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州伞秧歌地域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州伞秧歌地域环境
蒲州属于晋南地区,古称蒲坂,传为舜都。
汉代建县,清代改为永济。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东接运城市,西靠黄河,与陕西省为邻,北于临猗,南于芮城相交。
本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摄氏度,交通十分方便,南通蒲铁路贯彻东西,同时有运风两条干线,与铁路并行。
永济市古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接连处的西端,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
永济在南北朝时期隶属泰州、蒲州,唐朝两建中都,蒲州为六大雄城之一。
清雍正年间设置永济县名。
永济地处山、塬、河的交汇处,山与河之间为长条平川,黄河川道区有阶地、滩地和水面,东北侧为河水冲击平面,地形复杂,南高北低,东西狭长,北部为平川,地势平坦,是运城盆地的一部分。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遗址、宝寺名刹、名人故里、山川名胜多大140处,是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的龙头。
公元721年(唐开元九年),在蒲坂设立河中府管辖黄河两岸山西、陕西大片土地,政治地位提高,成为全国十六大雄城之一。
唐玄宗认为蒲坂是京都长安和河东之间的交通枢纽,有将蒲坂提升为主中都,与西京长安、东京汴梁(洛阳)同等重要的地位。
唐开元12年玄宗李隆基亲自下令兵部尚书张说主持,将原来用竹纤维系在蒲津关上的浮桥,改造为铁索浮桥,而且两端用重达十几万斤的铁人、铁牛、铁山稳固拉制浮桥。
克服黄河天斩,方便往来,于是学者、商人、游人纷纷接踵而至,由此,蒲州地区繁荣起来。
如今的蒲州属永济市一个镇政府的所在地,向西八里处有我国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耸立在黄河岸边,东往五里地有蜚声中外的爱情圣地——普救寺,建立在峨瞇源头上。
中条山坐落于鹳雀楼的南边,附近有与普救寺中的莺莺塔相称姊妹的万古寺宝塔。
向北是黄河滩涂,周边一眼望去是一片麦田。
这里从古到今就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