下它们不同形态的粒子的组成百分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pH 为6.37及10.25时,溶液均存在c(H 2CO 3)=c(HCO 3-)=c(CO 23-
) B. 反应CO 23-
+H 2O
HCO 3-
+OH -平衡常数为10-7.23
C. 0.1mol/LNaHC 2O 4溶液中c(HC 2O 4-
)>c(H 2C 2O 4)>c(C 2O 24-
)
D. 往Na 2CO 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发生反应2CO 23-
+H 2C 2O 4=2HCO 3-
+C 2O 24-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 +、Na +、2-27Cr O 、2-4SO ②使pH=11的溶液中:2-3CO 、Na +、-
2AlO 、-
3NO
③加入Al 能放出H 2的溶液中:Cl -、-3NO 、+
4NH 、K +④常温下,在由水电离出的c (OH -)=10-13mol/L 的溶液中:Na +、Ba 2+、Cl -、-3NO ⑤能使pH 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Na +、Cl -、S 2-、2-
3SO ⑥酸性溶液中:Fe 2+、Al 3+、-3NO 、I -、Cl - A. ①②⑥
B. ③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17.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溶解为吸热过程,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T 1<T 2
B. 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 的关系为:K sp (m)=K sp (n)=K sp (p)
C. 温度降低时,q 点的饱和溶液会有固体析出
D. 向P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S 固体,溶液组成由p 向q 方向移动
18.已知:pKa=-lgKa ,25℃时,H 2SO 3的pK a1=1.85,pK a2=7.19。

用0.1 mol·L -1NaOH 溶液滴定20mL 0.1mol·L -1H 2SO 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p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点所得溶液中:c(H +)+c(SO 32-)=c(OH -)+c(H 2SO 3)
B. a 点所得溶液中:2c(HSO 3-)+c(SO 32-)=0.1mol·L -1
C. e 点所得溶液中:c(Na +)> c(SO 32-)> c(H +)> c(OH -)
D. c 点所得溶液中:c(Na +)>3c(HSO 3-)
19.已知298K 时,K sp (MnS)=4.65×10-14,K sp (MnCO 3)=2.24×10-11,298K 下,MnS 、MnCO 3(R 2-代表S 2-或CO 32-)在水中的溶解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图象中x 约等于5.0×10-6
B. 其它条件不变,加热N 的悬浊液可使溶液组成由e 点沿ef 线向f 点方向移动
C. 常温下,加水稀释M 溶液可使溶液组成由d 点沿df 线向f 点方向移动
D. 向含有MnS 和MnCO 3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MnCl 2,c(CO 32-)/c(S 2-)增大
20.已知:25℃时,①亚硫酸(23H SO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2
1K =1.610-⨯,
7
2K =1.010-⨯;②次氯酸(HClO)的电
离平衡常数为8
1K =4.010-⨯;③碳酸(
23
H CO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7
1K =4.010-⨯,
11
2K =4.010-⨯。

回答下列问
题:
(1)HClO 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2)上述三种酸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填分子式)。

(3)向23H SO 溶液中加入()2Ba OH 溶液时,溶液中()+
c H 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2-
3c SO _______。

(4)足量的23H SO 溶液和3NaHCO 溶液发生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足量的23H SO 溶液中加入NaClO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向10.1mol L -⋅的HClO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此时测得溶液中的()
+1
c H =0.05mol L -⋅,则溶液中
()
-c ClO =_______1mol L -⋅。

21.根据《反应原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习题
(1)常温下,将pH 和体积均相同的3HNO 和3CH COOH 溶液分别稀释,溶液pH 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
①曲线II 代表_______溶液(填“3HNO ”或“3CH COOH ”);
②a 、b 两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_______b(填“>”、“<”或“=”);
③向上述3HNO 溶液和3CH COOH 溶液分别滴加等浓度的NaOH 溶液,当恰好中和时,消耗NaOH 溶液体积分别为1V 和2V ,则1V _______2V (填“>”、“<”或“=”)。

(2)已知:-2a123()K H SO =1.310⨯,-8a223K (H SO )=6.310⨯,-7a123K (H CO )=4.210⨯,-11
a223K H CO =5.610()⨯; ①向23Na CO 溶液中加入足量的3NaHSO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2SO 通入NaOH 溶液中,若23323c(Na )c(SO )c(HSO )c(H SO )+--=++,则23c(H SO )_______23c(SO )-
(填“>”、“<”或
“=”)。

原因是_______(结合数据计算说明);
22.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平衡能了解它的存在形式。

(1)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化学式 HF
H 2C O 3 H 2S 电离平衡常数K (25℃)
7.2×10-4
K 1=4.4×10-7 K 2=4.7×10-11
K 1=91×10-8 K 2=1.1×10-12
232②将过量H 2S 通入Na 2C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2)二元弱酸H2A溶液的pH,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

则H2A的电离平衡常数K1=_______
(3)室温下,用0.100mol/L 盐酸溶液滴定20.00mL 0.100mol/L的某氨水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
①b点所示溶液中c(C l-)_________c(NH+
4
②pH=10的氨水与pH=4的氯化铵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_______
(4)常温下,要将ZnSO4溶液中的Zn2+沉淀完全(Zn2+的浓度小于10-5 mol·L-1),应控制溶液的pH大于____。

(已知25℃时,K sp[Zn(OH)2] =1.0×l0-17)
试卷答案
1.D 【分析】
醋酸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 3COOH ⇌CH 3COOH -+H +,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由公式c=
n
V
可知,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加热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浓度增大。

【详解】
A . 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由公式c=
n
V
可知,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1H :I 0.1mol L c +-<⋅,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加热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浓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肯定是1II 0.1mol L -<⋅,且I II <,故A 错误;
B . 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1
3CH COO :0.01mol L c --⋅Ⅰ<,Ⅱ不能确定,故B 错误;
C .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新平衡建立中的电离速率:I<II ,故C 错误;
D .醋酸加水稀释后,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K 不变,醋酸升温后,电离平衡正移,电离平衡常数K 变大,电离平衡常数K :II >I ,故D 正确; 故选D 。

2. D
3. B
4.
D
5.A
【详解】
A .醋酸溶液和盐酸pH 相同,则溶液中c (H +)相同,因此分别与同样颗粒大小的锌反应时,产生H 2的起始速率相等,这不能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A 符合题意;
B .常温下,测得0.1 mol/L 醋酸溶液的pH=4,c (H +)=10-4 mol/L <0.1 mol/L ,因此可证明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B 不符合题意;
C .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0倍,若醋酸是强酸,则稀释后c (H +)=10-4 mol/L ,pH=4,现在测得pH <4,c (H +)>10-4 mol/L ,说明又有一部分醋酸分子发生电离产生H +,使溶液中c (H +)增大,故可以证明醋酸是弱酸,C 不符合题意;
D .在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的弱,说明醋酸溶液中电离产生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比HCl 小,因此可以说明醋酸是弱酸,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

6. C
根据a1K 及a 2K 表达式的变形,可以得到,
()
()
()2a1
H H R HR
c c K c +-
=

()()
()2a 2
HR H R
c c K c -+-
=。

由二元酸的a1a 2K K >可得溶液

()
()
()()
22HR H R HR
R c c c c --
-<
,即()()()()2
2HR H R lg lg HR R c c c c ---
⎡⎤⎡⎤⎢⎥⎢⎥<⎢⎥⎢⎥⎣⎦⎣⎦
,曲线1L 表示pH 与()()2H R lg HR c c -的变化关系,曲线2L 表示pH 与()()
2HR lg
R c c --的变化关系,A 正确;由图可知,曲线()
()
21H R lg
0H L R
c c -
=时,pH 5=,5a110K -=,曲线
()()
22HR L lg
0R c c --=时,pH 7.5=,7.5a210K -=,故常温下2H R 的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a1K 的数量级为810-,B 正
确;M 点时,pH 5=,溶质成分为2H R 和NaHR ;N 点时,pH 7.5=,溶质成分为2Na R 和NaHR ,故水的电离程度:
M N <,C
错误;由于
a1a 2K K ,5a110K -=,120.01mol L H R
-⋅溶液的
()
3.5H 10c +-===,pH 3.5=,D 正确。

7. C
解析:b 点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为()442NH SO 溶液,促进水电离,c 点溶液呈中性,盐对水电离的促进作用与氨水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恰好抵消,此时不影响水电离,a 点溶液呈酸性,酸的电离为主,抑制水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b c a >>, A 正确;b 点时,(
)()
()
()
5.3 5.3
3210h
4
4
H NH H O 1010NH 4.0102NH 0.13
c c K c +--+
-+⋅⋅⨯=
=≈⨯⨯
,可知其的数
量级为1010-,B 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 点满足()()()()()()
244NH H OH 2SO H OH c c c c c ++--
+-+=+=,,故()()
244
NH SO c c +-
>,C 错误;d 点溶液是()442NH SO 和32NH H 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
守恒和物料守恒得()()(
)()244NH H OH 2SO c c c c ++--+=+,()()()
24324NH NH H O 4SO c c c +-
+⋅=,整理得可得()()()(
)
432NH 2H
NH H O 2OH c c c c ++-+=⋅+,D 正确。

8.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

由题图可知,a 点位于Ca(OH)2和CaWO 4的溶解平衡曲线的下方,对应溶液中离子积小于溶度积,因此a 点时Ca(OH)2与CaWO 4均未达到溶解平衡状态,A 项正确;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Na 2O 与水反应生成NaOH ,该反应中消耗溶剂水,且生成的NaOH 使溶液中c (OH -
)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从而使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变浑浊,C 项正确;石灰乳中c (Ca 2+
)=2.9×10-
3 mol·L -
1,与0.1 mol·L -
1 Na 2WO 4溶液混合后,溶液中Ca 2+
与WO 42-
的离子积为2.9×10-
3×0.1=2.9×10-4>K sp (CaWO 4),有CaWO 4生成,发生沉淀的转化:Ca(OH)2+WO 42-
===CaWO 4+2OH -
,D 项正确。

9. D
10. B
解析:根据加入NaOH 溶液后曲线变化可知③是pH 变化,曲线①②代表含磷微粒。

含磷微粒只有2种,结合起点pH ,可推出H 3PO 2为一元弱酸(若为一元强酸或二元或三元酸,含磷微粒不是2种或者起点pH 不对应)。

因为H 3PO 2为一元弱酸,故曲线①代表δ(H 3PO 2),曲线②代表δ(H 2PO 2-),故A 错误;因为H 3PO 2为一元弱酸,故等浓度NaOH 与次磷酸二者1∶1恰好中和,由20 mL 时达到滴定终点可知,次磷酸浓度为0.100 mol·
L -1,故B 正确;由曲线①②交点可知δ(H 3PO 2)=δ(H 2PO 2-),故c (H 3PO 2)=c (H 2PO 2-),对应曲线③pH =3,即c (H +) =10-3 mol·
L -1,K a (H 3PO 2)=
=10-3,故H 2PO 2-水解常数K h =
≈1.0×10-11,故C 错误;因为H 3PO 2为一元弱酸,故
NaH 2PO 2是正盐,其水溶液显碱性,故D 错误。

11. D
12. AD 【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当加入NaOH 为零时,pH=2,说明磷酸为弱酸;加入NaOH 的体积为20mL 时,恰好生成磷酸二氢钠;加入NaOH 的体积为40mL 时,恰好生成磷酸一氢钠。

【详解】A .H 3PO 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pH 大小无关,因此当2<pH <4.7时,H 3PO 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均相同,A 说法正确;
B .根据电荷守恒得到A 点溶液中有:c(Na +)+c(H +)=c(24H PO -)+2c(24HPO -
)+3c(34PO -)+c(OH -),B 说法错误;
C .B 点溶液中溶质为Na 2HPO 4,溶液pH=9.7,溶液显碱性,说明24HPO -是水解大于电离,因此c(Na +)>c(24HPO -
)
>c(24H PO -
)>c(34PO -
),C 说法错误;
D .等浓度的NaH 2PO 4和Na 2HPO 4的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a +)+c(H +)=c(24H PO -)+2c(24HPO -
)+3c(34PO -)+c(OH -),再根据物料守恒:2c(Na +)=3c(24H PO -)+3c(24HPO -
)+3c(34PO -),将第一个等式乘以2再减去第二个等式:2c(H +)+c(24H PO -)=2c(OH +)+c(24HPO -
)+3c(34PO -),D 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D 。

13. D 【分析】
根据题目可知,R 2SO 4为强酸弱碱盐,P 点时,1
c(OH )lg mol L
--⋅=-8.0,即c(OH -)=10-8mol/L ,而+
c(R )-lg c(ROH)=-2.3,即
()
()
c R c ROH +
=10-2.3。

【详解】A .K b (ROH)=
()(
)()
c R c OH c ROH +-
⨯=10
-2.3
×10-8=10-5.7,即K b (ROH)的数量级为10-6,A 说法正确;
B .1
c(OH )
lg mol L
--⋅的值越大,c(OH -)越大,则氢离子浓度越小,故P 、Q 点对应溶液中c(H +)的值:P <Q ,B 说法正确; C .若将溶液无限稀释,R +水解程度减小,则溶液接近中性,故溶液中c (R +)≈2c (SO 2-
4),C 说法正确;
D .相同条件下,若改为c
(R 2SO 4)=0.2 mol/L ,c (OH -
)增大,+c(R )
-lg c(ROH)
减小,与P 点移至W 点的趋势不符,D 说法
错误; 答案为D 。

14. B 【分析】
H 2X 为二元弱酸,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则K a1(H 2X )>K a2
(H 2
X ),则pH 相同时
()()2--
c X c HX <()
-2
c(HX )c H X ,pY=-lgY ,
则p ()()2--
c X c HX >p ()-2
c(HX )c H X ,则m 、n 分别表示pH 与p ()()2-
-
c X c HX 、p ()-
2
c(HX )
c H X 的变化关系,据此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n 表示pH 与p ()
-2c(HX )
c H X 的变化关系,A 选项正确;
B .M 点pH=9.3,c(H +
)=10
-9.3
mol/L ,p ()()2--c X c HX =-lg ()()2--c X c HX =1,则()()
2--
c X c HX =0.1,所以K
a2
(H 2
X )=
()()
2--
c X c HX ×c (H +)=10-9.3×
0.1=1.0×10-10.3,N 点pH=7.4,c(H +)=10-7.4mol/L ,p ()-2c(HX )c H X =-lg ()-2c(HX )c H X =-1,则()
-2c(HX )
c H X =10,所以K a1(H 2X)=()
-2c(HX )
c H X ×c (H +)=10-7.4×10=1.0×10-6.4,B 选项错误;
C .根据B 可知HX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10﹣10.3;曲线n 表示pH 与p ()
-2c(HX )
c H X 的变化关系,n 点pH=7.4,
p ()-2c(HX )c H X =-lg ()-2c(HX )c H X =-1,()-2c(HX )
c H X =10,所以HX -的水解平衡常数K h =()()()-2-c H X c OH c HX =147.41101010
--⨯=1.0×10-7.6
>1.0×
10-10.3,说明HX -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则NaHX 溶液溶液呈碱性,c(H +)<c(OH -),C 选项正确; D .当溶液呈中性时,c(H +)=c(OH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 +)=c(HX -)+2c(X 2-)+c(Cl -),D 选项正确; 答案选B 。

15.D
【详解】A .在pH=6.37时,c(H 2CO 3)=c(-3HCO ),溶液中几乎无2-3CO ;pH=10.25时,c(-3HCO )=c(2-
3CO ),溶液中几乎无H 2CO 3分子,A 错误; B .根据反应2-3
CO +H 2O
-3
HCO +OH -的水解平衡常数表达式K=--3
2-3HCO OH ()()C (O )
c c c ,按pH=10.25时,c(2-3CO )=c(-3HCO ),则K=c(OH -)=
+(H )
w
K c =10
-3.75
,B 错误; C .在NaHC 2O 4 溶液存在-24HC O 的电离和水解,电离显酸性,离子方程式为-24HC O ⇌2-24C O +H +;水解显碱性,离
子方程式为-24HC O +H 2O ⇌H 2C 2O 4+OH -;由图可知NaHC 2O 4 溶液中显酸性,故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c(2-
24C O )>c(H 2C 2O 4),C 错误;
D .草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往Na 2CO 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能够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2-
24C O ,发生反应:22-3CO +H 2C 2O 4=2-
3HCO +2-
24C O ,D 正确; 故答案为:D 。

16.C
【详解】①含2-27Cr O 的溶液呈橙黄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故大量存在;
②2-3CO 、-
2AlO 在水中均会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且其它微粒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因此该组微粒能使溶液pH=11; ③加入Al 能放出H 2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而强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OH -,OH -能与+
4N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 3·
H 2O ,因此不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 (OH -)=10-13mol/L 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说明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碱溶液,该组微粒之间不会反应,且与H +、OH -均不会发生反应,因此能够大量共存;
⑤能使pH 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OH -,碱性环境下,该组微粒之间不会发生反应,因此能够大量共存;
⑥酸性溶液中-3NO 具有强氧化性,Fe 2+、I -具有强还原性,相互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大量共存; 综上所述,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②④⑤,故答案为:C 。

17. D 【分析】
CdS 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2+2-CdS s Cd aq +S aq ,其溶度积Ksp=c(Cd 2+)·c(S 2-),在饱和溶液中,
c(Cd 2+)= c(S 2-)。

【详解】A .已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c(Cd 2+)与 c(S 2-)越大,结合图象可以看出,T 1<T 2,故A 项正确; B. CdS 的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度积受温度影响,m 、n 和p 点均在温度为T 1条件下所测的对应离子浓度,则其溶度积相同,K sp (m)=K sp (n)=K sp (p),故B 项正确;
C. 温度降低时,q 点对应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下降,故会有固体析出,故C 选项正确;
D. m 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向其中加入硫化钠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Cd 2+)减小,c(S 2-)增大,溶液组成由p
沿mnp 向n 方向移动,故D 项错误; 故答案选D 。

18.D 【分析】
a 点pH=1.85,由于p K a1=1.85,所以此时,溶液中c (23H SO )=c (3HSO -
)。

b 点,加入的NaOH 溶液体积与亚硫酸的体
积相同,所以此时的溶液可以按NaHSO 3溶液处理。

c 点,pH=7.19,由于p K a2=7.19,所以此时溶液中
c (3HSO -)=c (23SO -)。

e 点,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为亚硫酸体积的两倍,所以此时的溶液可以按Na 2SO 3处理。

【详解】A .b 点溶液为NaHSO 3溶液,分别写出b 点溶液的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为:①c (Na +)+c (H +)=c (OH -)+c (3HSO -)+2c (23SO -);②c (Na +)=c (23H SO )+c (3HSO -))+c (23SO -),所以b 点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式应为:c (H +)- c (23SO -)+c (23H SO )=c (OH -),A 错误;
B .a 点溶液满足c (23H SO )=c (3HSO -),由于向亚硫酸中滴加的是NaOH 溶液,溶液的总体积在混合过程中会增加,所以c (23H SO )+c (3HSO -)+c (23SO -)=2c (3HSO -)+ c (23SO -
)<0.1mol/L ,B 错误;
C .e 点溶液即可认为是Na 2SO 3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c (OH -)>c (H +),C 错误;
D .c 点溶液满足c (3HSO -)=c (23SO -);c 点溶液的电荷守恒式为:c (Na +)+c (H +)=c (OH -)+c (3HSO -)+2c (23SO -
),代入
c (3HSO -)=c (23SO -),可得c (Na +)+c (H +)=c (OH -)+3c (3HSO -),由于c 点pH=7.19,所以c (OH -)>c (H +),所以c (Na +)>3 c (3HSO -),D 正确。

答案选D 。

19.B 【分析】
K sp (MnS)小于K sp (MnCO 3),则结合图像可知曲线N 代表MnS ,M 代表MnCO 3。

【详解】A.N 代表MnS ,则有2-14x =4.6510⨯,x 约等于2.2×
10-7,故A 错误; B.其它条件不变,加热N 的悬浊液,MnS 的溶解度会增大,则锰离子浓度和硫离子浓度也会增大,可使溶液组成由e 点沿ef 线向f 点方向移动,故B 正确;
C.加水稀释M 溶液,锰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均会减小,则不可能使溶液组成由d 点沿df 线向f 点方向移动,故C 错误;
D. 2-2+2-3332-2+2-c(CO )c(Mn )c(CO )Ksp(MnCO )
==c(S )c(Mn )c(S )Ksp(MnS)
,则c(CO 32-)/c(S 2-)为定值,故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

20.(1)+HClO
ClO H -+
(2)H 2SO 3> H 2CO 3>HClO (3) 减小 减小
(4) H 2SO 3+HCO 3-=CO 2↑+HSO 3-
+H 2O ClO -+23H SO =Cl -+SO 24-
+2H +
(5)84.010-⨯ (1)
HClO 属于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lO ClO H -+。

(2)
相同温度下,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多元弱酸以第一级电离为主,由题中电离常数数值可知,K a1(H 2SO 3)>K a1(H 2CO 3)>K a (HClO),所以HClO 、H 2CO 3 、H 2SO 3三种酸酸性由强到弱的是H 2SO 3> H 2CO 3>HClO 。

(3)
向23H SO 溶液中加入()2Ba OH 溶液时,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水,则溶液中()+
c H 减小,()2-
3c SO 减
小。

(4)
足量的23H SO 溶液和3NaHCO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二氧化碳和水,主要离子方程式为H 2SO 3+HCO 3-
=CO 2↑
+HSO 3-
+H 2O ;NaClO 具有强氧化性, H 2SO 3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氯
离子,足量的23H SO 溶液加入NaClO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 -+23H SO =Cl -+SO 24-
+2H +。

(5)
向10.1mol L -⋅的HClO 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此时混合溶液中()
+1
c H =0.05mol L -⋅,则结合物料守
恒、HClO 的电离常数,存在+a 8(ClO )(H )(ClO )0.050.1(HClO)(ClO )2
=4.010c c c K c c ---
-⋅=⨯⨯=-,则溶液中()
-c ClO =84.010-⨯1mol L -⋅。

21.(1) 3CH COOH = <
(2) 233
322H SO HCO HSO CO H O --+=+↑+ < 根据物料守恒,说明溶质是3NaHSO ,3NaHSO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2233c(H SO )c(SO )-
<
(1)
①相同pH 的酸加相同体积的水稀释时,“酸性越弱pH 变化小”,故II 为CH 3COOH ;
②酸抑制水电离,因为a 和b 氢离子浓度相等,故抑制水电离程度相同,故水的电离程度a=b ;
③等体积等pH 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酸相比,弱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更大,能中和更多的NaOH 溶液,故1V <2V ; (2)
①由题意可知“a123a123a223()()K H (SO K H CO K H )SO >>”,因此23H SO 在反应后应变为“3HSO -”而不是“23SO -
”,故反应为
233322H SO HCO HSO CO H O --
++↑+;
②根据物料守恒,说明溶质是3NaHSO ,3NaHSO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2233c(H SO )c(SO )-
<。

22.
(1)NaF CO 2-3+H 2S =HS -+HCO -
3 (2)10-1.2 (3)= 10-6 (4)8 【分析】
(1)①酸的电离程度越大,其所对应的盐溶液中的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小,HF 在这几种酸中酸性最强,F -的水解能力就最弱,当pH 相同时,说明盐溶液中的氢氧根一样多,所以NaF 的浓度最大; ②列出题目表格中所给出的几种酸的酸性顺序,根据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可以写出方程式; (2)当c (HA)=c (A -)时,此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就是K a 1;
(3)①图中b 点为中性点,氢离子和氢氧根浓度相同,再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出铵根和氯离子也相等;②氨水溶液中
的氢离子来自于水的电离,pH=10,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为10-10;氯化铵溶液中的氢离子来自于铵根的水解,pH=4,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为10-4;
(4)已知氢氧化锌的K sp和溶液中锌离子的浓度,根据溶度积公式可以求出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再根据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相乘为水的离子积,可以求出pH;
【详解】(1)图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酸性HF>H2C O3>H2S>H C O3->HS-,对应盐的水解程度F-<H C O3-<HS-<C O32-<S2-;
①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NaF、Na2CO3、Na2S,水解程度越大的溶液浓度越小,则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F>Na2C O3>Na2S,即NaF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
②酸性HF>H2C O3>H2S>H C O3->HS-,则将过量H2S通入Na2CO3溶液,由强酸制强酸可知反应生成NaHS和NaHCO3,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
3
+H2S=HS-+HCO-3;
(2) 由二元弱酸H2A溶液中的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图知,当pH=1.2,即c(H+)=10-1.2mol/L
时,溶液中c(H2A)=c(HA-),此时H2A的电离平衡常数K1=
()()
()
2
H HA
H A
c c
c
+-

=10-1.2;
(3)①b点时溶液pH=7,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H4+)+c(H+)=c(C1-)+c(OH-),可知c(C l- )=c(NH4+);
②常温下,pH=10的氨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10-10mol/L;pH=4的NH4C1溶液中,水的电离被促进,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10-
4mol/L,pH=10的氨水与pH=4的NH4C1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
10
4
10
10
=
-
=10-6;
(4)常温下,K sp[Zn(OH)2] =1.0×l0-17=c(Zn2+)×c2(OH-),其中c(Zn2+)=10-5 mol·L-1,则c (OH-
L-1=
10-6mol·L-1,此时溶液pH=8,即应控制溶液的pH>8,可使Zn2+沉淀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