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亩】,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版筑】,
【筑】,
3、【管夷吾举于士】【士】,
【举于士】,
4、【百里奚举于市】【市】,
5、【饿其体肤】
6、【空乏其身】
【空乏】,
7、【行拂乱其所为】
【拂】,【乱】,
8、【动心忍性】
9、【曾益〕【曾】,10、【恒过】
11、【衡于虑】【衡】,
12、【作】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发】,
【喻】,
14、【入】
15、【法家拂士】
【拂】,
16、【出】
17、【敌国】【敌】,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
叔叔敖游于郢①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②。
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③以听,方术④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
耦世接俗⑤,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
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日:“期思⑥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
王必用之,臣不若也。
”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⑦”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⑧霸。
此沈尹茎之力也。
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①:古代楚国都城。
②声问不知,修行不闻: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解。
③说义:陈说道理。
④方术:所持方策。
⑤耦世接俗:随顺社会,附和世俗。
⑥期期思:孙叔敖的故乡。
⑦舆:车。
⑧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又称称荆庄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王舆迎叔敖以.衾拥覆
B.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辍耕之.垄上
C.征于.色所恶有甚于.死者
D.吾将为.子游士士卒多为.用者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2)荆王欲以为.令尹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所以动心忍性
(2)此沈沈尹茎之力也
4.【甲】文中孟子认为避免国家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5.【乙】文中强调国君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发】,兴起八指被任用。
【亩】,田地。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举】,选拔、任用。
【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
【筑】,捣土用的杵。
3、【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4、【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空乏】,财资缺乏。
7、【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8、【动心忍性】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9、【曾益〕增加。
【曾】,同“增”。
10、【恒过】常常犯错误。
11、【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12、【作】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征】,征验、表现。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14、【入】指在国内。
15、【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16、【出】指在国外。
17、【敌国】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
叔叔敖游于郢①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②。
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③以听,方术④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
耦世接俗⑤,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
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日:“期思⑥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
王必用之,臣不若也。
”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⑦”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⑧霸。
此沈尹茎之力也。
功无大乎进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①:古代楚国都城。
②声问不知,修行不闻: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了解。
③说义:陈说道理。
④方术:所持方策。
⑤耦世接俗:随顺社会,附和世俗。
⑥期期思:孙叔敖的故乡。
⑦舆:车。
⑧庄王: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又称称荆庄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以.王舆迎叔敖以.衾拥覆
B.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辍耕之.垄上
C.征于.色所恶有甚于.死者
D.吾将为.子游士士卒多为.用者
【解析】A两个“以”都是“用”“拿”的意思。
B助词,的;动词,到、往。
C 在;表示比较。
D替;被。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被任用。
(2)荆王欲以为.令尹为:担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所以动心忍性
翻译:借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2)此沈沈尹茎之力也
翻译:这是(凭借)沈尹茎的力量。
4.【甲】文中孟子认为避免国家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答:内有法家拂士,外有敌国外患。
5.【乙】文中强调国君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答:举荐贤能,任用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