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特点: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将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转化。
1、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2、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
(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
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②个体经济(资本主义性质)③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义性质)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带有社会主义性质)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主要矛盾:
(1)1949-1953: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1953-1956: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两重性):
(1)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谈谈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始末?如何评价?
始末: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列宁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逐步过渡形式和改造内容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营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分别采取“四马分肥”和“定息”的利润分配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包括两个方面
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同,对民族资产阶级分子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a.采取“包下来”的政策
b.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
c.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
4.结果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至此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 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评价:
1.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③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2.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现实可能性
①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物质基础
②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抗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重要依据
③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和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依据
④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3.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客观依据
①实现工业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与先
决条件。
②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社会生产力的
客观要求。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要求,也是迅速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要求。
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了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
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互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和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互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