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专题复习(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反应综合计算的解题技巧专题复习
化学反应计算的常用解题技巧或方法: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差量法等1、守恒法
守恒法可以简单理解成变化前后某一量保持不变或相等。
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种原子的总数、某种元素的质量等都必须守恒。
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他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地建立等量关系,从而达到速算效果。
(守恒法往往和关系式结合使用)
【典例解读】
例1:有一Fe和Fe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80%。
取该混合物7.0g,加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A、7.6g
B、15.2g
C、20.0g
D、40.0g
(变式训练1)向10.7 g 镁、铝、锌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 g,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
获得固体质量为()
A、15.5 g
B、20.3 g
C、25.1 g
D、39.5 g
(变式训练2)将24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结晶,干燥,得到48g固体。
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1g
B、0.5g
C、1.5g
D、2g
例2: 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2.4g该金属样品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0.2gH2和无色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样品中一定含有Mg B. 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C . 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12g D.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例3: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向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5g二氧化锰固体,充分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称得剩余物的质量为101.3g,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 B、10.7% C、11.1% D、20%
(变式训练3)某同学取8 g 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 g 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为( )
A.70%
B.40%
C.30%
D.60%
(变式训练4)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KOH和K2CO3两种溶质,向其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7.3%的稀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且溶液呈中性,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
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7.45g B.14.9g C.5.6g D.13.8g
例4:向某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氯化钡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
2、极值法
极值法就是运用数学上求极值的思想,将问题从两个极端(最大和最小)去思考,求出一个区间,在化学上常用于分析不确定成分的混合物的质量。
例5:向200.0 g AgNO3溶液中加入m g Fe和Cu的混合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32.4 g固体。
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的质量是167.6 g
B.m的取值范围是8.4<m<9.6
C.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气体生成
D.原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5%
(变式训练5)现有一包由6.5 g锌、5.6 g铁、6.4 g铜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烘干,测得滤渣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
A、49.6 g
B、34.8 g
C、32.7 g
D、18.5 g
3、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由数学中的平均值的概念引申而来,在化学上常用于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例6: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例7:现有不纯的氧化铜样品16 g,所含杂质可能是氧化铝、氧化镁、木炭粉、氯化钠。
向其中加入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没有固体剩余。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
B.原固体样品中肯定含有氯化钠
C.反应生成3.6 g水
D.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变式训练6)有一不纯的Na2CO3样品,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FeCl3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0.6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4.48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杂质一定有FeCl3和CaCO3
B. 杂质一定没有NaCl
C . 杂质可能是K2CO3、CaCO3、NaCl组成的 D. 杂质可能是K2CO3和NaCl组成的4、差量法
化学反应前后若固体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发生改变,则其变化量与物质成分发生的变化有关,结合化学方程式分析有关变化量,列比例式计算。
例8:将CO通过12g灼热的CuO,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4g,求生成的CO2的质量。
(变式训练7)将铁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A、稀盐酸B、稀硫酸C、氯化钠D、硝酸银
例9:为了回收硫酸铜废液中的铜,称取m kg铁粉与一定体积的硫酸铜废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的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再将该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m kg。
则整个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质量之比为( )
A、80∶7
B、80∶49
C、10∶7
D、8∶7
(变式训练8)将10 g氧化铜粉末加入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 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 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a的取值范围:a≥8
例10: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比等于气体分子个数比。
现有20 mL O2、CO、CO2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状态,体积减小了2 mL,再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又减少了10 mL,最后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原混合气体中O2、CO、CO2的体积比可能是()
A、1∶6∶3
B、3∶5∶2
C、3∶1∶6
D、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