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桥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探究光在空气和水中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二、实验原理
彩虹是由阳光经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而形成的。

当阳光进入雨滴时,光线发生折射,进入雨滴内部;在雨滴内部,光线遇到不同密度的介质(空气和水)发生色散,即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随后,光线在雨滴内部发生反射,再次折射出雨滴。

当光线以不同角度折射出雨滴时,便形成了七彩的彩虹。

三、实验器材
1. 彩虹桥实验装置(包括:白色塑料薄膜、水槽、喷水装置、激光笔、透明胶带、直尺等);
2. 阳光或人工光源;
3. 记录纸、笔。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将白色塑料薄膜平铺在水槽底部,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喷水装
置连接到水槽上,调整喷水量。

2. 在塑料薄膜上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3. 喷水:打开喷水装置,观察水中的光束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4. 重复实验,调整喷水量和照射角度,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5.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彩虹形成的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在没有喷水的情况下,激光笔照射到塑料薄膜上,光束直线传播,无明显变化。

2. 在喷水的情况下,光束进入水中,发生折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

当光束从水
中射出时,发生色散,形成七彩的光带。

3. 调整喷水量和照射角度,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喷水量越大,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越明显;照射角度越小,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越短。

六、实验结论
1. 彩虹的形成是由于阳光经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现象;
2. 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受喷水量和照射角度的影响,喷水量越大、照射角度越小,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越明显;
3. 本实验成功模拟了彩虹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光学知识。

七、实验反思
1. 实验过程中,喷水量和照射角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多次调整以达到
最佳效果;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以便分析彩虹的形成原因;
3.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光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
察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