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汛期重庆市自然灾害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汛期重庆市自然灾害趋势分析
一、2020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一)总体预测。

2020年汛期(5-9月),预计我市气温偏高、旱涝并存、涝重于旱。

降水南多北少,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均略重于常年和去年。

气温偏高:全市汛期平均气温总体较常年同期偏高约0.2Y, 较去年同期偏高0.7^0
降水偏多: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较去年同期偏多3成;有9-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略多于常年(6-8次)和去年(1。

次)。

干旱偏重:盛夏7月中旬开始,大部地区有25-30天轻到中度气象干旱,较常年(20-30天)偏多约5-8天,较去年偏多约8—10 天°
主汛期(6-8月)影响我市各主要流域降水趋势。

长江上游四川境内干流及重庆江津至长寿段降水偏多1~2成,岷沱江流域和乌江流域降水偏多1〜3成,嘉陵江流域偏少1~2成。

长江上游、岷沱江流域和乌江流域出现较重汛情和洪涝灾害的风险大。

二、汛期主要灾害趋势预测
(一)气象灾害。

2020年汛期我市暴雨洪涝、气象干旱和高温均较常年和去年略偏重。

春末、夏初偏南大部地区有6天左右的低温连阴雨时段,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3成;汛期预计有9-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

(二)洪水灾害。

2020年汛期我市洪水灾害防御形势较为严峻。

长江、乌江干流防范过境洪水压力重于嘉陵江流域,主城区、江津、南川以及武隆、彭水压力较大,过境洪水易发时段预计在6~8月。

受长江下游洪水影响,三峡重庆库区将发挥拦蓄、调峰、错峰作用,库区水位偏高,受长江顶托影响,部分中小河流防洪压力较大(如
巫溪大宁河、巫山官渡河、跨万州及云阳的磨刀溪流域等),防范重点时段在6-8月。

表3 2020年重庆境内洪水灾害趋势分析表
表4 2020年长江上游主要控制站汛期最高水位预报表
(三)地质灾害。

2020年全市区域性大雨开始期较常年和2019年均偏早(4 月上旬),汛期区域性暴雨次数预计多于常年和去年,汛期我市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常年和2019年偏高。

此外,综合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历史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地质情况分析,2020年汛期(第二季度甚至更长时间)重庆市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存在发生3-4级地震的可能,须重点关注荣昌、石柱等地。

(四)森林火灾。

7-8月是我市全年森林火灾多发期,从发生地点看,高温伏旱期内缙云山脉的璧山区、沙坪坝区区域,中梁山脉的九龙坡区区域,铜锣山脉的渝北区以及渝南部纂江区(含万盛经开区)部分区域为林火高发地。

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看,沿江河谷地区(万州区、江津区、涪陵区、开州区、云阳县、奉节县)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从森林火灾发生分布地类型看,全市森林火灾高风险区为离城镇村社较近的林区以及山脉海拔在500-1000米内的林农交错区。

从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概率看,渝东北、渝东南部分森林资源较大区县(奉节、
巫山县、巫溪县、彭水县、酉阳县)在低海拔区发生的森林火灾极易引发重特大灾害事故。

(五)农业病虫害。

预计2020年汛期高温干旱均略重于常年和去年,农业自然灾害可能偏重发生。

5月下旬、6月中旬,我市偏南大部地区有6天左右的低温阴雨时段,影响部分大田农作物苗情质量。

过境洪水可能会影响沿江两岸农业生产,冲走浅滩土壤,毁损部分耕地,造成较大农业经济损失。

伏旱和高温热害不利于作物产量形成,甚至造成植株萎篇死亡。

(六)生产生活重点领域影响。

交通运输。

今年旱涝并存,降水偏多,特别是汛期极端天气必然对交通行业安全生产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建设领域复工笈产较晚,风险叠加、监管难度将持续加大。

建设施工。

5-9月,长江上游、岷沱江、乌江以及嘉陵江流经区县,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区县受区域性暴雨天气影响易发洪涝灾害,在建涉水、跨江工程项目和位于山区、地质灾害点影响区域内的在建工程项目可能此影响,易发生坍塌、高坠、溺亡等事故。

内涝易发期,主城、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降水偏多,城市内涝点周边的在建工程项目易发生触电、溺亡、坍塌等事故。

从7月中旬开始,重庆大部尤其是中部和东北部较常年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在建工程项目易发生中暑、高坠、物体打击等事故。

城市内涝。

汛期重点隐患区域以部分城乡结合部和相关重要排水设施为主。

汛期频繁的短时强降雨天气极易引发道路积水,造成交通缓堵。

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泵站、配套沿江箱涵、管网通常沿江靠江而建,地势较低洼,易因暴雨引发内涝,发生次生灾害。

文化旅游。

今年汛期雨水偏多,渝东南、渝东北地区高山峡谷景区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灾风险较大。

强降雨、洪涝、大雾、大风等极端天气给长江游轮、两江游游船、磁器口景区等带来较大风险。

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270多个高风险娱乐项目特种设施设备长时间停运,安全风险隐患较高。

三、对策建议
(一)压实各级责任,加强排查整改。

坚持防疫、防灾两手抓,严格落实党政领导、部门监管、企业单位主体责任。

常态开展“日周月”排查,严格落实各级尤其是基层监测巡查人员责任。

(二)强化值守调度,加密会商预警。

严格汛期24小时领导
班和值班制度,增强值班值守力量。

努力发挥好各级“1委4指” 综合协调作用,联合气象、水利水文、规划自然资源、林业、地震等部门,定期通报监测信息,有序会商,科学研判、及时预警。

(三)抓好重点关键,做好灾害防控。

防汛抗旱。

各级水利部门要严防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

严密关注琼江、纂江、大溪河、普里河、东河、濯水河、梅溪河、阿蓬江、酉水河等9条中小河水位超警、超保情况,其涉及的11 个市级防洪薄弱点所在区县尤其要加强防范。

6〜8月,纂江、酉阳、秀山、武隆等区县山洪灾害较重的区县要重点加强监测防范。

各级防办在加强汛期工作统筹部署地同时,要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做好水库联合调度、组织群众避险等工作。

同时,要充分利用降水期,统筹做好蓄水抗旱工作。

地灾防治。

各级规划自然资源部门要压实“四重”网格员岗位责任,按照要求开展巡查排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要严密关注降水、地震信息,遇突发险情、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开展先期处置,科学实施抢险救援;要加快推进智能化监测预瞥项目和详细调查、精细化调查项目,提高监测预警精度准度,提前发现潜在隐患点并纳入监测预警体系;要加快威胁学校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进度,做好施工期间安全监测和安全监管。

森林防火。

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每个区县建设不低于15人的国有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实现重点林区森林火灾初期处理专群结合、以专为主。

统筹推进林火视频监控系统
建设,每个区县至少建设5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指导区县全年建设完成100个森林防火标准化检查站。

气象灾害。

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用长期、中期、
短期、短时、临近预测预报预警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做好滚动订正
预报预警,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号,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动会商,共
同做好防范工作。

针对冰雹和雷电灾害,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消雹
和重点场所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农业病虫害。

农业部门要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加强核灾
查灾力度,强化灾后技术指导。

(四)落实安全责任,保障生产生活。

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严密关注气象信息,积极参与、开展雨情会商,及时做好防控措施,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要重点强化针对暴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发布和应急救援准备,尽力防控灾害次生事故,减少损失;建设施工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根据灾害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管控措施,预防发生次生事故;要特别针对今年防汛严峻形势,开展在建大型跨江桥梁汛前涉水大临建设施专项检查,在主汛期到来前,充分利用近期水位低、晴好天气和临时设施设备出水的优势时机积极开展洪峰过境防范应对工作;要对城市管网截流干管进行全面普查清理,特别是加强截流干管的地质、洪涝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因灾致
损导致的安全事故。

文化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游客集散地等重点区域、场
所的管理,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与提示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要针对高
温汛期特点,高温天气采取控黄、限产、降负措施,合理组织生产降低安全风险。

认真落实防洪、防汛工作要求,加强危化企业地灾、洪灾风险监测,及时处置和避让地灾、洪灾。

煤矿监管部门要督促煤矿企业在暴雨、洪水期间,对井田范围内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维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河流、湖泊、水库、涵闸、堤防工程等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上报。

(五)提升业务素质,推进防减救能力。

各领域要应针对防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急专家、受威胁群众等不同培训对象,组织不同培训内容的培训会议,提升“专常群”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要加强专业领域信息化项目建设,配足配强技术装备,坚持需求导向,推动防治装备现代化。

要结合“5・12”主题宣传日,广泛开展防灾识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增强全社会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