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课件:8.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分析预测
1.命题分析 本专题中,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常见的考 查形式。选择题一般是2~6分,非选择题一般是3~10分。 有对某一成分或理化性质的单独考查,有对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综合考查,也有与神经调节相联 系的考查。 2.趋势预测 预计2020年的高考试题仍会以生产生活实 际、科技新进展为背景,以图表、曲线为知识载体,以实 验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探 究能力。
如血浆中含
组织细胞 较多的蛋白
共同构成人 体内环境,
质,而组织 基本的化学
淋巴
淋巴管
淋巴细胞 液和淋巴中 成分相近 吞噬细胞 蛋白质很少
《三维》134页表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盐溶液 。
3.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分析: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 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和氧气; 各种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各种功能性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
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 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外 食物 血液循环
界 环 境 中 的 物
消化系统
O2 呼吸系统
CO2 尿素等
循 环 系 统
血浆 淋巴
淋巴循环 质 皮肤、泌尿系统
内环境
组 织 液
体 内 细 胞
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直接排放到内环
境中,再通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排出体外
B.食物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需要消化系统
和循环系统参与运输
C.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经
过9层生物膜
D.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细胞可通过自由扩散的
方式直接吸收O2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练习:在人体内,下列哪些过程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的生理生化反应?( )
(1)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2)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3)丙酮酸氧化分解
(4)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5)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6)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过程 白质的水解过程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练习:在人体内,下列哪些过程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的生理生化反应?( )
(1)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2)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3)丙酮酸氧化分解 (4)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5)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6)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素养大提升 方法1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生理过程的判断 方法2 内环境稳态及失调现象的分析 方法3 内环境稳态过程的综合分析 易错1 对体温调节机制的认识模糊不清 易错2 对水盐调节把握不准确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血浆
[技巧]区别两管方法: 毛细淋巴管有盲端,毛细血管无盲端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双向渗透
毛细血管动脉端
血浆
组织液
毛细血管静脉端
左右
单 透过
回 锁骨

下静 脉处
淋巴
向 毛细 渗 淋巴 透管
内环境
方法1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生理过程的判断
2.根据液体位置判断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2)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3)组织水肿的成因分析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组织间隙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原
因如图所示:
拓展归纳:
组织水肿的原因:
血浆渗透压降低 或者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⑴营养不良蛋白质少 ⑵肾炎使蛋白质排出 ⑶过敏反应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 ⑷淋巴管堵塞使淋巴回流受阻 ⑸局部细胞代谢旺盛,导致代谢产物增加;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2 [2019江西吉安模拟]在人体细胞外液中有很
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不包括( )
A.催化肽键形成
B.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C.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降低血糖浓度
2.A 肽键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存在 于细胞内。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存在于血浆、组织 液等中。B细胞在抗原和淋巴因子共同刺激下增殖和分 化,抗原和淋巴因子都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胰岛素能 降低血糖浓度,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分析: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血红蛋白、核酸、载体、 呼吸酶等
外界环境:如尿液、泪液、汗液、各种消化液等
(人体内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
(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激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⑬受体 ②③⑤⑦⑧⑪⑫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4.归纳法判断生理过程是否发生在内环境中
项目
生理过程举例
发生在内 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中和反应,如乳酸与碳酸氢
环境中的 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生理过程 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不发生在 细胞内的代谢:细胞呼吸过程、酶和激素等物 内环境中 质的合成过程等
的生理 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
所处内环境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淋巴、组织液 血浆 淋巴、血浆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②③⑤⑦⑧⑪⑫ ①血红蛋白 ②尿素 ③CO2 ④麦芽糖 ⑤激素 ⑥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⑦氨基酸 ⑧抗体 ⑨载体 ⑩消化酶 ⑪神经递质 ⑫淋巴因子 ⑬受体
(4) ××√×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血浆中约有90﹪为 水 ; 蛋白质(约7%-9%) 无机盐(约1%)
其余10﹪是 血液运送的物质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细胞 外液 存在部位
不同点 细胞 化学成分
相同点
红细胞
血浆 血管中 白细胞 化学成分含 都属于细胞
血小板 量有所差异,外液,
组织液 组织间隙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图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⑴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渗透压的大小:
溶液浓度越高,溶质微粒越 多 ,对水的吸引力 越 大 ,溶液渗透压越 高 。
⑶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 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NO2
呼 吸
O2
循 环
CO2
系 统
CO2
系 统
淋巴 血浆
组 织
O2 细胞
液 CO2
2.(教材必修3 P6二拓展题改编)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 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
D 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说明: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770KPa,相当于细胞内 液的渗透压,其等渗溶液为0.9%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
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浓度过高、 过低有何后果?
2.图解血浆pH调节的过程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酸碱度 血浆pH维持在7.35 ~ 7.45之间;
(1) (2)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下图为四种液体之间的关系, 请推断其名称: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析图突破口: 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 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细胞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1.C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 巴。一般情况下,因组织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细胞内,所以③中 的CO2浓度高于②中的,CO2由③向②中扩散,A错误。构成a、d结 构的细胞分别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它们所处 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错误。淋巴细胞 在骨髓或胸腺中成熟以后,进入外周淋巴组织(淋巴结、脾脏等),而 淋巴起源于组织液,又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因此 在淋巴和血浆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C正确。血红蛋白不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若人体出现病理性溶血,即红细胞破裂,其中的 血红蛋白进入血浆,则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D错误。
与含有的 HCO3-和HPO42- 等离子有关 缓冲对: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⑴当机体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等物质,进入血液时:
进入肝脏参与代谢
乳酸 + NaHCO3
乳酸钠 + H2CO3
H2CO3 → H2O + CO2 (呼吸运动排出)
⑵当食物中或细胞代谢中产生的碱性物质如Na2CO3
(3)目前普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如何
维持体温的恒定。
在神经系统等的调节下,血管壁舒张,血流量 增加,增加散热,皮肤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进入血液时:
Na2CO3 + H2CO3
肾脏
2NaHCO3 排出
三、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约770KPa
2.酸碱度
血浆pH维持在7.35 ~ 7.45之间;
与含有的 HCO3-和HPO42-
3.温度:37℃左右
等离子有关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2.利用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稳态突破内环境稳态失 调问题 (1)理化性质失调
高三第一轮复习
必修3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要求】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核心素养聚焦
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 平衡的生命观。 2.科学思维——分析体液各成分间的相互转化,建立思维 模型,培养科学思维习惯。 3.科学探究——进行探究“维持人体pH稳定的机制”等 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4.社会责任——理解内环境稳态失调与疾病的关系,培养 人体健康,培养社会责任。
稳态的实质(具体表现):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 动态平衡 中。
基础(前提):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 ,是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尿毒症。
三、稳态的调节机制
1.主要调节机制: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 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 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1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 表示结构,①~④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O2能向③中扩散 B.构成a和d的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C.在①和④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 D.若人体出现病理性溶血,①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组织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淋巴
细胞内液
体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浆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 约占1/3
组织液 淋巴 其他(脑脊液)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的概念: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联系?
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一成不变的吗?
外界环境因素变化 变化原因: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
思考:内外因素影响下,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会剧烈变化吗?
二、内环境的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 器官、系统 , 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可引起组织水肿 B.血浆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答案 C
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D.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
2.下列稳态失调与相应疾病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 A.人的A.尿毒症——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