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筑(中华书局新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y text
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 水利工程示意图: 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 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②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 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两大功 能? 飞沙堰、宝瓶口、分水鱼嘴
都江堰 秦国蜀守李冰
③你认为这项工程的修建有 什么意义?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Party text
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C.合法经商致富 B.不隐瞒犯法行为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A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Party text
防洪和灌溉
春秋五霸
(齐桓公、齐襄 公、晋文公、楚 庄王、秦穆公)
(齐楚秦燕赵魏 韩)
战国七雄
?
战国后期,秦国最为 强大
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
赏十金
看 图
立木取信
说 故 事
一、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1)魏国——李悝 (2)楚国——吴起 (3)韩国——申不害 (4)齐国——邹忌 (5)秦国——商鞅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 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 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解析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商君”指的是谁?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商鞅 ②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 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 的死值不值得? 我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了, 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鞅是为变法而死的,他的死是值得的。
A
7.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 A.广东省 B.广西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8.都江堰的作用是( A.防洪排水 C.防洪灌溉
C
C)
B.防洪蓄水 D. 蓄水防旱
9.“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 A.李白 B.李耳 C.李斯 D.李冰
D
)
Party text
3、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惠 文王下令处死,但新法仍继续实 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支持变法 B B.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D.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商鞅变法使秦国日 益强大起来,但秦惠王 为什么将他车裂?商鞅 虽死为什么他的新法仍 得到推行?这说明了什 么?
1、因为变 法剥夺了贵族们 的既得利益,而 且守旧势力的猖 獗和统治者的昏 庸; 2、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增 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一场改革成功与否的
商鞅舌战群臣 标志不取决于主持改革者的生与死,而是取决于 该次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了。)
5.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C
)
D
Party text
6.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 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 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 A.都江堰 B.赵州桥 C.通济渠 D.永济渠
3、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顺应 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二、都江堰的修建
1、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况:
“始知李太守, 位置: 岷江中游 主持修建者: 李冰(蜀郡太守) 伯禹亦不如”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 下谓之天府也”(相关材料)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个主要部分:
分水鱼嘴 用于分洪泄水
宝瓶口
用于泄洪,同时 减少泥沙淤积
用于灌溉农田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与意义
灌溉
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防洪 意义: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
【巩固练习】
C 1.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使用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 D
励耕战,以农养战)
作用
削弱贵族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提高了军队 特权,加 战斗力,加 强中央集 强了中央集 推行县制 权 权 建立封建土 大力发展 实行土地私有制 地所有制, 以农业为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促进了经济 主的社会 统一度、量、衡 发展 经济
意义: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2、商鞅变法
秦国变法舌战图
旧 贵 族
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商鞅
意思就是治理国家,没有一层不变的道理不能墨守成 规,要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进行政治的和社会的改革。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分类 政 治 方 面 经 济 方 面
目的
内容: (核心是奖
右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 水利工程示意图: 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 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②该项水利工程主要由哪几 部分组成?主要有哪两大功 能? 飞沙堰、宝瓶口、分水鱼嘴
都江堰 秦国蜀守李冰
③你认为这项工程的修建有 什么意义?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Party text
3.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 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C.合法经商致富 B.不隐瞒犯法行为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A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实行商鞅变法 D.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Party text
防洪和灌溉
春秋五霸
(齐桓公、齐襄 公、晋文公、楚 庄王、秦穆公)
(齐楚秦燕赵魏 韩)
战国七雄
?
战国后期,秦国最为 强大
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
赏十金
看 图
立木取信
说 故 事
一、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
(1)魏国——李悝 (2)楚国——吴起 (3)韩国——申不害 (4)齐国——邹忌 (5)秦国——商鞅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 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 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解析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商君”指的是谁?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商鞅 ②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 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 的死值不值得? 我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了, 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商鞅是为变法而死的,他的死是值得的。
A
7.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 ) A.广东省 B.广西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8.都江堰的作用是( A.防洪排水 C.防洪灌溉
C
C)
B.防洪蓄水 D. 蓄水防旱
9.“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句话赞美的是( A.李白 B.李耳 C.李斯 D.李冰
D
)
Party text
3、秦孝公死后,商鞅被继位的惠 文王下令处死,但新法仍继续实 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支持变法 B B.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拥护 D.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商鞅变法使秦国日 益强大起来,但秦惠王 为什么将他车裂?商鞅 虽死为什么他的新法仍 得到推行?这说明了什 么?
1、因为变 法剥夺了贵族们 的既得利益,而 且守旧势力的猖 獗和统治者的昏 庸; 2、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发展,增 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一场改革成功与否的
商鞅舌战群臣 标志不取决于主持改革者的生与死,而是取决于 该次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了。)
5.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奖励战功 D.推行县制
C
)
D
Party text
6.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 竞赛,其中有一道题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 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 A.都江堰 B.赵州桥 C.通济渠 D.永济渠
3、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 顺应 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二、都江堰的修建
1、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况:
“始知李太守, 位置: 岷江中游 主持修建者: 李冰(蜀郡太守) 伯禹亦不如”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 下谓之天府也”(相关材料)
2、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个主要部分:
分水鱼嘴 用于分洪泄水
宝瓶口
用于泄洪,同时 减少泥沙淤积
用于灌溉农田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与意义
灌溉
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防洪 意义: 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
【巩固练习】
C 1.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使用是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 D
励耕战,以农养战)
作用
削弱贵族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提高了军队 特权,加 战斗力,加 强中央集 强了中央集 推行县制 权 权 建立封建土 大力发展 实行土地私有制 地所有制, 以农业为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促进了经济 主的社会 统一度、量、衡 发展 经济
意义: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 定了基础。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
2、商鞅变法
秦国变法舌战图
旧 贵 族
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商鞅
意思就是治理国家,没有一层不变的道理不能墨守成 规,要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进行政治的和社会的改革。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分类 政 治 方 面 经 济 方 面
目的
内容: (核心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