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我国“工业智能机器人”怎样突破国际重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我国“工业机器人”怎样突破国际重围?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虽然堪称全球最大,但是,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大而不强。
我国企业主要扎堆于中低端,缺少核心技术,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以下。
那么我国机器人产业应该如何突破重围,走出低端,由弱变强呢?
我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此前著文提及: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
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我国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经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对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尽快出台工业机器人的专项发展规划。
我国应由工业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尽快出台针对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围绕市场需求,制订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研发及推广应用的基本方略和技术路线图,将掌握关键技术、强化制造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等作为重要任务,着力完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
二是加强创新驱动,着力突破基础理论、核心专利技术和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目前,我国各地的工业机器人投资和承接海外转移都集中在本体制造环节,存在低端锁定的风险。
未来应根据主机厂的实际技术需求,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开展核心部件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解决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两张皮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