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历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本统一拉伯半岛②创建伊斯兰教
③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定麦加为伊斯兰教圣地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2.“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材料中的措施出自
A.梭伦改革B.法兰克王国土地改革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3.《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
”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4.下图为日本电影《大化改新》的剧照,某历史兴趣小组几个同学观看后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当时日本的服装效仿我国唐朝
B.剧照上的建筑依稀可以看出长安的风格
C.大化改新使日本开始步入文明社会
D.日本仿照唐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5.SIS组织(译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是一个活跃在中东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该恐怖组织宣称自身对整个穆斯林世界拥有权威地位。
该组织信仰的宗教是
A.基督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
6.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据此可知,日本这一“改新”的主要特点是
A.独创新法B.生搬硬套C.兼收并蓄D.盲目排外
7.如图是如今常用数字符号的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做出独特贡献的是
A.古埃及人B.古巴比伦人C.古罗马人D.阿拉伯人
8.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同时建立的
B.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
D.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9.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权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
A.国家法院B.庄园法庭
C.元老院D.公民大会
10.某历史兴起小组在研学旅行时,到达目的地麦地那,参观了清真寺,了解了穆斯林的生活习俗。
该研学旅行的主题与哪一宗教有关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1.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发动宫廷政变B.实行幕府统治C.建立庄园D.大化改新
12.日本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
A.将军B.农民C.农奴D.武士
13.阿拉伯帝国时期,政府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奉行的文化政策是
A.开放B.封闭C.扩张D.保守
14.“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
”下列选项与
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大化改新
C.纸币
D.明治维新
15.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赢得了人心。
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是
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个人魅力
D.宗教信仰
16.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阿里巴巴以排名第23位居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上。
该网站名称出自哪个国家(地区)的民间故事集?()
A.古代希腊B.古代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阿拉伯17.穆罕默德完成的双重历史使命是()
①创立伊斯兰教②出走麦地那③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8.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脍炙人口,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的是()
A.《天方夜谭》B.《医学集成》C.《医典》D.《古兰经》19.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
“他”指
A.希腊人B.阿拉伯人C.罗马人D.苏美尔人
20.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阿拉伯文学代表作品是 ( )
A.《伊利亚特》B.《奥德赛》
C.《一千零一夜》D.《俄狄浦斯王》
21.对比图示中的两种钱币,可以认识到
A.日本国家缺乏技术创新公B.日本铸造工艺优于唐朝
C.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D.日本全面使用中国汉字
22.要了解古代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人文风俗应该阅读的典籍是
A.《荷马史诗》B.《医学集成》C.《天方夜谭》D.《权利法案》23.“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被改进的数字系统后来传入欧洲,代替繁杂的罗马数字,使人类的计算体系发生深远变革,”材料评述的是( )
A.公历由来B.阿拉伯数字
C.罗马数字D.计算机网络
24.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掌握实权
B.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C.缓和了矛盾,稳定了政局
D.引进了中国的先进制度
25.下面的摘录笔记评述的是
古代日本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它是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A.大化改新B.伯里克利改革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文要求按时间顺序排列穆罕默德经历的重大活动,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622年,出走麦地那,并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妥协,633年左右,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内容“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C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分给公民”无关,A排除;法兰克王国土地改革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分给公民”无关,B排除;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与题干内容无关,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传入日本。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大化改新。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奴隶制社会也是人类进步的文明社会,故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东”“对整个穆斯林世界拥有权威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安拉”。
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所以题干中的ISIS组织信仰的应该是伊斯兰教,D项符合题意;A项诞生在巴勒斯坦地区,B项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C项诞生在古印度。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以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为典范,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进行了大化改新的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了封建社会,据此可知,日本这一“改新”的主要特点是兼收并蓄,C项符合题意;独创新法和盲目排外没有学习外来事物的内容,AD项不符合题意;生搬硬套是盲目学习外来事物,不强调内在的事物,B项也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题干的意思,大化改新是在学习唐朝的基础上,日本本身也保
留了自己的特点,属于学以致用,兼容并蓄,其他几个词语都不全面,可排除。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D符合题意;古埃及人和阿拉伯数字无关,A排除;古巴比伦与阿拉伯数字无关,B排除;古罗马人对阿拉伯数字无关,C排除。
故想D。
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尚未形成统一国家;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610年,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
8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是同时建立的。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庄园法庭是西欧封建割据时期设立于领地内的法院,审理陪臣之间及依附农民的案件。
在封建时代的欧洲,如果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等,有权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庄园法庭,故B符合题意;ACD 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封建时代的欧洲、有权处罚这些侵犯领主利益行为的机构”是解题的关键,庄园法庭是西欧封建割据时期设立于领地内的法院,审理陪臣之间及依附农民的案件。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麦地那、清真寺”可知,此内容与伊斯兰教有关。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伊斯兰教;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630年,兵临麦加城,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故C符合题意;佛教、基督教、道教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股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麦地那、清真寺”是解题的关键,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630年,兵临麦加城,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646年开始,日本仿照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故D符合题意;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确立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故A不符合题意;幕府统治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有形式,是天皇大权旁落的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建立庄园,并形成武士集团,为随后幕府统治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随着庄园势力不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地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政府鼓励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帝国奉行了开明文化政策,A符合题意;BC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中国隋唐进行的一次封建制改革。
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
权的天皇制封建制国家,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在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的易错项是D。
注意区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各部落的重要纽带,而正是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伊斯兰教,号召人们信仰真主,才统一了阿拉伯半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现实热点,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文化掌握情况。
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
【详解】
依据题干给出的“阿里巴巴”,结合所学可知,阿里巴巴出自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均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经典故事.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10年,穆罕默德开始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630年,兵临麦加城,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袖。
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仔细审查①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脍炙人口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因此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丰碑”的是《天方夜谭》。
选项A符合题意;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
BC排除;《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D 排除。
故选A。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代著名连接欧亚大量的是“丝绸之路”。
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间,有不少阿拉伯人。
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如指南针等,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他们把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阿拉伯数字”传到世界各地。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知,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是阿拉伯人,故选B。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C正确。
ABD都是古希腊文学代表作品,排除。
故选择答案C。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唐朝始铸于621年的开元通宝是圆形方孔钱,日本始铸于708年的和周开宝同样也是圆形方孔钱,说明日本的铸币样式借鉴了中国的铸币样式,体现了日本文化受到唐朝影响, C正确;图示体现不出ABD的内容,排除。
故选C。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C正确;《荷马史诗》是了解希腊早期社会的主要文献,排除A;《医学集成》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排除B;《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法律文献,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D。
故选C。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花刺子密改进印度数字、0符号和十进位法”可知评述的是阿拉伯数字。
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B 符合题意;AC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B。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实质性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据“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符合题意;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雅典,B排除;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与日本无关,C排除;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与日本无关,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与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