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实验、科研项目、真实工程的多元水力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水利工程施工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水利工程施工混合教学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dfd65e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a.png)
科技创新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1]。
,,,,[2]。
,,[3]。
,(OBE)“”“”“”,19Spady [4]。
《》,。
,,OBE [5]。
“+”,[6-7]。
,,[8]。
、,OBE ,[9]。
,,OBE ,,“”。
1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1.1课程特点基于OBE 理念的水利工程施工混合教学模式探索邓志平潘敏牛景太(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99)【摘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适应水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改善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效果,文章基于OBE 教育理念,开展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深入分析了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评价机制。
所构建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为地方高校水利类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我国地方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OBE ;水利工程施工;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4.04【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waterconservancy industry for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based on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the course,deep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urse,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links from online and offline aspects,and establishes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mechanism.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course based on OBE concept can greatly promote the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This mode can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water conservancy undergraduate cours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Key words 】OBE;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Teaching mode;Teaching evaluation※基金项目:南昌工程学院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OBE 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2019JG033);南昌工程学院2018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2018JG052)。
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探索——以水力学教学改革为例
![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探索——以水力学教学改革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9026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5.png)
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0期161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02099003)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力学课程建设及改革 ,2019年度湖南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金课 建设的教学改革研究 的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黎媛萍(1982-),女,广西梧州人,博士,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环境污染与修复相关教学研究;陈耀宁(1978-),男,湖南岳阳人,博士,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环境微生物学相关教学研究(通讯作者)㊂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探索以水力学教学改革为例黎媛萍1 陈耀宁2(1.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湖南益阳413000;2.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 要: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大潮中,水力学教学团队通过总结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评价了课程建设成效和改革亮点,阐述了以一流本科课程为目标的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包括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改革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方面,以期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㊂关键词:水力学;教学改革;一流本科课程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3198.2021.20.077 教育部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让课程优起来㊁教师强起来㊁学生忙起来㊁管理严起来㊁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㊁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㊂水力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㊁环境科学与工程㊁水利水电工程等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液体平衡和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理论性很强,内容大多抽象而复杂㊂本课程应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的知识水平包括:(1)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如理解水力学基本概念,掌握水力学基本理论和水流运动的分析方法等;(2)对工程中的一般水流问题具有分析与计算的能力;(3)掌握测量水位㊁压强㊁流量㊁流速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㊂要实现课程目标并通过改革建设成为一流课程,应主要解决五个问题:(1)学时压缩㊁内容繁多;(2)课程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3)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实验教学模式单一;(5)课程考核方法欠灵活㊂1 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1.1 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通过走访调研市政及相关行业,根据行业反馈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㊂精简传统教材中繁琐公式推导过程,重点讲解知识应用,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生产中水力学知识的融会贯通㊂1.2 构建存疑-探究-释疑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多样化采用启发式㊁切入式㊁引导式㊁随机分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发展,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㊂例如在讲解伯努利方程的意义和应用时,在上课开始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目前,云贵部分地区设施型缺水,虽已建水源工程,但由于不配套,设施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所造成的缺水㊂解决设施性缺水跟本节知识有没有关系?先把设施性缺水与本小节知识的关联问题抛给学生㊂再通过实例切入举例授课教师在设计院参加实践能力培训时,与总工关于实际工程中水力计算的对话交流引出伯努利方程在水力学中的重要性㊂以上教学设计可激发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探究的兴趣,自然切入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让学生的疑问得到解答,建立科学思考观㊂同时在相关4个核心知识点后面都设置了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心将该节知识学完,然后再回到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㊂采用切入式提问和讨论的方法对前述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引申,比如引导学生思考伯努利方程中的7项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在水力计算中各项转化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练习伯努利方程在水力计算中的应用,特别是加深对 三选 原则的印象,思考在不同应用中的不同计算技巧和共同点㊂把各方面能力综合起来,构筑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㊂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 工程搬进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㊂通过精讲多练,双向互动,在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激励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㊂1.3 加强配套实验教学改革打破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大幅提高综合性㊁创新性实验比例,实现实验教学多元化㊂通商贸教育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0期162过空置实验室预约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灵活地开展实验㊂同时依托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和产学协同育人模式,更新水力学实验设备和虚拟仿真软件,鼓励学生参与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实验,不断提高把课本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综合能力㊂1.4 构建灵活的课程考核方法实行试题库每年更新两次㊂降低课程考试分数在总评中的比例,采用随堂测试㊁课堂讨论㊁回答问题㊁实验报告㊁工程案例分析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灵活考核方法㊂2 本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通过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平均成绩逐年得到提高,挂科率降低,达到了持续改进的效果,形成一套适应新形势的水力学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㊂3 本课程教学改革亮点课程团队运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改革做过有益尝试,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采用课堂教学+微课相结合的方式㊂比如,选择一个难点知识制作名为 非恒定有压管流 水击 的专题微课,获得2017年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高等教育组二等奖㊂在此基础上,课程团队拟进一步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旨在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水力学“在课程体系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取得改革新成果,目前已立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㊂信息化课程资源有利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㊂4 以一流本科课程为目标的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以一流本科课程为目标,课程团队进一步与企业深度合作和充分交流,紧密围绕给排水热点领域共同开展‘水力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理论研究,建设思路和实施路径包括三个方面㊂4.1 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多维立体化教学资源,一是立体化教材建设,包括主教材㊁电子教案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㊁试题库等㊂二是立体化教学内容建设,引入前沿知识和教师科研课题,启发学生创新思维㊂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类自主学习资源㊂4.2 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改革教学方法推行线上线下互动混合式教学,同时运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优化教学过程㊂设立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获得专业知识的能力㊂例如,在讲解毕托管测速知识点时,紧密贴合教学内容设置随机小组讨论问题:如果没有毕托管,如何利用普通玻璃管测流速?引导学生思考几百年前工程师毕托巧妙地利用驻点原理发明了毕托管测流速,既领略了工程师前辈的智慧,也站在 巨人 的肩膀上锻炼了创新思维㊂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小组讨论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强教学中的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㊂还可以设置体验式教学,学生随机分组观摩,将课堂中心从讲台移至学生中心,通过实物和实验图片展示毕托管和文丘里管,对比两者的核心构件,学生获得视觉㊁听觉㊁触觉上的体验和刺激,引导其思考和理解如何巧妙应用伯努利方程㊂4.3 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深入挖掘蕴含在水力学课程当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对于国家城市建设㊁生态环境修复和水利工程等各方面的重要意义,逐渐树立专业荣誉感;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其认真严谨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并通过对自己今后即将从事专业工作内容与意义的了解,逐渐树立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其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㊂通过将思政教育贯穿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把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㊂5 结语在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大潮中,课程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水力学课程教学经验基础上,应进一步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法,使课堂活起来,推进‘水力学“课程改革创新,建设一流本科课程,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㊁工程实践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㊂参考文献[1]管瑶,贺兴宏.‘水力学“课程建设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7):104-105.[2]张升堂.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2017,(52):85-86.[3]杜春艳,余关龙,陈宏,等.‘水力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6):162-163.[4]刘贞姬,刘焕芳,宗全利,等. 水力学 课程多元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16,(2):15-17.[5]管瑶,贺兴宏.水力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探讨[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6):203-205.[6]初文华,张健,李玉伟,等.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 以‘水力学与泵“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0):32-33.。
水力学 教学大纲
![水力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eeeb5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5.png)
水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水力学是研究水的运动规律以及水在各种工程和自然环境中的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水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使其掌握水流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了解水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水的基本性质和水流的运动规律;2. 理解水力学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水力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 了解水力学在水利工程、水电站等领域的应用,并理解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1. 水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1.1 水的物理性质1.2 水流的基本参数1.3 水力学的基本概念2. 水流的运动规律2.1 一维流动和二维流动2.2 流态的分类和流速分布2.3 麦克斯韦方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2.4 水流动力学方程3. 水流的测量和实验3.1 水流参数的测量方法3.2 水流实验的基本原理3.3 实验室实践和水流模型试验4. 水力工程中的应用4.1 水力发电原理和技术4.2 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4.3 水道工程和渠道设计4.4 堤坝工程和防洪措施5. 河流水动力学5.1 河流流态和河道形态5.2 河流水动力学模型5.3 河流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课堂讨论等形式,提供水力学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水流实验和模型试验,加深对水力学原理的理解;3. 课外阅读:布置相关文献阅读和研究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4. 工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水利工程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和模型操作:对学生实验和模型试验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价;3. 课程论文和报告:学生撰写的课程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深度;4. 期末考核:包括笔试、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等。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水力学导论》刘大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1.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刘明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力学》王勇著,人民交通出版社3. 《流体力学》张春燕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七、课程设计学生需要设计一个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包括工程方案、设计图纸和技术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
《水力学》课程标准
![《水力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ea29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d.png)
《水力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水力学》是水利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给排水工程技术、水文与水资源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时间为大一下学期,计划安排64个学时讲授,计4个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紧密衔接,是《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水利施工》等课程的基础。
《水力学》是研究水体平衡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旨在使学生掌握水体平衡和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水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能对简单的水利问题进行水力计算。
符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监理、给排水工程技术、水文与水资源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层水利单位的工程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表达能力等,促进其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其他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
三、设计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于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遵循“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拓宽专业且反映学科特点”的原则,树立跨学科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融入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绿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深化学分制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弹性学习制度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生选择权,培养学生自我负责意识;积极探索分类招生、分流、分段、分模块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深化学分制原则;体现学生主体原则;加强实践教学原则;符合时代要求原则。
基于“互联网+”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大数据处理技术”课程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大数据处理技术”课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0ff8e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4.png)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5,2021 Sum No.5212021年第5期总第521期摘要目前学生对“大数据处理技术”课程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探索并实践一种基于超星+EduCoder+QQ的“互联网+”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这种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是在超星平台上开展理论课教学,在EduCoder平台上开展实训课教学,全程通过QQ进行答疑、交流,并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多元化激励督促机制,做到作业分层分级,加强交流互动和学习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数据课程;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平台;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Multi-blend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Internet+":Taking"Big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as an Example//GAO Qunxia Abstract Students are generally afraid of difficulties in the"Big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course.Therefore,this paper ex-plores and practices an"Internet+"multi-blend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haoxing+EduCoder+QQ.Theoretical course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Chaoxing platform,and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EduCoder platform.The whole proces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QQ question-answering and com-munication.Diversifie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multiple incentives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s,and hierarchi-cal assignments are implemented,in order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feedback,and improv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teaching quality.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big data course;teaching reform;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multipl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大数据专业。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d3f55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f.png)
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为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课程,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单一、呆板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急需进行创新和改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推广和深化,从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到智能评价系统,再到智能化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品质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并构建多元立体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如何更好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验证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目的旨在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化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智能化推荐,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堂实践探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堂实践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ae1104f78a6529647d5361.png)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堂实践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遵循“为发展儿童多元智能而教”“运用多元智能发展原则来教”的理念,不断加强学科融合,追求方法多样,注重个性发展,脚踏实地的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逐步形成了一些以发展儿童多元智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区别于其它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在教学目标上。
课堂教学目标由只注重一元智能向培养和发展多元智能的目标转变,即各学科教学过程不只局限于本学科最直接发展的智能。
学科智能发展的内涵应由传统的一元向多元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核心智能发展目标的最佳达成。
亲近智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并且能促使核心智能更充分地发展,最终使学科智能目标达成的内涵扩大,在教学形式上,由过去只重视班级整体教学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增加选择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从以下几点开展教学活动。
(一)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
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有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
人的智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并不是平均发展的,所以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千差万别。
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七种智能,智能问的不同组合表现出学生个体问的智力差异。
学校教育是否能成功,最关键的要素是在于如何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帮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多元智能说为我们寻求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各元智能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性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汲取应当习得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而应当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这三者的统一。
基于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水文地质实践教学新体系改革探索
![基于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水文地质实践教学新体系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64a4ea3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f.png)
基于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水文地质实践教学新体系改革探索作者:闫佰忠周亚红于开宁李铎李方红刘昭邱淑伟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34期[摘要] 为了提高水文地质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前瞻性,通过融合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基于室内实验室、室外实验场、校外实践基地和多种专业软件仿真模拟的“四维度”水文地质教学实践平台。
采取“虚实互补、以虚促实”的教学实践原则,扩充丰富了教学实践内容,增强了学生教学实践过程的操作性和锻炼性,完善了实践成绩评定体系,解决了教学实践场地、师生比低、资金不足的问题。
实践证明,这一平台能满足水文地质学相关课程的室内和野外实践教学要求,达到了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实践,增强学生的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预期目标,同时为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服务。
[关键词] 大数据;虚拟仿真;水文地质实践教学;新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4-0046-04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学科的战略发展方向改变以及地质行业转型的时期,对于高素质、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水文地质专业)是河北地质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优势专业,在学生培养方面已经具有完善的培养体系,但是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已不能完全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如何在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按照社会需求和新工科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整合,探索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促进水文地质实践教学改革,进而培养卓越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目前,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水文地质实践教学中。
水力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水力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ec1d3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6.png)
水力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水力学实验心得体会1此次学习能够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哲学思想的培养,并且也尝试着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采用李广信教授的授课思路和方法,抓住重点内容,努力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窍门。
这经过一个学期的水力学学习,我对于水工水力学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经历了不知水力学为何物到对水力学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的过程。
我们水工专业所学的水力学总共就分了两个大的部分,即是以水力学三大方程为代表的基础知识部分和工程实际应用部分。
在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修正系数,比如动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等等,所以有时我发现我们所学的水力学其实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不禁会慨叹“学此水力学何用?”但是,当学习6到工程实际应用部分的时候,就开始感觉到它的用处了。
虽然存在很多修正系数,不甚精确,但是用它来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却是相当有用。
到了工程实际应用部分的时候,我又发现“天呐,怎么这么多经验系数、经验公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都看不懂。
”可当我静下心来品读水力学课本时,发现所谓的经验系数经验公式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及计算得到的,而当我们需要应用的时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
那些“吓人”的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也其实并不可怕,要说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巧妙的学习,对于这些方程完全可以一笑而过。
我所说的并不是不重视水力学的学习,只是觉得学习这样一门“不精确”的学科,重点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而知识的合理应用完全在于个人的方法。
就比如说我们所学的《水利工程地质》,如果考试就考什么名词解释,填空,简答之类的毫无意义,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会有好结果。
而这次的考试就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只要把课本的知识理解了就可以去考试了,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所以“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把所学的知识忘掉后留下来的东西。
”我们要学的是学习的方法。
水力学实验心得体会2学习土力学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难的,其理论基础比较多,且又很贴近工程实际。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力学》课程教与学的思考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力学》课程教与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723ff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a.png)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力学》课程教与学的思考1. 引言1.1 水力学课程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水力学课程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为给排水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水力学课程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水力学是研究液体在不同条件下运动规律的学科,对于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水力学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水流在管道、河道等不同环境中的运动规律,为有效设计和维护水利工程提供理论支持。
水力学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水力学知识,学生可以了解水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水力学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水力学课程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水力学课程,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教育中应重视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
1.2 水力学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的意义水力学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水力学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在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所必备的重要知识基础。
通过学习水力学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水流运动规律、水力计算方法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知识,为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水力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水力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复杂的水流计算方法和理论知识,通过解题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水力学课程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水力学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水力学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水平和竞争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9篇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9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1e64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9.png)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9篇第1篇示例:水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研究水运输、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等领域必备的基础知识。
在教授水力学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案例和实例。
水力学是一个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例如水坝、水库、水电站等,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展示真实的工程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水力学领域的知识非常广泛,课程时间有限,无法涵盖所有内容。
我鼓励学生多读相关的专业书籍、论文和杂志,拓宽视野,深入了解水力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实习实践,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工程项目。
现场参观可以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水力学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加深他们对水力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我还会安排一些专业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让学生与专业人士面对面沟通、交流,拓宽专业视野。
我认为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结合多媒体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的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学术论文、专业资料的下载,方便学生学习和研究。
我还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讨论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心得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习和研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希望我分享的这些心得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水力学教学贡献更多的经验和智慧。
第2篇示例:水力学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理论和应用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水力学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
实践性教学路径研究报告(3篇)
![实践性教学路径研究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e9419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d.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实践性教学是指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探讨实践性教学路径,分析其实施策略,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践性教学路径的理论基础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能力本位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践性教学正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智能。
实践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实践性教学路径的设计1. 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实践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实习、实训、项目研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问题解决等方面。
四、实践性教学路径的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实践性教学任务。
2. 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设备和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 校企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对接。
4. 学生主体性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实践性教学路径的案例分析以某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在实践性教学路径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水力学模拟探究实训报告
![水力学模拟探究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6d37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6.png)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力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水力学模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水力学模拟软件的学习和操作,掌握水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在水力学领域的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水力学模拟软件的基本操作;2. 掌握水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4. 提高学生在水力学领域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水力学模拟软件简介本次实训主要使用的水力学模拟软件为Fluent。
Fluent是一款基于有限体积法的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化工、水利工程等领域。
2. 水力学模拟基本原理(1)流体连续性方程:流体在任意封闭曲面上,单位时间内流进和流出的质量总和为零。
(2)动量方程:描述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3)能量方程:描述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 水力学模拟基本方法(1)网格划分:将计算区域划分为有限个网格,以便于进行数值计算。
(2)湍流模型选择:根据实际流体运动特点选择合适的湍流模型。
(3)边界条件设置:设置计算区域的入口、出口、壁面等边界条件。
(4)求解器设置: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和迭代方法。
1. 熟悉Fluent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首先,我们学习了Fluent软件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包括创建项目、导入几何模型、设置材料属性、定义边界条件等。
2. 水力学模拟案例分析(1)模拟一维管流我们以一维管流为例,通过设置入口速度、出口压力等边界条件,模拟了管道内的流速分布和压力分布。
(2)模拟二维平面射流以二维平面射流为例,设置了入口速度、出口压力等边界条件,模拟了射流在平面内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
(3)模拟三维绕流以三维绕流为例,设置了入口速度、出口压力等边界条件,模拟了物体周围流场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
水力学学习心得
![水力学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d11d01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8.png)
水力学学习心得水力学是研究液体在管道和河流中流动的力学性质和规律的学科,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水力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实践应用的广泛,下面将详细介绍我在学习水力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学习水力学之前,我对这门学科知之甚少,只知道它与水有关。
但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我逐渐深入了解到水力学的内容和应用。
水力学涵盖了流体的基本性质、压力、流量以及阻力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伯努利方程、连续方程和雷诺数等理论公式,揭示了流体在管道、泵站和水闸等工程中的流动规律。
通过学习水力学,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力学性质,对水流的压力、速度和流量等参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在学习水力学的过程中,实验室实践对于掌握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解非常关键。
通过实验,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分析实验数据。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进行水力学实验时,我对实验设备的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都感到十分陌生和困惑。
但是通过反复实验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操作技巧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并最终成功完成了实验任务。
通过实验,我不仅深入了解了水力学的原理和规律,还培养了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除了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水力学还需要进行工程应用。
在工程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和建造合适的水利工程。
在水力学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水力计算和水力设计。
通过计算和设计,我们可以确定管道的尺寸和坡度,以确保水能流畅地通过管道而不产生阻力和压力损失。
在进行水力设计时,需要考虑水流的流速、流量和压力等参数,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我经常遇到不同的挑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思考,我逐渐掌握了设计方法和技巧,并成功完成了设计任务。
通过工程应用,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水力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工程意义。
此外,水力学还有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例如水力发电、水资源管理和泥沙运动等。
在学习水力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水力发电是一种利用水流动能量转换为电能的技术,它不仅能够满足电力需求,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课程思政教育在“水力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课程思政教育在“水力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b0dec3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8.png)
课程思政教育在“水力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作者:崔玉洁刘伟王继保李卫明纪道斌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第12期[摘要] 水力学是研究以水为代表的液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和宏观机械运动规律,并利用其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一门学科,是高等教育中涉水专业的主要专业核心课之一。
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基本政治要求。
以“水力学”课程为例,基于课程的专业特点及育人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素材,提出“水力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举措,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进,以此增强学生对我国水力学应用的民族荣誉感,感受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自信。
[关键词] 水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改革[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三峡大学校级课程思政专题项目“水力学课程教学”(K2021001)[作者简介] 崔玉洁(1988—),女,湖北当阳人,博士,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态水利学研究;刘伟(1979—),女,江苏扬州人,博士,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力学研究;王继保(1976—),男,湖北宜昌人,博士,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系主任(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水力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12-0092-04 [收稿日期] 2021-07-01引言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所在,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家兴。
目前高校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信息接触面广,但同时伴随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太稳定,伴随着迷茫、困惑,亟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答疑解惑[1]。
在宏观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微观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学生解答怎么样理解人生、怎么样走人生之路、怎么样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水力学 实验 科研 项 目 真 实工程 实践教学 【 中图分类号】 G 4 2 0 【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7 — 0 1 6 4 — 0 2
( 1 ) 基础 实 验 教 学
概 述
以上 是 本 人 在 化 学 新 课 程 教 学 中” 课前 、 课后” 的一 些 做 法 和体 会 , 在新 课 程 教 学 中这 些 做 法 取 得 了较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本 人 所 教 班 级 的化 学成 绩 稳 居 年 级 平 行 班 前列 。期 望 拙 文 能 起 到抛 砖 引 玉 之效 。
三 教 学改 革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水 利 工 程 实 验 是 水 利 工 程 教 学 的 最 主要 组成 部分 之 一 。 通 过一 系 列 实 验 , 可 以加 深学 生 对 课 堂 教 学 内容 的 理 解 . 提 高 动 手操 作 能 力 , 也 有 利 于使 学 生发 现 科 学 问题 。 在 水 力学 课 程 教学中 , 有水静力学实验 、 判 断 层 流/ 紊 流 的 雷诺 试 验 、 能 量 方 程试 验 、 动 量方 程 试 验 、 渗 流 达 西 定 理 试 验 等 十 多个 基 本 水 力
【 摘要】 水力学是水利 、 土木、 市政等众 多专业开设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程 , 由于水力学理论性较强 , 水的特性又较为复杂, 加上
课 程教 学 内容 较 多 , 造 成 教 学 效果 不 理 想 。 为 了让 学生 们在 在 最短 的 时间 内理 解和 掌握 水 力 学知 识 , 激 发 学 习兴 趣 , 经过 多年 的 教 学 实践 经验 , 提 出 了基 于课 堂 、 实验 、 科研 项 目、 真 实 工程 实践 为 主要 内容 的 多元 实践 教 学方 法 。
堂: 焦, 皇
堡 堡 墼童 垄
— C o —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7 月 下 旬 刊
球” , 跨 学 年则 ” 滚 大雪 球 ” 。后 一 章 或 高 二 阶 段 的 学 习 中可 每 周 布 置 适 量 的前 一 章 或 高 一 阶段 化 学 方 程 式 的书 写 、知 识 运 用等 , 以减 缓 对 前 一 章 、 前 一 阶段 所 学 内容 的遗 忘 。这 样 着 力 不多 。 效果不错 !
水 力 学 是 一 门重 要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 是水力发 电 、 水 文 水 资源 、 农 田水利 、 机 电排 灌 、 河道整治 、 给排 水 、 环境工程 、 市 政 工程 、 铁 道 工程 等 专 业 的 必修 课 。 但 是 水力 学 作 为 力 学 的一 个 分支 , 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 如流管 、 元 流 等众 多 概 念 抽 象, 较难理解。 水 力 学 的 教 学特 点 是 严 谨性 、 系统 性 , 各部 分 知 识 都要 以前 面 的 理 论 为 支撑 进 行 理 论 推 导 。 如水 动 力 学 以水 静 力学 为基 础 。 三大 方 程 以水 静 力 学 、 液 流 形态 及 水 头损 失 等 为基础 , 明渠水力学 、 管 道 水力 学 、 堰 闸水 力 学 以 三 大 方 程 为 基础 , 渗 流 以 非介 质 流 体 力 学 为基 础 。对 水 力 学 课 程 来 说 , 实 践 教学 是 提 高 学 生 实 践技 能 , 提高 创 新 能 力 的最 重 要 途 径 。 如 果不能及时进行试验 、 实践等教学活动 , 增加感性认识 , 学 生 的 认 知 就会 处 于 空 中楼 阁 , 进 而 减 小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影 响整 体 教 学 效果 。各 个 学 校 在教 学 、 实 验条 件 方 面存 在 差 异 。 不 可 能 一 律 要求 向 2 1 1 、 9 8 5高校 看 齐 。 如何 因地 制 宜 , 结 合 本 校实 际。 灵 活 利 用 现 有 的实 验 条 件 、 科 研 项 目和 当地 的工 程 情 况 , 做 好 实 践教 学 , 是摆 在我 们 面 前 的 重要 任 务 之 一 。 二 存 在 的 问题 采 用 传统 的教 学 方 法 ,我 们 发 现 , 有 些 学 生 开 始 兴趣 很 大, 但 随着 课 程 的进 行 , 逐渐 丧 失 了兴 趣 , 最终 导致 教 学 效 果 不 理 想 。究 其 原 因, 一 方 面,由于 水 力 学 理 论 性 较 强 , 一 些 概 念较为抽 象 , 水 的特 性 较 为 复杂 , 加 上 课 程 教 学 内 容较 多, 如 果 教 学 过 程 中缺 少 ” 水” 的 力 学 特 征 的推 证 和 验 证 ,学 生 对 教 学 内容 的 理 解 和 掌握 就 存 在 较 大 的 困难 , 随 着 问题 的堆 积 , 逐 渐 丧 失 了信 心; 另一 方 面 , 传 统 的教 学 方 法 没 有 照顾 到水 力 学 课 程 实 践 性 强 的特 点 , 教 学 实 验 大 多 只针 对 个别 知识 点 , 而 教 学 对 象 又是 没 有 任 何 工 程 经 验 的在 校 学 生 , 使 得 本 来 富 于 魅 力 的 水 力 学 知 识 变 成 了空 洞 的说 教 和 内 容 的 堆积 , 加 上 无 形 的 就业 压 力 ,学 生 感 到 难 以学 以致 用 , 逐 渐 对 学 习 丧 失 了兴 趣。
基 于课 堂 、 实验 、 科 研 项 目、 真 实工 程 的多元 水 力学 实践教 学模 式研 究
韩 延 成 杜 艳 青
( 1济 南 大 学资 源 与环 境 学院 山 东济 南 2 5 0 0 2 2 ; 2山 东师 范 大 学 国际 交 流 学 院 山 东济 南 2 5 0 0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